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來源:Mirror
原文標題:深度解析Web3.0社交賽道熱區與未來潛力:從Mirror、Lens到RSS3
今年年初牛市正熱的時候,大量的社交dapp(或稱socialfi)傾巢而出,每個都宣稱要把推特、FB、IG、BBS論壇等web2社群軟體搬到區塊鏈上,這些所謂socialFi冠冕堂皇地高舉web3精神、去中心化與ownership大旗,實則濫發只有短期價值的shitcoin給早期用戶製造熱點與羊毛黨暴富神話。坦白說這些socialFi絕大部分是炒幣黨和羊毛黨共謀的pump-and-dump金融遊戲,用戶、開發方、投資者,所有人都為了短期利潤而來,熱度過後多數平台人去樓空。
當前牛市正好可以更清晰地評估當前Web3比較有看點,還活著做實事的項目,以下逐一介紹五個Web3活躍的去中心化社交應用:
一、Mirror.xyz
陽春簡潔的去中心化發布工具
Mirror是目前幣圈最廣為人知、活躍用戶最多、可謂處於領跑地位的web3社交產品,由知名加密創投a16z注資,受到全球多位加密大佬擁護。 Mirror的功能類似於傳統部落格,但在上頭髮文就顯得你很web3 native,在圈內有特殊的逼格靈光。它的成功除了因為幣圈大V帶貨威能之外,某種程度也是因為web2社交巨頭平台如Google與Meta,紛紛棄守或是故意排擠簡潔的部落格長文發布服務,留下了某種空窗,Mirror因而產生了有別於前述海量web2主流服務copy cat們的實質niche。
使用者只要用錢包進行連結以太坊網路,就能建立屬於特定ENS的發文頁面。使用者可以在上頭免費發文(Post)與不限次數的免費修改,平台會自動將你的內容,借著Arweave上傳到去中心化雲端儲存IPFS去,同時發文內容也可以立刻設定為一個自由定價定量的NFT,喜歡文章的人可以直接mint並收藏該文的NFT來贊助作者。
糟糕的社交使用體驗與自然流量
不過為人詬病的是Mirror當前的使用體驗還是非常陽春,發文編輯功能也不怎麼趁手。雖然在發文能有不算差的SEO效果,但使用介面(除了NFT系統外)缺乏任何內建的社交互動功能,不能留言也不能關注不同作者建立自己的閱讀feed,系統也不會自動推播相關內容給讀者。
假如發文者本身不是有既定流量的大V,或能借著外部關係推介,普通人很難透過純粹在上面發文積累關注(在twitter上分享Mirror連結可能是普通人拓展觸及的最佳解),因為除了自主分享連結與勉強的搜尋引擎,基本上是找不到自然流量的讀者的,更遑論找到欣賞你文章NFT的買家,作者也無法在後台看到任何的被閱讀數據與流量來源,這以寫作平台而言自然是不及格的。
Opensea式的去中心化
不談使用體驗,即便單論去中心化的技術標準,Mirror仍然是不夠去中心化的,程序並非開源,而且用戶無法自主修改的前端和後端設計,高度仰賴著平台替你上傳與刪改,而不是直接上傳內容到鏈上,用戶也沒有真正擁有數據(連後台流量都無法觀看還叫用戶有內容所有權嗎),發文後也不會自動持有任何ERC-721的NFT,只有仰賴平台才能販售NFT。
Mirror的相關技術缺陷可參見:Atlas〈重新定義出版:Mirror 做的還不夠,我們需要繼續探索〉
不符估值的運營與開發進度
當Mirror是間獲得千萬以上美元的巨額投資、上億美金的估值以及五年以上開發歷史的公司團隊,至今只有這點程度的發展,這種牛步的開發與運營態度,實在很難相信Mirror未來能有什麼令人驚艷的突破,不過無庸置疑的是Mirror在短期之內還是在用戶數量上有著領先地位。
第三方的Mirror內容搜尋、閱讀器
由於前述Mirror的遲緩開發態度,當前所見的Mirror閱讀器與搜尋器都是第三方的。
- Ask Mirror
- askmirror.xyz
由Sepana團隊開發,該團隊在web3搜尋引擎似有著領先地位,有不錯的演算法支持個人閱讀偏好。
- MirrorBeats
- mirrorbeats.xyz
- 由區塊鏈媒體「區塊律動」搭建。
- Bress
- https://bress.xyz/
- 中文內容為主,配合MirrorCuratorDAO運作,提供XML RSS訂閱服務。
二、Lens Protocol
Lens作為Web3人格身份之根,嫁接起不同社交前端應用軟體之花
Lens ProtocolOwn your digital rootslens.xyz
Lens Protocol是什麼?
Lens Protocol本身其實不是社交媒體,而是旨在建立一個新的鏈上社交身份協定標準,目的是要改良(或取代)以ENS地址為核心的Web3.0網路人格標準,補足ENS本身所缺乏的社交互動功能與Ethereum本身的技術限制,
Lens 團隊來自AAVE的聲望與用戶基礎
無法忽視的是Lens是De-Fi借貸先驅AAVE開發團隊新推出的產品,該團隊在Web3有著良好的開發者聲望與用戶基數,登高一呼後,Lens已經逐漸建立起頗具規模的社交應用開發者生態系。 Lens 的終端應用 目前以Lens Protocol為基礎的Web3.0應用,主要類似於推特等Web2社交軟體,不同的是使用者的追蹤者、發文、留言、互動紀錄會上鏈到每個人獨有profile NFT之上,每篇發文也會自動成為個人擁有的NFT,使得用戶能夠更直接的去變現(monetize)與交易社交內容與使用紀錄。
Lens Handle 饑渴行銷的限量公測
Lens Protocol目前還在小規模公測階段,參與公測需要的Lens Handle NFT不開放自由領取,避免被機器人洗流量刻意擼羊毛,同時也製造某種Clubhouse式邀請制的稀缺尊榮感,上一次Handle大規模發放是在今年五月,目前似乎只作為生態系第三方軟體新用戶的獎勵,在Lens官方推特會有零星的消息。
解讀Lens的生態系策略
由於Lens Protocol本身不是社交軟體,而是旨在建立一個替代ENS的新Web3.0身份標準,同時圍繞著Lens建立起半封閉半開放的應用生態系。 Lens Protocol歡迎各種第三方開發者,以Lens的鏈上社交身份建立社交軟體,不同的Lens社交軟體共享著同樣的社會關係與互動紀錄,相當於你在臉書追蹤的名單,在推特上也會自動追蹤。
共主集合分散的Web3.0社群的榮景 潛在的中心化巨獸
Lens設計的優勢是能夠整合分散在各個去中心化社交平台上,目前為數不多的web3活躍使用者,壞處是這樣的設計其實又建立了新的巨獸,沒有Lens handle你的網路人格足跡就不存在,沒有Lens handle你就無法參與web3社交活動,而且不同於以Ethereum網路為基礎的ENS,有著公開且去中心化的分散運算驗證節點,Lens社交互動資料的儲存並不承諾上鏈或是去中心化儲存(參見官方聲明)。
短期而言Lens的運營模式設計,確實帶起了web3社群賽道難得的開發端與用戶端榮景,長期而言又違背web3反抗中心化巨獸的初衷。
Lens生態系值得關注的應用
在Lens生態系統裡頭,我認為有幾個值得注意的應用:
- Lenster
- https://lenster.xyz
- Lens版本的推特 在Lens上最用戶受歡迎
Sepana Lens
- https://lens.sepana.io
- Lens版本的搜尋引擎與探索內容工具
- Tea Party/Iris
- https://irisapp.xyz
- https://app.teaparty.life
- 不同開發者推出,兩個與Lenster大同小異,都是推特模仿者與Feed閱讀軟體
- LENSFRENS
- https://www.lensfrens.xyz
- Lens官方自推的關注工具
- RSS3/RSS3 Piñata
- https://rss3.io
- 在RSS3網頁上可以直接以ENS去搜該用戶在Lens上的活動,同時是個RSS風格的跨平台訂閱閱讀器。是Lens生態系新加入的成員,即將在上頭推出專屬應用Piñata。
- 其他
- 可參考Lens官網: https://lens.xyz/#apps
三、Matters 馬特市
Matters 馬特市
MattersMatters 致力搭建去中心化的寫作社群與內容生態。基於 IPFS 技術,令創作不受制於任何平台,獨立性得到保障;引入加密貨幣,以收入的形式回饋給作者;代碼開源,建立創作者自治社區。matters.news
最像社群平台的Web3社群平台
Matters是眾多Web3平台當中,最不像Web3.0赤軍基地的地方。 活躍於幣圈的人可能會感到陌生,但這裡或許具備著最多的自然寫作與閱讀用戶(主要為華語圈),用戶多數動機單純,不為加密金融投機與擼空投獎勵而來。 Matters的討論因此不集中於Web3.0與加密貨幣,可以像任何web2社群軟體一樣,在上頭分享日常、談論音樂電影、談論政經或是交流任何想法而不感到尷尬。
IPFS化的Medium
Matters的介面和功能都類似於Medium的寫作平台,使用體驗相較其他Web3.0平台最為成熟舒適,它與Medium的差別在於會將內容永久保存於去中心化儲存網路IPFS上,每篇文章都有IPFS地址,不過好像出了平台就不容易以瀏覽器打開。
若有似無的Likecoin用戶獎勵
Matters的創立受益於前幾輪的比特幣牛市,不過和區塊鏈行業的關係其實沒有那麼緊密,雖然有內建Likecoin的設計,用戶會因為被like或是直接贊助獲得微薄的加密貨幣收益,也可用ENS地址連接登入,但大部分的互動還是沒有在去中心化的鏈上,平台運營與行銷風格上也沒有要招來幣圈羊毛黨的意思。
平台主要貨幣Likecoin本身也只有在Cosmos的DEX Osmosis有微量的交易,而且幣價慘澹,沒有在任何CEX以現貨或合約上市,坦白說法幣價值趨近於零,受難於今年幣災的主理人目前或許也沒有那個財力去強力拯救這個慈善推廣事業。
偏可憐的自然流量
單就平台運營而言,Matters的流量給我個人雷聲大雨點小的感受,體感上有許多真實的互動交流在進行,也有全平台的動態牆可以探索未訂閱的熱門作者與文章,但實際量化出來的自然流量卻是寥寥可數,SEO成效就部落格發布工具而言可能也不太好,首次看後台數據發現自己的認真影評在平台放了兩年多累積不到百人觀看,比我小學專發廢文的部落格還少人瀏覽真的心疼。
Web2.5折衷主義者的困境
Matters正處在折衷主義者的位置,沒有其他以區塊鏈為基礎建設的web3社交軟體大破大立,完全在技術基礎設施上賦權用戶的氣勢,卻又顯然沒有傳統中心化霸權社交平台Twitter、Meta的那種演演算法流量優勢,卡在不上不下的web2.5。不過如一開始所說的,Matters的正常社群用戶數量以web3平台的標準還是領跑許多的,就看Matters運營方怎麼突破了。
四、ENS、EIP-1577、IPFS以及開源產品Planet
結合IPFS與ENS的免費開源軟體Planet
ENS與IPFS的簡單結合
這一發布方式,使用既有的ENS網域身份為基礎,運用EIP-1577提出的ENS contenthash技術,將IPFS(去中心化儲存網路系統)的內容標記指向某個ENS地址,可以直接以ENS為名建立起一個去中心化部落格,如Vitalik的個人網站:https://ipfs.io/ipns/vitalik.eth。
Vitalik的個人IPFS網站:https://ipfs.io/ipns/vitalik.eth
偏高的使用門檻
單就實踐去中心化的目標而言,還算是挺理想的作法,然而或許技術門檻過高、太過geek,加上IPSF網站的瀏覽器讀取速度偏慢(還不時會504 Gateway Timeout),且缺乏社交互動(與炒作)的可能性,目前只有極少數嫻熟去中心化技術的人(如Vitalik本人)或是Ethereum Maximalist,會習慣以這樣的技術發布內容。
在RSS3上讀取IPFS+ENS的EIP-1577發布內容稍微便捷些
最受歡迎的ENS+IPFS開源發布工具 Planet
https://GitHub.com/Planetable/Planet
Planetwww.planetable.xyz
GitHub - Planetable/Planet: Decentralized blogs and websites powered by IPFS and Ethereum Name SystemDecentralized blogs and websites powered by IPFS and Ethereum Name System - GitHub - Planetable/Planet: Decentralized blogs and websites powered by IPFS and Ethereum Name Systemgithub.com
Planet是實現此技術的開源前端應用,可以在其官網免費下載使用,目前只有支援Mac OS系統。
五、RSS3
名稱源於RSS協定的啟發
反平台的去中心化基進主義者
RSS3在web3場域里算是特別基進的異數,當各個web3應用仿照web2服務圈地為王,儘可能提高平台的DAU(daily active users)時,RSS3卻認為所有平台都有其限制,都應該是可省去的中間人,唯有回到用戶自營自主,不依賴中心化平台的時代,才能實現真正的web3,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與用戶自由。 在這樣的思路基礎上,自然帶出了與眾不同的Web3.0技術,RSS3著眼於解決「前Web2.0」的技術難點:「如何在保有用戶自主性的同時,還能被其他用戶聽見」,以及「如何運用區塊鏈技術,使不會架個人伺服器的個人使用者也能輕鬆自營網站,保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權」。
沒有平台如何實現內容擴散
關於第一個傳播問題,RSS3提出以RSS為精神基底的RSS3開源協定,提供類似RSS的無平台的追蹤訂閱服務。由於Web3的區塊鏈活動公開性,正好使得所有鏈上活動,經過RSS3的分類與轉化後,都能成為自然語言組成的可追蹤類RSS內容,鏈上的訊息生產者可以與讀者,像RSS Feed一樣建立起直接的關係,不需要任何社群平台的中心化管理。
RSS3.io 正是此傳播技術協定的實踐,可以在此輸入任何ENS,便能檢視並RSS訂閱其鏈上活動。
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最大程度的用戶自主權與所有權
針對第二個發布問題,RSS3推出開源的xLog鏈上部落格服務,相較於Mirror更為去中心化,用戶能免費將內容同時發布到IPFS與EVM區塊鏈Crossbell,並且提供可高度客制化樣式、網址、導航欄的個人部落格頁面,而且這些客制化設定都是存儲在區塊鏈上的。
參見〈第一個開源鏈上博客系統 xLog〉
如何使用xLog部落格進行去中心化發布
xLogA publishing platformxlog.app
使用者只要以錢包進行ENS登入,並且領取免費的CSB,就能在Xlog部落格上,進行發布與各種社交活動。雖然許多操作都會需要使用CSB驗證,以確保變更存在區塊鏈上,不過CSB Token在此的功能,與其說是一種貨幣,更像是操作區塊鏈的信標憑證,用完每天可以到Crossbell水龍頭再領,在交易手續費上完全不必感到擔心或是心疼。
Crossbell水龍頭
只要輸入ENS地址即可領取免費領取CSB
Crossbell FaucetClaim your free $CSB tokens with this Crossbell Faucet!faucet.crossbell.io
只要輸入ENS地址即可領取免費領取CSBCrossbell FaucetClaim your free $CSB tokens with this Crossbell Faucet!faucet.crossbell.io
小國小民的網路烏托邦未來
目前RSS3生態的用戶還不多,不過RSS3團隊開源開發的雄厚技術實力(可參考其核心開發者的GitHub),基進且務實的去中心化網路技術理想,以及友善用戶的開發態度,未來是可以期待的。某種程度上RSS3這種小國曉民的網路自由烏托邦,比起披上web3新皮的新興社群平台帝國,更符合我個人對於Web3.0未來的想像。
結論
以上就是個人對Web3.0值得關注的幾個社交應用與工具的看法,從目前在幣圈聲勢佔優但體驗差的發布平台Mirror、還埋在土裡但收編大量web3開發者的Lens、折衷主義的Matters、技術geek的Planet、跳脫平台的去中心化鬥士RSS3,各有其技術與運營特長。歡迎各位讀者的自由分享與評論指教。
責編:Ly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