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葬禮後,管事人把禮單交給大伯,大伯的分法讓兄妹羞愧不已

爺爺奶奶並沒有像別的父母那樣,讓孩子在家幫父母種責任田,也沒讓他們子承父業,學習木匠的手藝,而是要求大伯和叔叔姑姑們上學讀書,說那才是長遠之道

大伯高中畢業,高考落了榜,爺爺奶奶讓他回校複習,來年再戰。奈何大伯那時心思沒在學習上,高三時談了戀愛,姑娘家在縣城住,父親還是工廠領導幹部,雖然沒考上大學,他岳父通過關係幫他安排了工作。

我父親考上了一所理工大學,畢業後做了設計師,三叔從小機靈,嘴又能說會道,他大專畢業後,自己開了個傢具店賣傢具,這倒是和爺爺的木匠沾上了邊。我小姑則考上了一所師範大學,畢業後在我們縣城中學當老師。

爺爺奶奶的四個孩子都在外邊安了家,沒一個在他們身邊守著,奶奶對爺爺說,咱現在身體好啥都好說,要是咱倆老了,需要人照顧時,孩子們都離咱遠遠的,可如何是好?

對此爺爺嘿嘿一笑道,咱倆能自理時,就不麻煩他們,動不動時由孩子們吧。咱既然幫不上他們,可也別拖他們的後腿。

爺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十年前,爺爺病在床上一年多,都是奶奶在伺候著,大伯我父親和叔叔姑姑只是抽時間回去看看,替一下我奶奶。

要說大伯他們兄妹四人也都孝順,在花錢方面從沒讓奶奶作過難,買的蛋、奶、肉之類有的都放過期了還沒吃完。


爺爺去世後,大伯他們要把奶奶接進城裡生活,可奶奶只是去住了幾天,便回到老家,她說自己身體還行,能照顧好自己,住在城裡沒有家隨便。

奶奶自己在家也沒閑著,種點菜,養幾個雞,沒事就跟村裡的老人在一起嘮嗑,很開心。孩子們逢年過節回去時,她便早早地張羅,又是打掃房間翻曬被褥又是買肉買菜的,逢人便說,我那些兒女要回來了,渾身上下都洋溢著幸福。

奶奶就這樣獨自生活了7年,直到3年前她得了偏癱,兄妹幾個商量伺候奶奶的事,父親和叔叔姑姑的意思是,請個住家保姆一天24小時守護著奶奶。

大伯點頭同意,每家每月拿1500元。誰曾想,保姆剛伺候了奶奶一個月,便被奶奶攆走了,奶奶說,她做的飯鹽味重還有辣椒的味道,讓她幫她擦個身子還總是不情不願的,整天抱著手機在那裡哈哈笑,想讓她陪著說會兒話兒都很難……

兄妹四人剛放下的心又蹦的緊緊的,每個人都忙著工作,都是一大家子人,幾個人面面相覷,拿不出一個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

保姆可以再換,可誰能保證要換幾個才能找到如意的?

在一旁一直聽兄妹意見的大伯站起來說,我還有半年就要退休了,我打報告提前退休,我來伺候咱媽。

其他3人都說好,每家還按每月1500元出,大伯說他是媽的兒子,伺候母親天經地義,怎麼能要錢?

見3人不依不饒的,最後大伯還是爽快收下了。


大伯這一伺候就是3年,這3年中,大伯一邊伺候奶奶,一邊在奶奶種的地旁邊又擴大了面積,院子里養的雞鴨也多了。

兄妹3人剛開始還每隔十天半月的,帶點奶製品什麼的,奶奶能吃得動的東西回家看看,在奶奶床前坐一會兒嘮會兒嗑,然後便心安理得的去了。

臨走,大伯還往他們車裡塞些他種的菜和瓜,還有土雞蛋和腌制的鹹鴨蛋。

再後來,他們一個月兩個月才回家一次,禮品也不帶了,完全是走個過程似的,在奶奶床前報個到。

大伯留他們吃個飯再走,他們總是找各種各樣的理由推脫,大伯見狀也不強留。

奶奶八十四歲生日,大伯和我父親和叔叔姑姑商量,不去酒店,就在自家的老房子里辦壽宴,讓他們母親重溫當年幾大家子人聚在老屋熱熱鬧鬧吃飯的氣氛。

團聚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在回去的路上,做生意發了家的三叔說,你說大哥這事辦的,找個酒店辦了不就得了,風風光光的多有面子,再說也花不著他的什麼錢呀,咱每個月拿的1500元,肯定花不完的。

父親也說,大哥每月也有5000多元退休金,再加上咱仨兌的錢,怎麼還這麼摳門?

見兩個哥哥這麼說,姑姑微微嘆了口氣,說道,其實大哥他很不容易的,常言說:床前沒有百日孝。可這都三年了,一直是大哥在伺候咱媽,有時我趁著星期天、節假日來替一下他,常常被他拒絕,他說我這些年家裡接連出事,都自顧不暇了。

就拿今天來說吧,雖然大哥找了村裡大廚來做飯,飯後知道我們都忙,讓我們先走,可他們兩口子還要滿屋收拾打掃的,也都六十多歲的人了,夠累的。

一旁的三嬸插了一句,怪誰呢,他拿了錢,理應如此。

哪曾想,奶奶八十四歲壽宴剛過去一個多月就走了。


把奶奶安葬好後,村裡管事的人把葬禮上收的禮金和帳單一併交給了大伯,要他看著分。

大伯把兄弟妹妹召集在奶奶住的老屋,我也跟了進去。

大家落座後,大伯拿著帳單說,葬禮禮金收了88000元,花費了32000元,咱每人兌了10000元,現在剩餘96000元。

按禮單上誰的親戚朋友上的禮歸誰所有,共有的親戚上的禮平均分配,誰收的禮,將來人家有事時誰還。

大家對此都沒意見,大伯接著說還有一筆錢要還給大家。

此話一出口,三個兄妹都你看我,我看你,滿臉上都寫著疑問。

只見大伯起身,從一個破柜子里拿出一個包包,從裡邊掏出一沓沓的錢來,大家都吃驚地望著大伯。

大伯緩緩坐下來,看了看大家說道:這錢是咱們每月給母親兌的錢,我也是兒子,每月也拿出了1500元在裡邊。

這3年來,得老天爺眷顧,咱媽沒有什麼大病,有個頭疼腦熱的,小針小葯一用就好了,也花不了幾個錢。

生活上,我回來後,接著咱媽以前的菜地種,養了幾隻下蛋的母雞和鴨,這你們也都知道,也省了不少錢。

我算下來,平均每月花費2000元,還剩下4000元。三年下來共計:144000元,這不,都在這兒。

當初,我之所以收下你們的錢,是為了讓你們安心工作,不要為了咱媽的事來回奔波,更不能因為咱媽的事再鬧得你們家庭不和睦……

大伯接著說,我是你們的大哥,父母不在了,常言說:長兄如父。這錢你們都拿著,不要這呀那呀的。

大伯回頭又跟姑姑時說道:小妹,按理說有你三個哥哥在,這些事本不該要你拿錢的,當時只是我拗不過你,才收下了,今天全都還給你。

哥知道,這幾年你家遭不幸,妹夫因病早逝,外甥做生意又失敗,白白賠進去幾十萬,現在外甥媳婦又要鬧離婚,你的處境太難了。

母親葬禮上,你哭的撕心裂肺的,哥哥心痛不已。沒有了父母,但是你還有哥!

這是你3年拿出的錢,還有那10000喪葬費,總共:64000元,說著看向我父親和叔叔,我這樣給妹妹,你們兩個沒有意見吧。

見兩個弟弟點了頭,大伯又把自己跟前那份也放在姑姑那份跟前,說道這是我的55000元,一共是119000元,你拿去吧。


姑姑早已淚流不止,一旁的父親和三叔也眼眶濕潤,兩個人先後站起來把自己手裡那份錢都交給了姑姑,無比愧疚地說:妹妹,是哥這些年疏乎了兄妹之情,虧我們當初還以小人之心度大哥之腹。大哥是我們的榜樣,大哥是我們永遠的大哥!

大伯見狀說道:我們一母同胞,是最親密最無法脫離的關係,以後我們兄妹間互幫互助,共同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只要我們齊心合力,就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兒!

看著這場面,我不禁感慨萬千:大伯就是這個家的凝聚劑,他就像一根紐帶緊緊地把親情連結在了一起。

你們說是嗎?

歡迎留言評論,記得點個關注,點贊收藏轉發,以便咱下次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