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Tech因限制廣告收入困難爭先恐後「付費訂閱」
2000年代初期互聯網產業正式萌芽後持續的「免費互聯網服務」時代正在結束。到目前為止,用戶一直免費享受社交媒體、視頻觀看等服務,以向互聯網企業提供自己的網路衝浪數據和個人信息為代價。這是可能的,因為互聯網企業可以根據用戶數據曝光量身定做的廣告,並獲得收益。但最近,各國對Big Tech的針對性廣告和個人信息使用的限制正式開始,網路服務用戶飽和,情況發生了變化。已經很難通過廣告賺錢的Big Tech們開始爭先恐後地推出「付費訂閱模式」。科技業界評價說:「這是限制的悖論,同時也是以社交媒體為中心的網路市場展開新篇章的時候了。」
◇轉向收費的社交媒體
3日(當地時間),據《華爾街日報》(WSJ)報道,Meta正在考慮引入訂閱服務,在歐洲地區不公開廣告,而是收取月使用費。該訂閱服務被稱為SNA(Subscription no ads,無廣告訂閱),其核心是每月向用戶收取14-17美元的費用,而不是乾脆不公開廣告。這是Meta在歐盟(EU)實施嚴格限制Big Tech在未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無法進行定製廣告的規定後,擔心收益性下降而找到的「迂迴之策」。但有人擔心,這可能會成為「強迫」不願意提供個人信息的歐洲用戶出錢使用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等Meta的主要服務。
同一天,據TechCrunch報道,中國的短視頻應用「抖音」也開始測試每月4.99美元的可刪除廣告的訂閱服務。在此之前,Snapchat從去年開始推出了每月3.99美元的訂閱服務「Snapchat Plus」,增加了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和好友設置等功能。埃隆•馬斯克收購的X(舊推特)也運營著訂閱服務,提供高級功能,包括每月收取8美元並標記為「認證賬號」的藍色徽章。最近,埃隆·馬斯克在與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的對話中表示:「為了對抗(生成假新聞的)巨大的機器人(bot)群體,正在考慮將X轉換為小額月費訂閱方式。」這暗示了X「全面收費」的可能性。
消費者反對社交媒體收費的動向。奧地利個人信息保護活動家馬克斯·施雷姆斯對《金融時報》說:「(個人信息的)基本權利是不能出售的。接下來會讓我們為投票權或言論自由付費嗎?我們將在法院內外就這個問題展開鬥爭。」康奈爾大學教授布魯克·埃林德菲對英國廣播公司指出:「用戶已經有了將平台視為免費服務的想法,因此選擇付費訂閱的可能性不大。」
◇「流媒體」興起的OTT市場
另外,從一開始就以「訂閱經濟」開始的視頻流媒體服務以不看廣告為條件,一致提高訂閱費。最近市場上出現了「流媒體(流媒體和通貨膨脹的總和)」的新詞,也是因為Netflix、Disniplus、亞馬遜Prime等主要流媒體服務平均漲價25%以上。
《華爾街日報》援引業內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Netflix計劃提高訂閱費,理由是最近結束的好萊塢罷工結束後,內容製作受到了打擊。亞馬遜最近也將無廣告套餐的價格上調了2.99美元,迪士尼也決定從10月12日開始將無廣告套餐的價格定為13.99美元,比之前上調27%。Tech業界相關人士表示:「就像流媒體服務的用戶增長停滯導致價格上漲一樣,社交媒體等網路服務一旦收費,提高價格可能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