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自媒體的人,心裡或多或少都有個「10萬+夢」。我也不例外。作為一個普通創作者,拿到閱讀量過10萬的那一刻,心情肯定是複雜的。
更有趣的是,這篇10萬+文章竟然是和人工智慧模型——DeepSeek一起寫的。這事發生之後,真的讓我有種突然「飛」起來的感覺。
我平時寫文章,一向靠熬夜和慢慢打磨。大多時候,一篇文章要反覆推敲,寫得快的話,一周兩三篇,要是遇到瓶頸,卡在屏幕前發獃也是常事。但真沒想到,人工智慧竟然能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DeepSeek登場,解救熬夜的自媒體人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某天深夜,我看著計劃表上過期的選題頭疼,正想著應該怎麼跟進熱點,突然彈出一個AI廣告。我本來心情煩躁,抱著試試的心態,問了DeepSeek一個選題問題,沒想到它很快給出了一個詳細的文章框架。
本來還想著AI估計不行,沒想到它生成的框架還挺靠譜,情感、熱點、結構,都涵蓋了。
於是我繼續讓它幫我寫,好奇它到底能生成什麼樣的內容。沒想到,寫得比我想像中要順暢,不僅貼合我想表達的內容,甚至某些熱點情緒的捕捉還出乎我預料。
文章寫好後,我稍作調整就發布了。
24小時內,閱讀量蹭蹭漲到10萬+。當然,我心裡清楚,關鍵在於選題碰巧跟上了熱點,但DeepSeek在提高文章初稿質量和生成效率上確實幫了大忙。
站在了風口上,感覺自己真的飛了。
DeepSeek是怎麼做到的?
DeepSeek的能力讓我覺得,它對自媒體人的幫助其實是分幾步來的。首先,它能結合用戶需求給出框架,自動分析熱點辭彙和情緒走向。
發稿後,它還能提供及時的優化建議,像「改一下關鍵詞」或「評論區置頂某種提問」,這種小調整,有時候就是點燃傳播的火柴。
說到底,DS不只是幫我寫文章,它還像個創作助手,幫我優化每個細節。以前一周寫兩三篇文章的我,現在能穩定寫到五篇,而且內容不會因為快而粗糙。
AI改變什麼?
用了DeepSeek一段時間後,我發現不止是寫作效率變高了。我身邊的一些朋友,尤其做內容運營的,也開始頻繁用AI。他們說,AI能節省他們大量時間,可以讓他們有時間去策劃更多有趣的內容。此外,AI還能生成部分視頻腳本,最近有朋友把幾年前的文章變成了視頻號的素材,又爆了一次。
但也有同行問,「AI這麼厲害,未來我們還用得著自己寫嗎?」 我反倒覺得,AI再聰明也只是個工具,真正能夠打動人的細膩、溫暖,還是得靠我們自己去添加。技術可以幫我們優化流程,但是有深度、有個性、有情感的表達,永遠是人類的特長。
做那頭會飛的豬,還是長翅膀的人?
回到自媒體行業,競爭確實越來越大,大家都希望找到新方法來提高競爭力。AI是一個解決方案,但你不能完全依賴它。它可以當助手,但未來的內容創作里,個性、細膩和獨特視角才是讓一篇文章脫穎而出的底層要素。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不要覺得AI可怕,它不會奪走我們的工作,反倒可以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去深挖有趣的內容。但你還是要保持成長,那就是,在AI幫你飛得更高的同時,也要努力打造出屬於自己的那雙「翅膀」。
寫完這篇10萬+,我的結論是:AI不會替代我們,只會解放我們!只要我們緊跟技術,又保持原創力,自媒體的未來一定在我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