向「智」向新,消費市場春潮湧

【經濟界面】

光明日報記者 董蓓 光明日報通訊員 馬嘉儀 柳素雯

四月芳菲,春色正濃。消費市場一片春意盎然,新型消費正加速升溫。4月13日,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將在海南省盛大啟幕。在這場聚焦全球消費精品的盛會上,國內外知名企業將集中首發新品,首次設立的新消費科技展區內,「黑科技」將輪番亮相,釋放出提振消費的積極信號。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人們消費需求日益多元,消費市場出現了哪些新特點新趨勢?如何進一步培育新型消費、增強消費動能?記者進行了採訪。

參觀者(左)在2025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體驗遊戲座艙新產品。新華社發

人工智慧為消費插上「科技之翼」

用智能觸控系統點單,機器現場研磨咖啡豆,一杯現磨咖啡迅即出爐……在位於北京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會議中心,一輕研究院發布的「行星環」無人飲品站前,體驗者絡繹不絕。

「飲品的現場制售是這一機器的吸睛點。」一輕研究院柔性項目經理曾輝介紹,這一飲品站依託AI分析技術,讓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偏好和特殊需求,隨時隨地定製專屬飲品。

「AI演算法與智能硬體深度融合和數據模型的完善,讓新型無人設備精準分析用戶需求和行為模式,確定最佳投放場景,還能構建消費模型,輔助更多新品研發。」曾輝告訴記者。

近日,《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印發,提出開展「人工智慧+」行動,促進「人工智慧+消費」。人工智慧的創新應用,為消費插上了「科技之翼」,讓消費場景的邊界不斷延伸。

人工智慧的加持,讓產品和服務變得更加「聰明」,能夠快速精準響應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以線上購物為例,記者發現,目前多個電商平台都上線了「AI試衣」功能。輸入身高和體型的尺碼等數據,通過AI演算法生成自己的3D虛擬「替身」,進入商品頁面點擊試穿按鈕,消費者便能在線上「試穿」各種服飾,獲得在實體店鋪試穿類似的體驗。

「我們將加強數字消費創新場景培育,加速AI大模型、虛擬現實等新技術融合應用,打造更多沉浸式、體驗式、多元化的消費場景。」商務部電子商務司副司長王鵬飛表示。

即將舉行的第五屆消博會,將聚焦人工智慧技術及應用。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透露,第五屆消博會首次設立新消費科技展區,將聚焦前沿科技領域,集中展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手機和電腦、智能穿戴產品、物流無人機等新產品新技術,國內外最新的人形機器人也將在本屆消博會上同台競技。

第五屆消博會人工智慧展示活動專區,會跳舞的人形機器人,讓搬運「輕」而易舉的外骨骼機器人,會送餐、打掃衛生的服務機器人將紛紛亮相,呈現AI技術給消費生活帶來的變化。

當前,機器人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市場前景廣闊,不少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已開始使用智能機器人「新員工」。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目前「機器人養老」並沒有想像中普及,還存在技術不夠成熟、價格偏高等問題,「飛」入尋常百姓家仍面臨不少挑戰。

業內人士認為,應加快機器人產業領域的標準化體系建設;在技術層面,進一步提升智能機器人產品的感知與交互能力,加速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拓展智能機器人的應用場景。

人形機器人、智能終端等持續火爆,充分展現了新型消費的澎湃活力。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司長李剛表示,將積極推動「人工智慧+消費」,加大人工智慧產品的推廣力度,促進人工智慧消費終端進千家萬戶、人工智慧商業終端進千商萬店、人工智慧技術賦能消費場景創新。

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AI調酒機器人通過情緒識別技術,為顧客調製個性化飲品。董蓓攝/光明圖片

文化IP助燃消費新熱潮

清明假期結束,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仍熱度不減,目前全球累計票房已突破156億元,持續刷新國產動畫電影紀錄。作為春節上映便火爆出圈的現象級IP,《哪吒之魔童鬧海》產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點燃了其周邊和聯名產品的消費熱——上架後短短几秒內,限量版乾坤圈和盲盒手辦即被搶購一空;茶飲、咖啡品牌紛紛推出聯名款限定飲品和周邊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

《哪吒之魔童鬧海》的IP衍生品和跨界聯名合作的成功,折射出消費者對這一IP的情感認同。特別是年青一代,他們不只關注產品的功能性,也更為關注產品的文化內涵和情感價值,IP消費成為消費市場新熱點。

近年來,中國IP聯名商品不斷「上新」。泡泡瑪特推出的敦煌飛天系列盲盒,將壁畫修復技藝融入潮玩設計,用國際化的設計語言傳遞文化內涵。國家博物館的「鳳冠冰箱貼」將文物元素巧妙地轉化為文創產品,滿足了消費者的收藏需求,上市8個月銷量突破100萬件。

隨著消費提質升級,當前IP消費市場不斷繁榮壯大。相關研究分析顯示,目前中國IP授權商品與服務市場為近千億元規模,隨著消費群體的不斷擴大,消費需求不斷增長、產品質量提高及產品類型多樣化等因素推動,預計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產品設計,支持開發原創知識產權(IP)品牌,促進動漫、遊戲、電競及其周邊衍生品等消費,開拓國貨「潮品」國內外增量市場。

隨著IP與消費深度融合,IP的開發形式創新,逐漸從形象輸出走向空間打造的新階段。在陝西西安「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遊客可手持「大唐居民身份證」解鎖劇情,沉浸式體驗盛唐市井生活;在重慶涪陵,國內首部展現中國三線建設的實景沉浸式舞台劇《洞見816》與軍工文化小鎮聯動,打造一站式觀演體驗。消費者不再是旁觀者,而是IP故事中的人物。這種沉浸式的體驗,進一步激發了消費者熱情。

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勞幗齡指出,人們不斷提升的情感和精神訴求,帶來了新的消費趨勢。針對年輕人的消費傾向,IP跨界聯名「俘獲」了大量目標用戶。同時,國人文化自信的提升、國產新興版權線上市場的規範化,也為國創IP提供了更多機會。要充分發揮商文旅多元聯動效應,通過「傳統文化創新演繹+AR技術的數字化沉浸式體驗」方式,用現象級IP連接更多消費者。

健康消費漸成年輕人「剛需」

周末,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一家健身房內,大三學生小冉正在一組器械前專註地做著健身訓練。「以前我對運動沒有那麼重視,2023年開始接觸運動健身後,慢慢養成了每周健身的習慣。」小冉今年辦理了一張約2000元的健身房年卡,還以每課時300元的價格請了私人健身教練。

當下,健身風潮席捲線上線下,「體重管理」成為健身、夜校機構的熱門課程,健身App註冊用戶數增長迅速,健康餐、減脂餐在外賣平台上受到消費者追捧。許多和小冉一樣的年輕人,願意為「健康」買單,健康消費逐漸成為新型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日,一項針對青年進行的調查顯示,78.2%的受訪青年為健康產品付過費,運動健身和中式養生是受訪青年更樂意付費的類型。艾灸、按摩等中式古法養生體驗預約火爆,低脂食品、健康飲品受到青睞……年輕人健康意識提升,成為養生保健類消費的新生力量。

在北京工作的楊林今年29歲,是健康消費人群的一員。「我現在一周至少會抽三天時間,下班後用運動App跟練一個小時八段錦。」楊林告訴記者,周末他還會和好友一起去艾灸館體驗推拿和艾灸。「能有效緩解疲勞,讓身體放鬆一下。」

隨著人們對健康消費的投入不斷增加,健康消費市場規模不斷壯大。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健康產業消費趨勢發展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大健康產業總收入規模將達9萬億元,相較於2021年8萬億元的總額實現了顯著躍升。

盛秋平表示,商務部將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在第五屆消博會期間發布《健康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圍繞健康飲食、健身運動、養老服務、新型健康服務業態等領域推出一批政策措施,這將為健康消費市場帶來新的政策利好

業內專家指出,當前健康消費市場需求旺盛,產業規模日益擴大,數字化、智能化賦能態勢明顯。未來,可著力提升健康產品與服務的研發創新能力,促進健康產品與服務深度融合,實現供需精準對接,通過提質增效、擴容升級的雙輪驅動,充分釋放健康消費潛力,為培育新型消費增長點、增強消費動能提供有力支撐。

光明日報》(2025年04月10日 1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