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據外媒消息稱,蘋果正在開發至少三款AR設備,其中第一款可能將命名為「Apple Reality Pro」。
而據天眼查顯示,近日蘋果公司的「與增強和虛擬現實環境交互的系統、方法和圖形用戶」專利也獲得授權,在對應於虛擬用戶界面對象位置處檢測到輸入的同時,響應於相應物理對象的移動,並根據輸入相對於相應物理對象移動量值來調節虛擬用戶界面對象的外觀,意為該AR設備可基於現實場景更新。
早在2021年,Tim cook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就表達了AR將會是蘋果未來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將會取代智能手機,在未來各行各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這給蘋果將要發布的AR設備帶來了足夠的關注度和期待值。
根據目前全球主流VR終端廠商出貨量以及第三方WellsennXR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VR頭顯出貨量為275萬台,同比增長24%。
機構人士分析指出,蘋果、索尼、Meta、Pico等海內外頭部硬體商均將在2022年下半年起陸續推出下一代頭顯,硬體升級有望大幅拉動VR/AR消費需求,元宇宙將迎來新一輪產業變革。
自元宇宙熱潮興起以來,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便是VR/AR產品。
VR/AR是腦機介面,也就是人與虛擬世界的連接器,是進入元宇宙世界必不可或缺的媒介和鑰匙。
近幾年,不光蘋果等國外大廠開始在AR和VR設備上開卷,國內很多互聯網公司也不甘落後,開發出不少消費級AR眼鏡。
01
百花齊放的國內市場
Nreal作為全球第一家消費級AR眼鏡品牌,推出了具有輕薄便捷的新一代人機交互屬性及沉浸式體驗的AR眼鏡——Nreal Air。
Nreal Air使用了業界領先的「驚鴻銳影」光學引擎2.0,配備最大等效201英寸AR巨幕,並支持最大等效130英寸的空中投屏。
其擁有兩層鏡片設計,外層為墨鏡式的遮光鏡片,屏幕和光波導鏡片在內層,其中包含了最新一代的Sony Micro OLED屏。
該屏幕採用了Micro-lens微透鏡技術,微妙級屏幕動態響應,超高對比度,畫面顯示銳利,色彩飽滿,能夠自發光,還具有低功耗,廣色域等特點。
Nreal Air流線型的外觀設計參照了經典的墨鏡造型,可以毫無負擔且便捷的在各個生活場景中佩戴;且整機重量僅有79g,輕巧便捷,並採用了柔軟編織的Type-C連接線材,搭配眼鏡端140°彎頭設計,確保無感使用。
今年4月19日,雷鳥Air這款由雷鳥創新發布的消費級AR智能眼鏡也順利發布並在京東商城開售。
雷鳥Air採用了偏振BirdBath光學方案和Sony Micro OLED顯示技術,支持雙目高清顯示,實現了107%sRGB色域全覆蓋,避免了因色域低導致的失真、偏色等問題,還能保證在4米處觀看140英寸高清大屏的視覺體驗。
此外,考慮到iPhone等不支持DP協議的設備,雷鳥創新還提供了適配器,即使產品不支持DP協議也能通過適配器進行連接。並且為了近視用戶群體考慮,雷鳥Air還通過了德國萊茵護眼認證,眼睛具備低藍光,無頻閃等特性,能有效降低用戶觀看屏幕帶來的視覺疲勞及視力損害。
除了已經上市的AR眼鏡,也有不少AR眼鏡正在籌備中。
據華為中心4月份報道,華為技術公司最近公布了可摺疊AR智能眼鏡設備相關的專利,旨在降低維護成本並提供纖薄。緊湊的外形尺寸。
而在7月份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了華為申請的AR智能眼鏡專利,該專利智能玻璃包括眼鏡鏡體、攝像頭組件、伸縮組件、旋轉組件和控制系統等。
該AR眼鏡採用了彈出式攝像頭設計,相較於部分手機產品的彈出式攝像頭,華為這款眼鏡的攝像頭不僅僅可以作為前置攝像頭,還可以隨意旋轉,並且還將配有一個應用程序。用戶可以通過該應用激活攝像頭並控制其旋轉方向。
同在今年7月份,北京小米移動軟體有限公司申請的「磁吸式AR眼鏡」獲得授權。
該眼鏡包括鏡架、第一鏡腿和第二鏡腿,其中鏡架包括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第一鏡腿和第二鏡腿與相應連接部中設有磁吸件,並通過對應磁吸件吸附相連。
從外觀設計上來看,小米磁吸式AR眼鏡與普通眼鏡的造型十分相似,但該磁吸式AR眼鏡還具有可拆卸、便於攜帶和安裝便利、穩定的優點。
02
作為元宇宙的埠,未來可期
2022年可以說是消費級AR眼鏡的元年,作為元宇宙數字世界的硬體入口,各科技巨頭深化元宇宙布局推動了其發展和普及。
近日,國內知名市場分析機構易觀分析發布《2022Q3消費級AR眼鏡市場季度分析》報告,報告表示2022年第三季度國內消費級AR眼鏡市場整體銷量保持快速增長,消費級AR眼鏡銷量已達數萬台,消費級AR市場全面啟航。
可是,銷量雖然看起來可觀,但由於VR設備剛剛問世不久,仍是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態,目前國內平價的AR眼鏡本質上還是一個手機投影儀,沒有良好的軟體生態,硬體上依舊還有各種缺陷和不足。
但無論是國內頭部互聯網企業推出的智能眼鏡,還是蘋果等外企提出的AR,未來的終端的確在「眼鏡」這個題材上不斷創新和發力。
伴隨著VR設備的發展路徑,從初期的火爆問世,遇到瓶頸和阻力後的冷遇,之後技術得到創新和突破以及生態健全後再度火爆,也可以看出AR產品與之相似,的確擁有很高的發展的潛力,上限依舊很高。
VR市場如今不斷擴大,PICO 4線上銷量已經達到4.6萬台,VR或許是最先成功進入元宇宙的終端,但是更加輕便,更加能夠實現虛實混合的AR後勁也不容小覷。
而關於未來的發展期望,一方面我們可以期待蘋果依託自身強大的生態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體驗,另一方面也期待國內大廠們對於AR的開發,希望能在元宇宙時代和電子終端上實現彎道超車。
作者:譚穎 排版:孔瀚越
圖片源於Q仔互聯網衝浪所得,若有侵權,後台聯繫,Q仔滑跪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