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元市場中,在生產線和光刻機等條件都十分優越的情況下,台積電無疑是在相同級別的工藝製程里性價比最高的。特別是在拿下蘋果,高通大部分客戶,又擊敗三星之後,台積電在晶元代工廠的前景十分明朗。
但是好景不長,美國在打擊封鎖華為之後更加變本加厲。為了更加全方位地打擊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發展,美國再次重現當年與蘇聯爭霸的手段,吸引大量海外科技廠商在美國投資建廠,修改並出台了長達1000頁的晶元法案,以便擴大自己在世界的影響力。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在中國發展得風生水起的台積電,卻在美國對華為實施制裁之時,沒有鼎力相助,反而是選擇支持美國,斷供華為。其實背後的苦衷不言而喻,台積電嚴重依賴美國。
不僅因為美國晶元企業攬下了台積電訂單的七成,更關鍵的是台積電的技術問題,例如從德州儀器學習到的製造技術,管理技術,還有來自IBM的技術授權,可以說美國掌握著台積電的多個命門。所以當年台積電選擇放棄對華為麒麟晶元的供應,確實也是情有可原。
美國在法案中晶元表示將投資527億美元用於支持晶元領域的發展,並會在2年內將390億美元補貼給各大製造企業,並且有稅收減免的福利,附加的條件是10年之內不能去中國建廠,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不就是明擺著對中國晶元發展的限制嗎?
美國的糖衣炮彈讓台積電選擇了妥協,最終選擇在美國設立工廠,允諾不前往中國建廠,並計劃在2024下半年實現5nm晶元的量產。
台積電言出必行,但狡猾的美國眼中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在法案中提及的補助拖著沒有兌現,還要求其提交晶元數據,並將台積電列入「不安全名單」,真是過河拆橋的典型例子。不僅如此美國還和日本達成合作,在半導體研發中心進行設計和研究,以達成量產2nm晶元的目標。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全球晶元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美國企業也壓力巨大,備受煎熬,台積電同樣如坐針氈。在目前全球晶元市場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很多晶元大廠大幅度降低晶元價格以清倉。
美國晶元公司只能轉而將台積電服務費調整降低,面對這種情況,台積電無奈同意,不然遭受的損失可能更慘重,兩方都是拆東牆補西牆,勉強維持。而中芯來了一波反向操作,向對手拋出了殺手鐧」,在天津投資75億美元建廠,推動擴大生產版圖的進程。
中芯國際這次的驚人操作並非是頭腦一熱,相比世界晶元需求下降的趨勢,中國晶元市場需求反而在逐步上升,而且國內晶元自給率也越來越高。中芯擴大版圖,其野心昭然若揭,進一步擴大市場,提高市場佔有率。
再加上中國一直倡導提高晶元的國產化率,並定下2025年實現70%國產化目標,逐步降低對外國晶元的依賴,實現自給自足。這樣一連串動作,大大減少了晶元的進口。
現在回頭想想如醍醐灌頂,當初美國分明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利用補貼和減稅威逼利誘熱情邀請台積電赴美建廠。台積電被美國的糖衣炮彈迷暈了頭腦,事到如今台積電領導人仍然沒有看清美國的真實意圖,依舊幻想與美國合作,還多次公開表示中國市場是無足輕重的。現在看來合作共贏是個幌子,學習台積電的技術才是真目的,實在是得不償失。
台積電當時為了巴結美國,丟掉有著相當大需求的中國市場,以為這樣會有更加光明的前景,沒想到如今美國過河拆橋,與日本合作,導致如今處境十分尷尬,典型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知道進退維谷的台積電是否有過悔意?
而美國制裁華為後,不但沒有迎來自己晶元市場的春天,反而因為流失了華為這個客戶,導致收益下降,整個美半導體產業損失達到1500億美元,外媒更是直言:這就是斷供華為的下場!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全球高端晶元產能過剩,供過於求,種種因素打擊使美企舉步維艱。如今看來頗有些戲劇性,美國制裁華為,究竟是誰損失更加慘重。同意的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