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又一位來自科技領域的傳奇人物人生落幕。
美國當地時間3月24日,英特爾公司、戈登和貝蒂•摩爾基金會宣布,英特爾公司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在家人的陪伴下,於夏威夷家中平靜地去世。他是「摩爾定律」的締造者。
締造科技傳奇
戈登•摩爾享年94歲,回顧其前半生,1929年生於美國舊金山,在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化學學士學位,以及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後,1956 年進入威廉•肖克利半導體公司工作。
正是在這裡,戈登•摩爾遇到了他以後連續創業的合作夥伴羅伯特•諾伊斯。公開資料顯示,他們曾一起離職肖克利半導體公司,參與創立了史上有名的飛兆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
戈登•摩爾主要負責研究新的擴散技術,實現了擴散硅晶體管的首次商業生產,他與羅伯特•諾伊斯還在世界首個商業可行的集成電路的發明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1968年,戈登•摩爾和羅伯特•諾伊斯一起退出飛兆半導體公司,創辦了英特爾(intel)公司,致力於解決計算機工業中尚未開發的數據存儲領域難題。
戈登•摩爾最初擔任英特爾的執行副總裁,後於1975年成為總裁。1979年,他被任命為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行官,直到1987年主動放棄首席執行官職位,只擔任英特爾董事長一職。之後在1997年,戈登•摩爾被聘為英特爾名譽主席,直到2006年卸任。
服役英特爾的38年間,戈登•摩爾親自見證了這家科技公司,逐步成長為全球最大的cpu製造商,引領著計算機行業的發展。
戈登•摩爾去世後,英特爾現任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緬懷,「戈登・摩爾通過他的洞察力和遠見定義了整個行業。幾十年來,他在揭示晶體管的力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啟發了一代又一代技術專家和企業家。」
帕特•基辛格說,他的職業生涯和大部分生活,都是在戈登•摩爾對英特爾的領導下形成的,「我為繼承他的遺產而感到榮幸,同時為繼承他的責任而感到謙卑。」
「摩爾定律」不死
帕特•基辛格提及的「遺產」,其實是由戈登•摩爾發現的「摩爾定律」,指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量,每隔18個月翻一倍。
1965年,戈登•摩爾在撰寫的文章中加以預測:自集成電路被發明以來,微晶元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量,每年大約翻一番。自此,「摩爾定律」誕生。1975 年,戈登•摩爾加以修正,將「翻番」的時間調整為兩年。
2003年,戈登•摩爾在出席ieee國際固態電路會議時,再次對「摩爾定律」予以修正,他提出,性能翻倍的時間會延長,但半導體產業的增長速度仍然遠超幾乎其他所有產業。
2008年接受採訪時,戈登•摩爾曾表示,「我想做的就是傳達出這樣一種信息,即通過在晶元上放置越來越多的東西,我們將使所有電子產品變得更便宜。」
據悉,「摩爾定律」不僅是推動英特爾這家晶元製造商創新研發的基礎,還是指導整個計算機行業發展的經驗法則。英特爾官方發出對戈登•摩爾的悼文,其中特別提及「摩爾定律」的意義:「無論如何,晶元技術以指數級速度增長,不斷使電子產品變得更快、更小、更便宜,成為半導體行業的驅動力,並為晶元在數百萬日常產品中的普遍使用鋪平了道路。」
去年,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的一次公開發言稱,「摩爾定律已成為過去式。」曾直接引發帕特•基辛格的隔空回應,「摩爾定律沒有死!」此外,在「摩爾定律」被提出58年後,openai創始人sam altman也在社交媒體平台上提出了,「摩爾定律」的一個新版本,他認為宇宙中的智能總量每18個月翻一倍。
如今,戈登•摩爾離開,「摩爾定律」依然在,究竟信息技術的進步速度會如何演變,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確信的是,半導體以及計算機行業仍將在技術推動下,不斷發展。
就先驅戈登•摩爾留下的經驗「遺產」,「英特爾仍然受到摩爾定律的啟發,並打算追求它直到元素周期表用盡。」帕特•基辛格說,英特爾將不懈努力,以指數形式超越戈登•摩爾和羅伯特•諾伊斯打算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