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公告,大漲轉大跌。
5月26日,海辰葯業(300584.sz)低開低走,盤中一度跌近16%,截至收盤,股價跌9.56%,報31.80元。此前一周,該股還收穫了兩個20cm漲停。
消息面上,海辰葯業此前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稱,關注到近期固態電池概念受到資本市場關注度較高,公司子公司安慶匯辰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匯辰科技」)參與設立的相關合資公司,尚未向客戶送樣及形成訂單,預計對公司本年度利潤不構成重大影響。
今年5月15日,第十七屆深圳國際電池展覽會(cibf)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啟幕,海辰葯業早前在互動平台表示,控股子公司匯辰科技首次亮相展會,對外展示公司所有電子材料產品。在cifb官方公布的展商名單中,確有匯辰科技身影。
圖源自深交所互動易
展會開幕當日,也有投資者通過互動平台向海辰葯業提問,公司在深圳cibf國際電池技術展覽會上展示了哪些具體的電子材料產品,也問及合資公司有哪些產品已經量產,但海辰葯業並未就此作出回復。
但這沒有影響公司股價起飛。15日至23日,海辰葯業股價累計上漲79.20%。
因為搭上熱點概念而股價大漲,已經不止一次發生在海辰葯業身上,曾創下三倍牛股神話就是因為搭上了新冠葯概念。作為一家靠仿製葯賺錢的企業,在集采政策與行業卷創新的大趨勢下,轉型跨界謀求新增長無可厚非,但海辰葯業的多次跨界都虎頭蛇尾,「蹭熱點」痕迹更明顯。
抱上「大腿」,跨界固態電池僅3個月
這一次,以仿製葯起家的海辰葯業進軍了固態電池領域。
今年1月14日,海辰葯業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匯辰科技與四川賽科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賽科動力」)等五方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四川洛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四川洛辰」),主要投資從事新能源及電子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技術專利許可及技術服務的業務。
天眼查數據顯示,四川洛辰註冊資本2000萬元,匯辰科技認繳820萬元,持股41%,為控股股東,賽科動力認繳500萬元,持股25%,為第二大股東。
賽科動力註冊成立於2025年1月9日,為四川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簡稱「四川新能源」)在四川省宜賓市科技轉化所孵化落地的固態電池公司。而成立於2020年的四川新能源,是四川省《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產業2020年度工作要點》重點支持的創新平台,由清華大學歐陽明高教授團隊帶頭髮起,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尤其是固態電池技術方面,該團隊成果顯著。
在四川洛辰,大股東負責產業化,二股東提供技術支持。
據此前公告介紹,匯辰科技負責合資公司產品中試、放大等的全部資金、設備、生產場地等投入,賽科動力負責合資公司產品的技術研發及中試工藝交接,雙方及關聯方不得再單獨進行新能源電池相關粘合劑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合資公司成立至今3個月,進展如何?
海辰葯業最新發布的公告顯示,四川洛辰於2025年2月11日成立並完成工商登記,聚焦於包括固態電池在內的新能源電池相關粘合劑材料的開發、優化、及產業化。截至目前,四川洛辰正在進行相關粘合劑產品的小試工藝開發,尚未向客戶送樣及形成訂單。
有熱點的地方,就有子公司身影
回頭來看,海辰葯業在互動平台提到,子公司匯辰科技首次亮相cibf,將對外展示公司所有電子材料。
有意思的是,匯辰科技成立於2019年,成立之初的名稱是「安慶匯辰葯業有限公司」(同「安慶匯辰」「匯辰葯業」),是海辰葯業多次跨界布局的實施主體。在參與設立聚焦於固態電池的四川洛辰之前,這家子公司還在2022年押注了兩大風口——新冠葯、鋰電池。
2022年2月20日,海辰葯業公告稱,匯辰科技取得生產新冠葯奈瑪特韋原料葯及其中間體建設的項目備案。僅4天後,公司就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時指出,其研究的奈瑪特韋原料葯和製劑未獲得輝瑞授權,相關原料葯和製劑受到專利權保護,存在無法繼續研發及申報原料葯、無法繼續進行製劑研發、無法形成銷售、上市銷售被追溯侵權責任等法律風險。
圖源自公司公告(2022年2月20日)
但在市場情緒催動下,海辰葯業股價於2022年3月18日沖至86.49元/股的歷史高位,一舉成為三倍牛股。
海辰葯業也並未對新冠葯死心,2022年6月,公司又公布了擬不超過4億元的定增預案,再度加碼新冠葯,出人意料的是,公司同時還宣布了另一跨界項目——鋰電池。
根據彼時公告,海辰葯業計劃將募集的1.5億元用於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及抗新冠原料葯關鍵中間體建設項目,該項目計劃總投資總額為2.71億元,匯辰科技是項目實施主體。
疫情期間,不止一家醫藥企業垂涎於新冠葯巨大的市場紅利,奮力踮腳以期摘獲紅利,身處醫藥產業,海辰葯業執著於此情有可原。但新冠葯還沒站穩腳跟,公司又跨界進入全新領域,當時海辰葯業給出了一堆理由,核心是「中間體、原料葯、製劑」的業務模式受到醫藥行業政策影響,充滿不確定性,公司要加快產品結構轉型,在分析了新能源電池產業鏈、評估了自身研發實力後,公司決定將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的製造劃入業務範圍。
圖源自公司公告(2022年6月10日)
不過,上述定增計劃已經在2023年2月公告撤回申請,正式終止。
但就公開資料來看,匯辰科技並未止步於新能源材料領域的更進一步。於2024年8月,「匯辰葯業」更名為「匯辰科技」,同年11月27日,海辰葯業董秘表示,匯辰科技的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項目已經具備了試生產條件,標誌著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領域的布局日漸成熟。
海辰葯業也開啟了「醫藥+新能源」雙主業格局。只是,就收入結構來看,海辰葯業當前營收全部來自醫藥製造業務,其入局了3年的新能源產業尚未有任何業績貢獻。
新冠葯、鋰電池、固態電池,還不是海辰葯業被貼上「蹭熱點」標籤的全部,更早一點,公司在2017年還曾謀求創新葯布局,收購了義大利腫瘤葯創新研發公司nerviano medical sciences group s.r.l(簡稱「nms集團」)90%的股權。但海辰葯業目前尚無任何創新葯產品獲批。
此外,海辰葯業也曾現身於幽門螺桿菌概念、肝炎概念、猴痘概念等多個熱點領域,引發市場關注。
從財務表現來看,海辰葯業在不同階段面臨著不同的難題。2020年至2024年,公司營收數據每況愈下,出現五連降,從2019年的9.25億元年度收入減少至2024年的5.04億元,到了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收同比增長36.43%至1.43億元,但歸母凈利潤增速12.57%,明顯慢於營收。
公司謀求多元化業務布局,以打開未來增長空間,但截至目前,仍是只見熱點概念增多,不見收入結構改變。
(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 作者丨楊亞茹 編輯丨曹晟源)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