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重塑全球經濟格局與社會形態。
今年兩會期間,「具身智能」「智能機器人」等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報告還提出要推進「人工智慧+ 」行動,足見其不可替代的戰略意義。

灣區人工智慧產業創新聯盟在廣州南沙成立
憑藉政策紅利、全產業鏈配套以及開放的基因,大灣區正全力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創新高地。南沙,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國家重大戰略性平台,當前正在加速成為大灣區新質生產力孵化地,2024年僅人工智慧相關產業規模約達100億元,同比增長12%。
為全方位升級人工智慧創新生態體系,打造大灣區乃至全球人工智慧產業新高地,5月26日下午,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指導,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廣州市南沙區科學技術局聯合主辦的「灣區人工智慧產業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廣州南沙舉行。活動匯聚政府、高校企業及國際專家代表400餘人,通過戰略簽約、政策發布、智庫共建、專家座談等系列舉措,全面激活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產業協同創新澎湃動能。
創新聯盟成立,打造全球AI創新標杆
大會現場,灣區人工智慧產業創新聯盟正式成立。聯盟由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與華為聯合港澳及國際知名機構共同發起,匯聚粵港澳大灣區產學研用金多方力量,以「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為宗旨,旨在整合國際、港澳及內地科研機構的技術資源,賦能南沙,輻射廣州、廣東乃至全國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南沙成為灣區人工智慧創新引領地、全國AI+產業發展風向標、世界人工智慧人才集聚區。
創新聯盟將聚焦三大核心任務,全面推動南沙人工智慧產業升級。技術攻關方面,重點突破大模型訓練、智能晶元、具身智能等關鍵領域,強化技術創新策源;產業集聚方面,人工智慧上下游企業入駐,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獨角獸企業;生態構建方面推動建設公共算力平台、開放數據集與應用場景庫,構建全鏈條產業服務體系。
作為理事長單位和發起單位之一,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在人工智慧領域擁有強勁實力,培養具備過硬專業技能、擁有跨學科能力及國際視野的高層次研究與應用型人才。港科大(廣州)校長倪明選表示,學校將全力支持聯盟發展,與聯盟成員和社會各界共同以南沙為支點,以聯盟為平台,打造一個集技術攻關、標準共建、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於一體的「AI 未來城」。
廣東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黃江康在致辭中強調,聯盟的成立是落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重要舉措,更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一步。
南沙區負責人表示,南沙將聚焦平台建設、開放共享、場景應用與生態共贏,始終以「創業者」的姿態、「合伙人」的誠意、「可預期」的環境,與聯盟企業同心並肩、向新而行,帶動更多產業資源、優質項目落地南沙。
硬科技項目扎堆,激活產業生態鏈
會上,多項人工智慧項目集中籤約,深度串聯技術研發、產業應用與資本賦能。
華為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啟動「科教創新孵化中心」合作項目,產教融合與科教融匯雙向驅動;同時,華為與中鐵隧道局合作規劃「隧智匯」隧道工程行業大模型體系架構、搭建安全可控的大數據平台底座,同步深化數字化人才共育,推動隧道工程全流程數智化轉型。


簽約儀式
華為昇騰產品線總裁張迪煊表示,人工智慧產業需突破核心技術、數據共享與算力成本等瓶頸,華為將以昇騰AI晶元、昇思MindSpore全場景框架等全棧能力,協同聯盟成員共建開放生態,深度鏈接基礎研究、技術攻關與產業落地全鏈條,構建可持續的AI產業生態。
此外,佳都科技、盈峰數科、眾圖科技、愛美鑫、流昇科技、因科達機器人、奧義智匣等一批AI項目進行簽約,形成「技術-場景-資本」深度融合的創新矩陣框架,打造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新引擎。
佳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廣州市人工智慧和軌道交通產業鏈「雙鏈主」,提供從基礎理論、核心演算法到城市場景應用的全棧人工智慧技術產品與解決方案。本次簽約後,佳都科技將完成在南沙的增資擴產。
除了成熟項目之外,不少「港科系」項目也在會上完成合作方的簽約。如因科達機器人項目,該團隊創立於2022年,聚焦具身智能操作系統研發,構建以多模態感知、自適應決策為核心的技術矩陣。目前已在工業焊接機器人方向實現關鍵技術突破,成功開發具備自主工藝優化能力的智能焊接工作站,相關成果已通過產業化驗證,形成覆蓋演算法開發、設備定製、工藝資料庫的全程解決方案,實現從科研攻關到產業落地的閉環跨越。
香港電子業商會副會長梁懷章表示,商會將積極推動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深度合作,促進香港的科研優勢與內地的產業優勢深度融合,為聯盟注入國際化創新動能,助力聯盟成為引領大灣區人工智慧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杆。
面向未來,南沙將鼓勵區內龍頭企業聯動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協同創新,助力孵化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初創型企業。同時,南沙還將鼓勵行業主管部門開放交通、城管等領域數據資源,為人工智慧企業提供試驗場景,支持運用人工智慧在低空經濟、數據跨境流動等領域進行創新性應用,招引一批創新型企業。
產學研用金聚勢,全方位升級創新生態
以灣區人工智慧產業創新聯盟成立為契機,南沙將全方位升級人工智慧產業創新發展生態,打造大灣區乃至全球人工智慧產業新高地。

大會現場
目前南沙形成了以越秀iPARK為啟動區的環港科大(廣州)創新區、以香江國際科創中心為載體的獨角獸牧場兩大人工智慧產業聚集區域,集聚了100多家人工智慧企業,業務範圍覆蓋人工智慧晶元、基礎軟體演算法、生物特徵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已初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產業生態系統。
現場,南沙區工信局發布了《廣州市南沙區促進人工智慧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圍繞算力、數據、演算法三大核心要素給予最高1000萬元資金支持,具體涵蓋算力補貼、數據交易獎勵以及大模型研發支持等多項有力舉措,旨在通過構建「全周期+精準化」扶持體系,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同時,粵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與廣州南沙科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廣州南沙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設立的規模5億元的人工智慧產業基金也在當日完成簽約。該基金將依託「省級資本+區級國資」聯動機制,重點投向人工智慧、大數據、智能製造等硬科技領域,金融賦能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為推動產業集群式創新發展提供持續動能。
在產業載體方面,南沙將支持慶盛先行啟動區塊、明珠灣片區聚焦人工智慧產業構建特色鮮明的產業融合發展區域,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智慧+」產業園區。
在人才引育方面,南沙將積極推動產業人才聚集,南沙將聯合科研機構、企業,探索建設人工智慧實訓基地,將用好用足「國際化人才特區9條」「青出於南」英才匯聚行動計劃等人才政策,吸引更多人工智慧產業人才、創業團隊落地南沙。
在技術創新方面,南沙將加快推動一批核心技術攻關。其中將支持區內科研院所、重點企業在多模態智能、決策智能、類腦智能、生成式智能、具身智能等方向開展關鍵技術創新,依託港科大(廣州)科創成果轉移轉化基地促進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形成面向市場的產品或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聯盟戰略諮詢委員會及專家委員會在會上宣布成立,聘請香港理工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楊強教授、澳門大學科技學院院長須成忠教授、中山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肖儂教授等頂尖學者和騰訊雲副總裁王亞晨、華為人工智慧領域解決方案總監安寶磊等企業高管,為技術攻堅、生態共建、政策制定提供智庫支持。聯盟理事長倪明選為兩委會專家頒發聘書,標誌著「學術+產業」雙輪驅動的智力網路正式成型,助力大灣區人工智慧產業邁向國際前沿。
文、圖|記者 冷霜 通訊員 李孜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