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 Tesla AI Day 2022,老闆把我們都開除了

跟大家講一個恐怖的事。


超級充電站創始人、前 TOP3 哲學系本科生、董車會命名者、汽車 AI 科技背後的男人、大中華區首席特吹、DMS 盲區、壞老師一生之敵——常·完犢子雞兒·岩,決定把公司骨幹全部開除!


因為他在看完特斯拉 AI Day 上的人形機器人後,決定大批量採購,以取代現有效率低下的人力結構。對此,剛入職倆月的我表示:「老闆,我會修摩托車,也能修機器人」!



言歸正傳,今年特斯拉 AI Day,開場就是王炸,船新版本的 Tesla Bot 亮相,內部代號「Optimus 擎天柱」。


馬斯克承認,去年的 Tesla Bot,是由人類穿著機器人皮膚假扮的。


而今年,Tesla Bot 外衣下的「本質」第一次和我們見面,堪稱 Bot 界的「探索版」。它的軀幹上搭載了 FSD 計算平台,裸露的電路板和機械結構,讓它看上去更像是一名「終結者」。



在 AI Day 的舞台上,Tesla Bot 自己緩慢地走向台前,揮了揮手與現場觀眾打了個招呼,很友好。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特斯拉汽車上的 FSD 計算平台,首次被應用在人形機器人上,並且具有視覺識別能力。



在特斯拉的辦公室,Tesla Bot 可以搬運箱子或者澆花;在工廠里,它也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零件搬運工作(但動作有些緩慢)。




馬斯克說,Tesla Bot 人形機器人當前還處於早期階段,但團隊已經付出了長久的努力,並對機器人進行了很多針對性複雜設計。


比如 Tesla Bot 的手指部分,有較好的靈活度,可以抓取使用工具,進行某些重複勞動。



當前的 Tesla Bot 版本,已經可以自主行走,並抓取一些物品。對於人形機器人來說,最核心的部位是「大腦」,也就是 FSD 計算平台,它需要去感知這個物理世界,並自己去進行移動和交互。



馬斯克說,未來人形機器人的成本會大幅下降,大概 2 萬美金一個,約 14.3 萬元人民幣。這位世界首富表示,如果未來機器人無所不在,人類經濟將更好地發展,人們可以選擇做體力活兒,但這不是必須的,我們可以更多地去選擇腦力勞動。



同時,他還不忘打個招聘廣告:「在特斯拉內部,會選定方向,去做認為正確的事情。自動駕駛汽車很重要,會對交通運輸帶來革命性改變。而人形機器人,可以發揮更大的生產力價值。希望特斯拉 AI Bot 可以謹慎有序地發展,期待更多人加入進來,實現更多的想法和最好的結果。」


Tesla Bot 基於特斯拉汽車的工程技術,並做了一些針對人形機器人的定向工作,比如減少零部件的複雜度等。從感測到融合計算,全部集成在統一的電池組中進行功能;以及高效的冷卻系統,對 PCB 主板進行散熱。最重要的中央大腦,這部分硬體來自特斯拉汽車 FSD,當然結構上需要面向機器人做出一些調整,比如更多的無線連接模塊。



如何把特斯拉在汽車方面的能力,移植到人形機器人上?工程師舉了個例子,他們根據汽車撞擊試驗,模擬機器人的摔倒場景,以保護「大腦」中央計算平台。



如何讓人形機器人更自然地行走?特斯拉一方面會通過軟硬體結合的方式,讓機器人進行多模態學習,同時也會參考生物學結構,比如人體膝蓋,對機械結構進行扭矩等力學方面的微調。




特斯拉表示,Tesla Bot 的腿部擁有很高的靈活度,即便做大幅度的踢腿動作,也不會損壞關節驅動器。



這部分技術同樣是從汽車驅動器(也就是電機)技術演變過來的,工程師會通過點雲模擬的方式,解析驅動器力學數據,從而讓驅動器精準地執行每個動作。不同的驅動器,驅動方式以及力矩都不盡相同。



雖然只是用來驅動機械關節,但特斯拉 Tesla Bot 驅動器具備強大的輸出力,甚至可以吊起一架鋼琴。



Tesla Bot 手部驅動結構相對更微型,同時也是最複雜的。工程師希望可以抓取很小很薄的物體,這需要充分考慮人體工學設計,它應該像人類一樣可以抓取工廠里的物品。




當前的第一個版本,Tesla Bot 上下半身都可以運動,並且記錄下行進軌跡,對環境進行學習。特斯拉希望機器人可以更好地認知環境,至少實現自己找到充電位的功能。




這一點其實現在我們家裡的掃地機器人就能實現,但相比輪子驅動,人形機器人的行動軌跡肯定要更複雜一些,並且需要與周圍環境保持安全距離。


所以,Tesla Bot 需要存在物理層面的「意識」,以及自由移動、保持平衡、應對環境風險的能力。



在運動路徑規劃方面,工程師從汽車那裡學習了不少經驗,在應用到機器人身上的過程中,很多之前的工程設想都得到了驗證。



當然,現實世界要比模擬模擬複雜得多,Tesla Bot 會對現實世界如何響應,特斯拉認為這一特性很重要,工程師認為機器人的步態越類人越好,它們會不斷學習自己的運動軌跡,以便更自然地與周邊環境交流。



可以看到,特斯拉富有才華的工程師們,在驅動器機械結構方面,做了很多細緻化的軟硬體工作。這些工作會讓 Tesla Bot 的動作,更像是一名人類,同時可能會擁有比人類肌肉更強勁的力量。


根據特斯拉提供的參數,重量 73kg 的人體結構(Human Form),在靜坐時的功耗為 100W、快走時的功耗為 500W(100W sitting、500W brisk walking),整個軀體擁有 200+ DoF 自由度,手部自由度達到 27 DoF。



與人類通過小腦以及神經中樞系統控制肢體動作類似,Tesla Bot 全身上下大大小小的驅動器和連接器,同樣需要 FSD 計算平台的算力來指揮,以及不斷地積累數據進行機器學習。



好消息是,特斯拉已經在 FSD 上做了很多工作。


2021 年有 2000 人參與 FSD Beta 測試,2022 年這個數字增長至 160000。



FSD 可以看作是一個「多攝像頭的視頻神經網路」,預測周圍環境未來的行動。攝像頭會採集海量的視頻數據,這些數據又可能拆分成很多幀畫面,特斯拉是如何對此進行視頻模型訓練的呢?



答案是 GPU 集群,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視頻處理超算設備,用來剪視頻效率一定賊雞兒高,建議給我司攝影師傅博哥採購一套。當然,如果等常岩採購的 Tesla Bot 到貨,大太子可能也面臨被廢黜的命運。



而除了上面我們提到的這個正經版 Tesla Bot,馬斯克在國外社交媒體上還劇透了一個彩蛋—— Tesla Bot 將會推出貓女版。



更颯,更帥,一張渲染圖已經點燃了我的機器人魂。



燃歸燃,回歸到常老闆想用 Tesla Bot 代替員工這件事上,我發現這個公司唯一不能缺少的,可能就是負責商務的安總了。但我們盤算了一下,他也需要 Tesla Bot,這樣就可以遠程操控,同時跟三十個甲方喝酒了。當然,甲方可能派出的也是機器人。


馬斯克你聽到用戶需求了嗎,希望貴司可以儘快推出特斯拉 Drink Bot,謝謝您。


同時,我們也為大過節還不忘關注我們的同學們送上一份福利,後台回復「特斯拉壁紙福利」,即可得到兩張特斯拉官方手機壁紙,動動你的手指,回復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