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率再創新高,這才是華為最大的貢獻

經過兩年的潛伏,華為終於交出了Mate 50這個不那麼完美的答案。雖然華為的號召力還在,但是沒有麒麟芯和5G芯始終是兩個難以彌補的遺憾。

好消息是,華為的回歸總算再次彌補國產手機在高端市場的空白,不至於讓國產手機再一次面對蘋果的強勢,而輸得太難看。

其實,華為在智能手機領域最大的貢獻並不是麒麟晶元打破了空白,也不是高端市場硬剛蘋果,為國產手機爭口氣,而是華為願意使用國產零部件,不斷提高旗艦手機國產率,帶動了整個產業的發展。

沒有哪家手機廠商能夠離開供應鏈

對於國產手機,我們總是詬病他們是「組裝產品」,沒有自己的「靈魂」。但實際上,每一個手機廠商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將手機造出來。相反的,即便是蘋果,三星這樣的世界級手機廠商,也嚴重依賴供應鏈的支持。

以蘋果為例,其不僅依賴供應鏈的支持,還以「供應鏈大師」的身份而出名。蘋果特別擅長拓寬供應商的來源,來為自己獲得更多的議價籌碼。比如說當初蘋果想要讓自己的代工廠富士康降價,來較少成本,但這無異於是動了富士康的乳酪,後者肯定是拒絕了。

然後蘋果就開始扶持國內的「立訊精密」,並將大量的訂單從富士康轉移給了立訊,導致富士康營收大減。富士康吃到了教訓,不僅對蘋果妥協,後面也不敢再說不。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依賴供應鏈並不是一件「醜事」,而是一件必要的事。

其實,國內廠商的真正問題在於,他們沒有對供應鏈形成很好的掌控,同時在一些核心的硬體軟體上面,他們也沒有自主。

這就導致國產手機廠商往往沒有自己的話語權,不僅沒法對供應鏈形成穩定的掌控或形成長久穩固的合作關係,還容易因為害怕卡脖子而「沉默」。

華為:將國產供應鏈進行到底

想要對供應鏈可控,最佳的辦法就是使用國產,這不僅有利於提振本土製造業,而且還會大大降低被供應鏈裹挾的風險。

這也是華為一直以來努力在做的事情。根據最新消息,華為Mate 50的採用國產零部件的比例再創新高,預計超過了60%!

華為最早開始使用京東方的面板,這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這一次,崑崙玻璃,XMAGE攝影系統,都進一步採用了國內製造商生產的零部件!

華為Mate 50大火,現在已經缺貨,這也意味著華為背後的國產供應商們也跟著可以吃到不少的肉。產業發展,有消費市場才能帶動起來,在華為的帶領下,國內的高端手機產業鏈發展起來只是時間問題。

事實上,就算沒有華為的支持,國內的供應商們也擁有不俗的實力,他們更多的只是缺少機會。像蘋果,採用國產零部件的部分已經超過了25%,這其中還包括長江存儲快閃記憶體晶元這樣的核心部分。

總得來說,沒有哪家手機廠商能夠離開產業鏈,但並不是所有手機廠商都像華為一樣用行動去支持國產,將國內的產業鏈給帶起來。好消息是,因為華為的緣故,現在已經有不少友商開始回心轉意,採用國產零部件,相信假以時日,國內形成一條完整的,成熟的,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並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