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小米 15 系列發布,已經過去了十多天的時間。
(這個亮銀版,真的有點炸裂)
作為最近這段時間被機友們提問最多的新旗艦。
機哥還是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給大夥帶來我們的詳細使用報告。
話不多說,這次先從機哥上手後最想了解,同時也是大多數機友最關心的系統說起。
系統:澎湃 os 2 站起來了
好消息是,這一點在的澎湃 os 2,或者說真正的澎湃 1.0 上,都有了極大的改善。
小米 15 pro 日常用下來,給我最明顯的感受就是非常流暢。
包括過去一些老機型經常遇到的進入負一屏掉幀、app 返回桌面掉幀問題,這回也已經得到解決。
比如說,這個一上手就感知到變化的控制中心下划動畫,真的舒服。
換到另一邊下拉通知中心,效果也是類似。
機哥一直很看重的小窗動畫,這代更加跟手。
同時像部分橫屏 app 在拖起小窗時,也新增了橫屏轉豎屏的動畫。
桌面上的小組件、大圖標甚至焦點通知,現在也都一一加入了打斷動畫。
這次焦點通知的形式也有優化,沒學蘋果上島值得好評。
功能層面,這次澎湃 os 2 一個比較大的更新就是鎖屏和桌面壁紙基於 ai 能力的升級,又支持了更多花樣。
前者可以直接把一段視頻融入個性化鎖屏中。
後者的話,則是可以將一些靜態的圖片生成 ai 動圖。
該說不說。
實際玩起來,還真有點意思。
至於說超級小愛,目前倒是還處於內測之中。
等後續機哥升級了,再來和大夥聊吧。
丑倒是不醜,但也是真的有點看膩了,希望後續能組織重繪一下。
如果說,過去的小米數字旗艦,能打動我的主要原因都是堆料的話。
那這次可能有點不太一樣。
小米 15 pro 最讓我喜歡的一點,其實是質感。
外觀:最有質感的一代
雖然從外觀上看,小米 15 pro 的設計語言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直了但又沒完全直的包裹式磨砂中框,大大改善了前代握持硌手的毛病。
玻纖背板說起來不是什麼很高級的材質。
潤
正面也在前代的基礎上,再次優化了邊框。
說真的。
在機哥看來,小米 15 pro 的精緻感已經超越了小米 13 pro 那一代。
放在目前已經發布的新旗艦里,也絕對是質感最好的之一。
關於驍龍 8 至尊版的性能測試,機哥之前已經聊過不少。
反饋到小米 15 pro 上,調校也沒啥問題。
在 30 分鐘的須彌城跑圖中,小米 15 pro 全程很穩,平均幀率為 59.7 幀。
且功耗也僅有 4.2w。
切換到負載更高的《星穹鐵道》,測試場景為 30 分鐘黃金時刻跑圖。
儘管整機的重量變輕了,但在電池容量上,小米 15 pro 還是塞進了米系旗艦最大的 6100mah。
加上這代的屏幕功耗也有優化,日常用起來,續航體驗明顯要比小米 14 ultra 好上一大截。
重度使用的情況下,也能妥妥用上一天。
小米 15 pro 也是最近少有的採用 2k 屏幕 + 超聲波指紋的機型。
機哥之前唯一擔心的問題就是——
影像。
或許是去年被 diss 多了,阿米今年終於給小米 15 pro 加回了潛望長焦。
由光影獵人 900 主攝、jn1 超廣角、5x imx858 潛望組成的三攝系統。
單從望遠能力上來說,小米 15 pro 確實要比上代強得多。
包括徠卡影調,也還是大夥熟悉的那個味。
機哥之前也一直在好奇,在去掉 3.2x 中焦的情況下。
小米 15 pro 要怎麼解決主攝到長焦之間的銜接段畫質問題?
可以看出在 3.2x 的焦段,小米 15 pro 應該是啟用了主攝+長焦的融合演算法。
單看中心畫質,15 pro 的表現倒是還能接受。
主要是邊角畫質的劣化會比較明顯,樹木那塊已經比較糊了。
在改用 5x 潛望後,小米 15 pro 的長焦最近對焦距離也被拉到了 30cm。
如果你喜歡拍長焦微距,那它的表現,你懂的。
最後,總結一波。
除了剛剛提到焦段設計有點問題外,其他方面的體驗基本沒啥短板。
重點是,做了這麼多代高端機,阿米這次真的開始懂怎麼做出「精緻感」了。
下一代能把 3x 中焦的問題也解決一下。
那或許,我也真的就不需要 ultra 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