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堅決不搞核心科技」13年後,聯想怎麼樣了?

言多必失是亘古不變的真理。

聯想漫長的40年創業史中,有兩段柳傳志最不想讓人看到的視頻。這兩段視頻無意間暴露出了聯想集團最大的兩個問題:

一是「畏美如虎」,寧願自廢武功也要滿足美國人的「潛規則」。

二是重度依賴營銷,聯想花在營銷上的心思要比研發多得多。

第一段是2010年柳傳志參加央視對話》欄目回答觀眾提問的一段視頻。

觀眾很尖銳地問道:現在聯想發展得這麼好,但我們國家還有那麼多CPU、內存需要進口。那麼94年時聯想內部討論過一個決策,到底是市場優先,還是技術優先,不知道柳總怎麼看這個問題?

柳傳志顯然有備而來,很從容地答道:「這個問題問得很好。聯想剛剛在中國有一定地位的時候,科學界人士和領導極力鼓舞我們能進入研發領域,搞核心技術,我是堅決沒讓。」

彼時聯想剛剛完成對IBM的收購,躋身全球第三大電腦品牌,被視作中國製造的代表。柳傳志說出此番話來的時候,完全沒想到10年後,這段視頻會成為他「賣國」的證據。

眾網友指責他排擠聯想內部的科學家,不給他們研發資金,逼他們辭職,一心給美國人當組裝廠。

可柳傳志覺得自己非但沒錯而且有功——如果當年不是他把倪光南等科學家趕走,而任由聯想把大量資金浪費在虛無縹緲的研發上,哪有錢收購IBM?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成為全球第三大電腦品牌。

其實,這段視頻還有後半段,柳傳志詳細解釋了他為什麼「堅決沒讓聯想搞研發」的動機。

他說:聯想要從英特爾三星進口大量的零部件,人家憑什麼給我們優惠價?因為我們不和他們競爭,是他們的合作夥伴。如果聯想做了研發,搞晶元、做內存,與英特爾競爭,他們還會與我們合作嗎?

是的,柳傳志讀懂了美國市場的潛規則:

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不能是高科技產品,高科技是美國人的專利,中國人只要做基礎的組裝就可以。如果中國膽敢出口高科技產品,威脅到了美國本土企業,美國會立刻展開反擊,整垮中國的高科技。

諸位看看中興華為的遭遇,他們就是動了美國人的乳酪,才會被美國人整得九死一生。華為那麼先進的5G設備,全世界都想買,偏偏美國禁止進口,就因為它的技術比美國先進。

柳傳志想安心在美國賣電腦,賺點外貿錢,便主動讓出了高科技市場,以換取美國的信任。

這有錯嗎?彼一時此一時,我們看到的是現在的聯想,不是20年前還在為生存苦苦掙扎的聯想。拿十幾年前的視頻批評今日的柳傳志,有點「用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的味道。

但需要指出的是,不能什麼都拿市場做擋箭牌,給自己不做研發找借口。

要知道,聯想不是一般的民營企業,它原是中科院的直屬企業,是為中國科學服務的,是要承擔社會責任的。要不當年中科院為什麼要給聯想啟動資金?還送地建樓?

聯想不掙錢時先打市場沒錯,現在賺錢了,就該反哺研發。不要再讓科學家們失望。

第二段視頻是2014年,柳傳志宣布退休,大弟子楊元慶全面接手聯想後與馬斯克的一段對話。

那是馬斯克第一次來中國推銷特斯拉,他還不出名,沒有成為世界首富。所以楊元慶壓根沒把馬斯克放在眼裡,兩人在節目中的對話火藥味很濃。

楊元慶說:商品想賣得好,廣告少不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過去了,客戶只有通過廣告才能了解你的產品。

馬斯克立刻露出了冷漠的表情。

回敬說:我的特斯拉不是這樣的。特斯拉沒有在廣告上花過一分錢,也沒有請過代言人。我也不喜歡營銷這個詞,因為真正的好商品是不要營銷的,做廣告只能說明你的商品不夠酷,和其他競爭對手一樣平庸,不是客戶需要的,所以才要做廣告。

楊元慶的脾氣也被勾了起來,皮笑肉不笑地問馬斯克:特斯拉這麼酷,它有多少客戶呢?

馬斯克有點不好意思地回答:3萬多。

一聽這麼少,楊元慶笑得更得意了,現場給馬斯克上了一課。他說:「我們聯想去年賣了1.15億台設備,我坐在這兒每一秒鐘就賣出5台設備。」特斯拉賣的不好就是不做廣告的原因。「矽谷有那麼多高科技互聯網公司,還是要靠廣告拉流量。」

十年後,特斯拉仍然不做廣告,堅持打磨產品,已經賣瘋了。馬斯克也從「無名小卒」變成了「世界首富」。

聯想看不到一點改變,還在沉迷廣告營銷、鋪設專賣店、做貼牌生產。

這十年,聯想曾想打入智能手機和平板市場,憑藉出色的組裝和營銷能力,聯想手機和平板的銷量一度位居全國第三。

可惜,聯想手機、平板的輝煌僅僅維持了兩年。後起之秀,小米和華為進入該市場後,聯想迅速潰敗——論營銷,聯想玩不過小米;論研發,聯想玩不過華為。

40年前,聯想創立之初,是一家小型電腦進口商;30年前,聯想進入組裝領域——從進口整機變成進口零件;15年前,聯想成為全球第三大電腦組裝商,成為中國製造的代表。

今天,聯想仍是全球第三大電腦組裝商——整整15年,沒有一點變化,還在原地踏步。


作者:江左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