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晶元製造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誰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約翰正在家中焦慮地等待一則重要消息。他是一名晶元設計工程師,正為一家頂級晶元製造商工作。他們剛推出了一款劃時代的人工智慧晶元,想要和市面上最領先的產品一較高下。
但是這個星期,他們最大的競爭對手台積電卻傳出重大消息——許多客戶紛紛縮減訂單,台積電的高端製程投入岌岌可危。
這對約翰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這意味著市場上有可能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他們公司的新晶元很可能會一飛衝天。
但同時,這也給了他深深的擔憂——如果連像台積電這樣的行業巨頭都陷入困境,那麼其他晶元製造商的前景又會如何呢?這場席捲整個行業的風暴,真的任誰也逃脫不了嗎?
約翰打開電腦,開始搜索台積電的最新消息,試圖搞清楚究竟是什麼因素讓台積電陷入了這個困境。
首先,美國的半導體企業普遍面臨經營困難,包括英偉達、高通和英特爾都出現了利潤下滑或虧損的狀況。
作為最大客戶的美國企業向台積電施加了極大壓力,要求其降價續約,這無疑讓台積電的高端製程投入雪上加霜。
其次,台積電在3nm製程上已經投入了巨資,但是由於客戶英特爾和蘋果的訂單推遲或取消,台積電被迫調整策略,轉為發展3nm製程的改進版本。
但這依然難以覆蓋巨額的研發投入。
再者,包括AMD和英偉達在內的大客戶均縮減了訂單。儘管iPhone 14所用的A16晶元產量達到峰值,但其他製程產能面臨嚴重過剩的風險。
為降低成本,台積電/三星決定在年底前停產部分光刻機。這無形中打擊了台積電在高端製程上的持續投入。
最後,在美國建廠需要投入超過120億美元,風險和挑戰都非常大。
台積電在短期內很難通過美國市場獲得補償。
台積電正面臨一個兩難抉擇:是選擇縮減高端製程投入,確保短期利潤;還是繼續高額投入,在先進位程上保持領先地位?抉擇結果將決定台積電的未來命運。
這場席捲整個行業的風暴還會持續多久?它將給這個產業帶來怎樣深遠的影響?且讓我們拭目以待。但至少目前,約翰和他的團隊可以暫時鬆一口氣了。
有網友認為,台積電還是技術實力最強的,有望率先研發出更先進的製程;
也有網友認為,中國內地企業會抓住這次機會,在本土市場占更大份額;
還有網友認為,這是一次行業性的調整,最終將淘汰一部分小型晶元企業。(圖片和數據來源於網路,具體請理論請自己查證,本文章不代表作者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