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市值超過1.99萬億美元!這裡面存在「巨大泡沫」?

2020年11月23日23:56:04 科技 1878

蘋果公司市值超過1.99萬億美元!這裡面存在「巨大泡沫」? - 天天要聞

|文 春公子

我記得段永平曾說過一句話,買一家公司的股票,實際上就是買這家公司未來現金流的兌現,如何去理解這句話呢?就是說買股票,要買現金流強的公司,比如茅台,比如蘋果?

像蘋果和茅台這樣的公司,手裡的現金是多到不知道這麼花,所以他們不是給股東分紅,就是不斷砸錢投資到其他的領域。

茅台是A股的股王,而蘋果公司是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那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蘋果這家公司,目前蘋果是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市值超1.99萬億美元,那麼問題來了,蘋果公司固然很強,那蘋果公司當前的股價是否存在泡沫,我們試著來簡單的分析一下?

蘋果公司市值超過1.99萬億美元!這裡面存在「巨大泡沫」? - 天天要聞

為什麼蘋果是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

鎚子創始人羅永浩曾經說過,蘋果在技術領域沒有任何發明,只是個方案整合商。這話雖然是直接了點,但這並不妨礙蘋果成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

試問,如果沒有當年的iPhone手機問世,我們能有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嗎?不管你承不承認,蘋果確實利用了科技,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站在投資的角度來說,蘋果公司能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一方面是蘋果當前的產品確實走在了時代的前列,再一個就是蘋果公司太能賺錢了。

一家企業獨佔全行業(全球)一半以上的利潤,蘋果之前,人類幾乎沒有先例。

蘋果公司做的是一門好生意,投資首先要看生意模式,要弄懂公司在整個生命周期是否能夠賺到足夠的錢,蘋果手裡的現金流很強,手裡上千億美金的現金都不知道往哪裡花!

如今,蘋果已獨佔全球手機行業一半以上利潤很多年,這麼賺錢的企業,多少機構和散戶為之瘋狂!

蘋果公司市值超過1.99萬億美元!這裡面存在「巨大泡沫」? - 天天要聞

蘋果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第一、領軍人的魅力

不可否認,在喬布斯時代,喬布斯就是蘋果的核心競爭力。喬布斯是這個世界上最具創造力的天才之一,他懂得如何在產品上創新,更懂得如何滿足用戶。

而在喬布斯之後呢?蘋果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庫克了,很多人都吐槽蘋果公司這些年沒有創新能力,主要原因是庫克不懂創新,庫克在吃喬布斯的老本。

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其實並不是蘋果公司的創新能力下滑了,而是智能手機行業所決定的,任何一個行業都有他的起始、巔峰、平穩、衰落這4個周期組成,只不過現在大家都處於平穩期,你們所說的安卓手機創新很多,可大多創新並不是劃時代的創新,更多的還是偽創新!

相反,蘋果公司這些年在庫克的帶領下,構建產業生態的布局、整合全球供應鏈,這使得蘋果公司在市場上擁有「定價權」,蘋果公司的市值,也是從庫克執掌蘋果之後,才快速提升的,這些難道不是庫克的功勞嗎?

第二、產品魅力

說完了人,我們再來看蘋果公司的產品,這些年,國產手機崛起,這影響到蘋果手機的銷量了嗎?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蘋果手機和pad基本不太可能被顛覆,甚至份額還會提升。現在除了買硬體價格貴,還能通過軟體服務收費,並且也不便宜,壟斷性更強。

年年都有人看衰蘋果,可年年都有人被打臉,是不是這個道理?

蘋果公司市值超過1.99萬億美元!這裡面存在「巨大泡沫」? - 天天要聞

為什麼說蘋果股價存在巨大泡沫?

蘋果是美國的科技公司,在美股上市,說蘋果公司當前的股價有泡沫,還得從美股上來說。

從2009年開始,美股就開始持續走牛,到現在都快12年了,那麼這12年來,為何美股能持續走牛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點可以參考;

1、美股牛市是美國企業發債借錢回購股票推起來的,而這很大程度上,又是由於金融危機後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導致的,其實是一種大放水,就像今年一樣,疫情對歐美的經濟有很大的衝擊,可美股還是在多次熔斷之後再創新高,這就是放水帶來的結果,美國投資房地產的價值又不高,大部分錢乃至全球的錢都去了美股,美股自然就被推高了。

2、雖然美股這麼多年一直在漲,但漲的都是優質公司,像蘋果、特斯拉、Facebook和亞馬遜微軟等這一類公司,可以說是托起了美股的大盤。

什麼叫「馬太效應」?那就是強者越強啊,對於投資者來說,都會去選擇好的優質股,垃圾股就算股價再便宜,依然是無人問津,而蘋果公司就是投資者眼中這樣的好標,讓你們來選,會不會選蘋果?

那麼說蘋果公司股價存在泡沫,其實就是說美股存在泡沫,那美股存不存在泡沫呢?美股當然存在泡沫,現在不是11年前,今年全球很多都在印錢,憑什麼還要為你老美買單?

我覺得2021年將會是美股的一個「分水嶺」,意思就是從牛走熊,這個在這裡就不細說了!

蘋果公司市值超過1.99萬億美元!這裡面存在「巨大泡沫」?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股市有時候真的很反邏輯,歐美經濟遭到疫情的衝擊,即使疫情消退之後,短期內經濟也很難修復,既然長遠無望,那麼這些公司都會受到影響,這些天孫正義在呼籲大家做好過冬的準備,很多人不以未然,其實還是要「防患於未然」!

股市有巨大泡沫大體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如下;

泡沫初期,陸陸續續的有一些投資者,包括知名的投資機構質疑。

泡沫中期,由於一些知名投資者和機構被上漲的股價一再打臉,敢於質疑的人越來越少。

泡沫後期,面對巨大的泡沫,全市場不是在質疑,而是從各種角度尋找泡沫存在的合理性,甚至泡沫初期質疑的機構也加入做多的行列,進一步吹大泡沫。

我們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物極必反,盛極而衰」!美股牛了這麼多年,也是時候消停下來了,如果美股消停下來了,那麼首當其衝的就是像蘋果、特斯拉微軟等這一類科技公司。

所以,我從美股這個點上來說,美股有泡沫,那麼你蘋果公司也就有大的泡沫。

當然了,在泡沫沒有破之前,眾人都在享受泡沫!不知道諸位怎麼看?

蘋果公司市值超過1.99萬億美元!這裡面存在「巨大泡沫」? - 天天要聞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京東超市聯合國寶橋米投入超兩千萬元,助京山橋米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 - 天天要聞

京東超市聯合國寶橋米投入超兩千萬元,助京山橋米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

極目新聞記者 柴荊4月1日上午,京山市人民政府、京東集團與湖北國寶橋米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國寶橋米」)在京山市人民政府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三方將共同投入數千萬元推動「京山橋米」品牌升級與產業發展,幫助「京山橋米」實現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京東超市還包銷了京山橋米核心產區的2.5萬畝種植基地,預計產...
從最難的入手,東風汽車牽頭補齊國產車規級晶元的關鍵拼圖 - 天天要聞

從最難的入手,東風汽車牽頭補齊國產車規級晶元的關鍵拼圖

極目新聞記者 鍾洲通訊員 王怡琳汽車產業加速進入智能化的「下半場」,晶元的使用數量不斷增加,一輛整車上使用的晶元經常超過1000顆。其中,被稱為汽車「控制器大腦」的車規級晶元MCU(微控制器單元)更是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既然叫「大腦」,自然不能受制於人。作為中國汽車工業主力軍的東風汽車,以央企使命擔當破解...
零零科技 V-Coptr Falcon Mini 迷你獵鷹雙軸無人機開啟眾籌 - 天天要聞

零零科技 V-Coptr Falcon Mini 迷你獵鷹雙軸無人機開啟眾籌

IT之家 4 月 5 日消息,零零科技宣布旗下 V-Coptr Falcon Mini 迷你獵鷹雙軸無人機現已在海外 Indiegogo 平台開啟眾籌。這款命運多舛的無人機在 2021 年 8 月的 V-Coptr Falcon 獵鷹發布會中便悄悄亮相,但直到如今才悄悄發售,官方稱將於 6 月開啟交付,IT之家整理價格信息如下:無人機本體:249 美元(IT
雷軍虧錢賣車,小米汽車卻交出最強財報 - 天天要聞

雷軍虧錢賣車,小米汽車卻交出最強財報

從小米汽車發布會以來,好像所有人都相信雷軍在虧錢賣車,21.59萬元的起售價,讓所有人都相信小米汽車的定價是交個朋友,包括2月底上市的小米SU7 Ultra,52.99萬元的售價,相比預售價降低了30萬元,更加坐實小米在虧錢賣車。
綁定華為、阿里,200億醫療龍頭,撞開AI的大門! - 天天要聞

綁定華為、阿里,200億醫療龍頭,撞開AI的大門!

有機構預測,未來醫療行業將是人工智慧應用最大的領域。 2030年,全球AI+醫療市場規模有望迎來爆髮式增長,預計將達到驚人的1553億美元。 從2022年至2030年,這一市場的年複合增速將高達35.5%,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小米高速事故冷思考:相比於情緒宣洩,我們更需要「智駕共識」 - 天天要聞

小米高速事故冷思考:相比於情緒宣洩,我們更需要「智駕共識」

技術總要向前,重要的是研發者和使用者要先有基本認知和共識。作者|周永亮編輯|靖宇2025 年 3 月 29 日,一輛小米 SU7 標準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駛過程中,遭遇嚴重交通事故。即便小米創始人雷軍第一時間在社交平台宣布,小米將「負責到底」,但一時之間,小米公司和創始人雷軍成為眾矢之的,甚至連小米公司股價,也...
麒麟操作系統兼容適配性工具:輕鬆破解應用兼容性問題! - 天天要聞

麒麟操作系統兼容適配性工具:輕鬆破解應用兼容性問題!

兼容適配工具。麒麟兼容性適配工具(KAT)可用於測試開發者的自研應用,通過一件事的上傳測試,多維度的兼容評估,生成可視化的測試報告,可識別常見兼容性適配問題,如應用圖標顯示異常、應用無法升級、運行庫缺失、啟動時間過長等,幫助開發者提升應用質
微軟首席技術官:2030年AI將生成95%代碼,工程師成為指令引導者 - 天天要聞

微軟首席技術官:2030年AI將生成95%代碼,工程師成為指令引導者

IT之家 4 月 5 日消息,據外媒 TechSpot 當地時間周四報道,微軟首席技術官 Kevin Scott 預測,到 2030 年,95% 的編程代碼將由 AI 生成。不過,他迅速澄清,這並不意味著軟體工程的工作將完全由 AI 接管。他同時澄清說,這並不意味著 AI 將取代軟體工程師 —— 人類依然會寫代碼,但這一變化會讓我們從編程語言的輸入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