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大的晶元消耗市場,每年都需要從海外企業採購上億規模的晶元,而美國又是晶元出口大國,美企的晶元訂單大部分都來自中國企業。比如小米、ov等國產手機廠商使用的都是高通晶元,聯想等PC廠商使用的是英特爾和英偉達晶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市場養活了大半美芯企業。
然而,自從晶元規則被修改後,全球自由貿易也「名存實亡」,這些以銷售晶元為主的美企就遇到了大型難題,那就是自家晶元賣不出去了。按照老美的規則,只要是不符合出口規則的晶元都不可以出貨給中企,包括一些5G晶元。
據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6月,高通的SOC級晶元出貨量同比減少了600多萬顆,而英偉達等晶元廠商的晶元庫存更是堆積如山,德州儀器的晶元價格暴跌90%也無人問津。
不可否認,美國修改晶元規則確實影響到了一些美芯企業的出貨。但是除了高端晶元之外,剩下的中低端晶元還是可以正常出貨給中企。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晶元賣不動的呢?
可能連美國也沒有料到,晶元價格暴跌還是賣不出去,而美媒卻一語道破其中的真相,美媒認為,晶元賣不動是因為中國市場不買了。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個人認為,美芯企業的晶元之所以賣不出去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晶元市場的需求下滑。要知道,目前全球智能手機和PC產品的銷量都出現了大幅下滑,尤其是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已經回到了十年前的狀態。而電子設備的銷量下滑也就意味著,無論是高端晶元還是中低端晶元都會遇到銷售難題。
其次,中國廠商自研晶元已成為常態。自從華為事件後,包括小米、阿里等國內知名企業都紛紛加入了自研晶元的隊伍,甚至連聯想也開始布局晶元產業。可以說,美企的晶元不再是國內企業唯一的來源。
據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九月份,國內企業已經累計砍單了610億顆進口晶元,國產晶元的日產能更是高達10億顆。
讓人沒想到的是,在中國晶元產業日益強大,而美國晶元賣不動的情況下,老美竟然還制定了提振本土晶元製造的計劃,並且還把台積電邀請到本土造芯。
要知道,台積電在美生產晶元的成本本來就高,再加上全球半導體行業遭遇「寒冬」,晶元的供應又大於需求。也就是說,美國大張旗鼓地造芯只會讓自家企業的晶元庫存堆積如山,更賣不動。
事實證明,美國試圖掌控全球高端晶元產業鏈的野心是不會得逞的,而國內半導體產業也不要對海外企業再抱有幻想,只有自己掌握了更多的關鍵核心技術,才能徹底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更何況,晶元又不是神造的,別人能造出來,中國人也可以造出來。對此,你們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言點贊分享。
關注我,了解更多的科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