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人型機器人Optimus量產仍需等待,建議關注核心零部件環節


特斯拉於2022 AI Day發布最新版本的Optimus機器人,能夠實現直立行走、搬運、洒水等複雜動作。具體來看:

1)硬體:通過減速機+感測器來實現運動,全身包含50個自由度,軀幹28個,雙手各11個自由度。同時通過仿生技術來優化結構,提升可靠性。

2)動力系統:搭載中央電池組,將會維持機器人一整天的工作;且為減少元件數量和功耗,特斯拉將部分感測器和充放電功能都集中於動力系統。

3)運動控制:搭載特斯拉汽車同款的FSD計算系統,並結合自動駕駛的視覺處理和感測技術,以確保機器人保持良好的姿態和步態。同時對人類動作進行關鍵幀分析,再用演算法映射到機器人,做到更好的軌跡規劃。

技術+成本原因量產仍需等待,但未來可期:

短期來看,我們判斷Opitmus量產仍需等待,主要系兩方面原因:1)仍存在技術難題:根據會場技術人員披露,Opitimus平衡性問題仍需解決,可能需要18-36個月時間的開發;2)成本居高不下:Optimus全身包含50個自由度,僅從減速器角度來計算,假設減速器均價1000元,則減速器成本就高達5萬元。

雖然人形機器人短期內無法量產,但我們仍看好其未來成長性。終局來看,馬斯克預期未來人形機器人數量將會達到百萬台量級,最終單台成本可能會低於2萬美元,未來可期。

建議關注核心零部件環節:

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核心零部件重要性尤為突出。此次新一代Optimus亮相進一步確認其在成本端和性能端的地位。

①減速器:主要包括諧波和RV減速器,目前仍主要被日本所壟斷,近年來國產化率逐步提升。根據測算至25年全球諧波市場空間達148億,22-25年CAGR=60%。

②控制器:主要控制機器人的運動姿態和軌跡,近年來市場需求穩步增長。國外企業佔據主導地位,差距體現在軟體演算法。

③伺服系統:包括驅動器和伺服電機。機器人用伺服對響應速度,負載能力,體積質量等要求更高。近年國產品牌在中低端領域已大規模量產,並不斷向高端邁進。

投資建議:重點推薦綠的諧波、埃斯頓匯川技術(東吳電新組覆蓋);建議關注雙環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