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常州日報-常州網】
6月23日早上9時,億澤智研谷2號樓,江蘇立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立教科技)的工程師剛在電腦上敲定AI編程積木的電路設計,樓下常州市澤宸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澤宸電子)的技術員就端著咖啡走進辦公室:「新改的電路板樣品做好了,咱們現場調參數。」
這是發生在常州市武進綠建區的一個場景——當企業從「上下樓鄰居」變成「產業鏈搭檔」,樓宇空間正成為激活新質生產力的孵化器。

去年落戶綠建區的立教科技,一度為電路板打樣周期頭疼,找外地廠商合作,往返溝通至少需45天才能拿到樣品。現如今,樓下的澤宸電子可24小時響應需求,雙方甚至拿著元器件在電梯間就能聊技術細節。
「上周提的感測器介面修改,本周就拿到了改版初稿。」立教科技負責人陳澤熙翻著日程表說,打樣時間從一個半月壓縮到15天,讓他們趕在暑假前推出了會「聽指令」的AI編程積木。抖音直播間里,這款融合電子模塊的積木玩具銷量連續增長,澤宸電子的生產線也隨之增加。上下游企業在樓宇間實現了產能共振。現在兩家公司計划進軍海外,擁抱更廣闊的市場。
「樓上樓下」的協同還在延伸。當立教科技的訂單量翻倍,人工質檢效率跟不上訂單量時,綠建區產業發展處企業服務科工作人員的一條微信消息成了「及時雨」,「工作人員告知,3分鐘車程外的常州慧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慧徹智能)剛完成AI視覺檢測模型開發,可以幫我們對接。」陳澤熙說。

在撥雲匯智慧產業園的會議室,慧徹智能工程師當場演示了缺陷識別程序,也出具了以AI演算法為核心的質檢定製化解決方案,兩家企業首次碰面便敲定了合作。慧徹智能總經理吳浩瑋透露,立教科技的需求,此前已有成熟案例,可快速實現復用,助力產品質檢向人工智慧化轉型,「這次合作既讓我們拓展了新業務,『鏈』接了優質資源,又豐富了模型的訓練效果。」
產業鏈協同的化學反應,還體現在資源盤活上。立教科技外發的焊接和精密裝配環節曾因周期長、成本高制約產能,而綠建區另一家企業常州綠威電器有限公司(簡稱綠威電器)則因外貿波動面臨產能閑置。帶著立教科技具體的工藝要求和產能缺口清單,也揣著綠威電器閑置的設備能力參數和技術團隊簡歷,園區相關工作人員化身「產業紅娘」,「撮合」效果立竿見影。「園區拿來的工藝清單,剛好匹配我們的精密裝配線。」綠威電器負責人指著重啟的設備說,雙方快速達成合作意向,拼成了完整鏈條。

「我們做的就是把『園區鄰居』變為『企業客戶』,『上下樓』變成『上下游』,讓物理距離轉化為協作效能。」綠建區產業發展處企業服務科科長孫嘉斌說。
去年起,綠建區全面升級企業服務體系,構建起覆蓋需求收集、事項辦理、結果反饋、跟蹤問效的全過程閉環工作模式,致力於促進要素、產品、資源高效流通互補,幫助企業構築協作共贏的發展空間。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在樓宇內實現「鏈上牽手」,在有限的空間里形成經濟「高產田」,這片產業生態圈正加速將產能優勢轉化為集群優勢。
本文來自【常州日報-常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