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5月18日,中央國務院聯合印發了《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其中明確指出各級政府的公務用車要實施集中採購,並將國產新能源視作優先採購項。
遙想十年之前,我國各地政府的警車、公用車還依然是合資車的主場。豐田、大眾以及通用旗下的別克、雪佛蘭等合資品牌才是政府單位的首選項。

但近些年伴隨著國產汽車的進步,其性能和穩定性也越發牢靠。於是在中央指引下,一場來自國產車企的「公務用車大換血」正在全面降臨。可問題是,如今國產車的產品力能支撐起公務用車標準嗎?合資品牌的時代難道已經徹底落幕了?
中國公務車的合資時代
新中國成立之初,轎車還只是高級政府官員和少許富人才能乘坐的交通工具。這一階段的公務用車以美國進口為主,別克和凱迪拉車在中國市場有著較好的口碑。但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西方轎車的進口之路也被徹底堵死,中國公務車則瞄向了東歐社會主義國家。

比如前蘇聯出口的GAZ12"ZIM"、ZIS110等轎車,雖然品質比不上美國轎車,但好在渠道穩定。從五十年代末開始,中國工業便潛心研究自己的轎車了,並推出了紅旗和上海SH760等部分車型。但這個階段的中國自主品牌轎車,更多是作為進口轎車的補充,算是公務車的預備軍。
特殊的政治背景下,中國民間私人轎車基本消失,美國車也一併短暫的退出了歷史舞台。50~70年代前期,中國的官車仍然以從東歐與前蘇聯進口為主。至於中國警察和部分單位,在當時並不配備公務執法車,他們以乘坐自行車為主,直到七十年代末期,才逐漸普及了摩托車。

不少老民警回憶起那個年代,依然會津津樂道的表示:戴著墨鏡,騎上侉子,拉著同事去出警,走在大街上的感覺比現在開著法拉利還威風!
從七十年代後,中國與西方、日本等國家的外交關係逐步復甦。中國的公務車進口渠道也得以從單一轉變為多元化,豐田、日產等轎車的批量進口,更為我國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尤其是四代豐田皇冠與日產達特桑公爵,讓國人們深感眼前一亮。與蘇聯車相比,日本車外形流暢、做工精緻且配置豐富,搭載了空調、中控鎖、電動車窗等各類先進功能。而中國汽車除了紅旗除外,其技術水平基本停留在歐美五十年代水平,但紅旗歸根結底還是大量借鑒了美國車的設計經驗。

國家全面推動改革開放後,極大刺激了社會經濟活力,各界商務活動也越加頻繁,對於轎車、公務車的使用量自然也與日俱增。80年代中期,我國汽車進口量達到巔峰,僅1985年就進口了1.7萬輛日本豐田皇冠。日本車不僅橫掃了我國公務車市場,還成為了一線城市的計程車主力。
這一階段內,以紅旗CA770為首的國產轎車非但沒有穩住國內公車市場,反而還陸續退出了採購行列。日產公爵、豐田皇冠、賓士250E成為了各級政府的第一選擇項。雖然奧迪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中國市場,但在當時人們看來,奧迪的產品力是要稍遜於豐田的。

後來的90年代以及00年代,國產公務用車正式邁入了大眾奧迪時代,上汽大眾和標緻生產的桑塔納與標緻505等中檔轎車成為政府公務車的暢銷品。但又考慮到這些車作為高級公務車身份不夠,於是一汽和奧迪展開合作,推出了第三代奧迪100,也就是後來叱詫風雲的A6L。
10年代後的十幾年,則徹底成為了國產車的主場。2012年工信部公布了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的車型目錄,其中400多款候選車型無一例外全是自主品牌,就連後來2014年的國賓車隊都清一色採用紅旗轎車。

國產汽車的進擊
2017年國務院一紙令下,印發了《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對公務用車的編製、標準、經費和管理均做出了嚴格規定。與以往舊規相比,新規進一步明確了公務車的具體車型排量和價格,以及問責監督管理,但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第十三條規定:黨政機關要起到帶頭作用,配備國產汽車,優先使用新能源汽車,並逐步擴大電車配備比例。

2024年10月,中央再度引發了《關於做好中央和國家機關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工作的通知》。一方面要求新增公務車隊伍中,新能源汽車佔比不得低於30%;另一方面要求新能源轎車配置,價格上不得超過18萬。同年12月,財政部進一步明確了相關要求,對於路線固定、城區行使的公務車,必須百分百採用新能源。
今年5月18日,國務院再度強調了黨政公務車要統一標準、編製、購置經費和採購管理,必須優先選用國產新能源。

為何國家如此大力倡導公務車選用新能源呢?這是因為國產汽車在成本控制和智能化上的確存在諸多優勢,能為國家公務車帶來多樣積極改變。經濟層面上,電車相比油車的保養周期更長,費用更低,也能減輕國家公車的運營成本,十分契合國家目前的節約裡面。
技術狀態上,新能源電車能實時更新運行軌跡和狀態,便於單位進行有效監控管理、再加上大數據平台,能達成公車全流程精細化管理,打造車流一體化高效平台。並且支持汽車產業,也能提升我國製造業水平,黨政機關作為國家首腦,更應該為民眾起到示範作用。

在中央的號召下,各地政府紛紛響應相繼發力,推行了多項新能源汽車應用。山東率先表態,稱2025年除特殊情況外,全省公務車將統一全部採用新能源。安徽也表示,今後新增車輛將全部購置新能源汽車。浙江寧波、江蘇常州、河南信陽也接連為國產新能源發聲。
有人提出質疑,稱國產車向來性能不穩,質量令人擔憂,在龐大的公務車需求面前,國產車真的能委以重任嗎?說這話的人未免有些刻板印象了,近些年來,國產車在產品力上所取得的進步是令人矚目的。

為了提升產品質量,國產車企加大研發投入,高舉自主創新,通過引進國外頂尖人才,培養本土科研人員,建立了強大的創作團隊。先進的感知技術、自動駕駛技術、輔助系統,都是國產車產品力提升的有力佐證。
2024年的汽車質量排行榜上,在綜合故障率、投訴率後,國產車拿出了一份令人驚艷的成績單。吉利、比亞迪、長城等國產品牌旗下的諸多車型都在前二十榜單中均位列一席,證實了國產車整體質量都躍升了一個檔次。

2021年極氪001被徵選為公安部一般警車目錄,並憑藉零百三秒的速度,成為史上最快警車。隨後,領克的01、06紛紛入選為杭州亞運會公安用車,開展執法執勤等各項工作。截止2023年,領克旗下的多款汽車在全國74座城市被當作警務、公務用車。

為了更好的融入公安體系,車企們還針對特殊需求進行了定製化服務。2019年蔚來聯合上海公安共同研發了es8智慧巡車產品,能進行實時動態監控以及數據分析。未來伴隨著國產車的日漸精進,相信更多政府和民眾都會投入國產車企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