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張雲山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公布,阿里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這是阿里雲第三度受國獎肯定。此次,阿里雲聯合湖南大學等單位攻堅的「超算與智算融合計算關鍵技術及應用」成果,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大模型時代,從材料計算、地球動力學模擬等科學計算領域,到智慧城市、生成式AI人工智慧領域,均面臨計算量爆炸、智能算力短缺等難題。因此,包含CPUGPU等資源的融合計算成為最熱門的算力前沿探索方向,也是突破算力瓶頸、提升計算效率、解決交叉學科重大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

湖南大學與阿里雲等機構聯合攻堅,解決了融合計算的系列難題,研發了融合計算服務化平台及應用,實現了該項核心技術的關鍵突破。針對融合計算性能瓶頸問題,阿里雲基於自研神龍架構進行了系列創新與優化,將虛擬化性能損耗降為零,並將技術成果在阿里雲數據中心落地,顯著提升了整體計算效率。比如,在深度學習場景下,第四代神龍架構可提升分散式NLP和視覺計算30%的訓練性能。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認為項目成果技術先進、應用及產業化情況良好,在融合計算模型和計算服務化等方面國際領先。該成果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相關成果此前還斬獲湖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CCF科技進步特等獎和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進步一等獎。

據了解,神龍架構是全球首個軟硬一體化的雲原生虛擬化技術架構,解決了困擾雲計算行業多年的虛擬化性能損耗問題,大幅提升了雲計算的性能和穩定性,被視為雲計算行業第三代虛擬化技術的典型代表。從2018年開始,阿里雲神龍架構就承擔起阿里巴巴集團雙11的流量洪峰,並逐漸承載起中國80%以上的科技企業上雲,廣泛落地於醫療、新政務、智能製造、互聯網、教育等行業及場景,為全球400萬企業用戶提供彈性計算服務。

以阿里云為代表的科技公司正為科技創新不斷做出新貢獻。十五年來,阿里雲堅持戰略技術投入,在雲計算和AI領域收穫了一批重磅自研創新成果:阿里雲飛天雲計算操作系統獲得中國電子學會15年來首個科技進步特等獎;成功自研國內首款雲原生資料庫PolarDB,以1.4億次/秒刷新全球資料庫處理峰值紀錄;近期開源的模型Qwen2-72B,拿下美國最新測評榜單LiveBench AI的開源大模型全球第一。

(圖片由阿里雲提供)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