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3歲,在兒子家帶孫,親家母來小住,她臨走時讓我打開衣櫃看看

口述:李燕

我今年63歲,一轉眼來兒子家帶孫6年,時間過得可真快啊。

6年前,離兒媳婦預產期還有一個多月的時候,她打電話給我:「媽,你家裡有沒有事,沒事到時候就來幫我帶孩子。」

老伴之前高血壓去醫院住了一個多月,如今在家休養。雖然狀態好了一些,但他得按時吃藥,身邊離不開人啊。

我跟兒媳婦說了個大概的情況,她可能認為我說話誇大其詞,就有些生氣地說:「沒空來,是吧。行,不來就不來,我花三萬塊錢去月子中心,讓人伺候不知道多舒服,誰不會享福?」

「以後我也不上班了,自己在家帶娃。反正一個月就四千多塊錢,上什麼班,請一個保姆要6000塊錢呢。」

掛了電話,我心裡很不得勁。過了幾天,女兒來拿花生油的時候,我就把事情告訴了她。

女兒想了想跟我說:「媽,到時候您就去給我弟媳坐月子,幫她帶娃吧。現在娶個媳婦不容易,別因為這些事情鬧什麼矛盾。」

說到娶媳婦不容易,我心裡忍不住嘆了一口氣。

兒子大學本科畢業後,在一家軟裝公司當設計師。他身高175cm,五官硬朗,看起來也是不差的。

在兒子25歲的時候,他還沒有女朋友,每次問他,他總是說不急不急,我和老伴卻急了。

想了想,他只有一輛10萬塊錢價位的車,可是還沒有房子呢?如果有房子了,找女朋友是不是更容易?


我讓兒子趕緊買房子,他自己有26萬,我和老伴給了33萬,女兒給了2萬。

房子有了,車子也有了,兒子長得也不差,工作也穩定。原本以為他的婚事妥妥的了,可是相繼談了三個,但都沒成,一波三折。

第一個女孩,嫌棄我和老伴沒有退休金。

第二個女孩,說我兒子的房子是貸款的,相當於負債幾十萬。

第三個女孩,交往了兩個多月,跟兒子借3萬塊錢做生意,兒子不願意借,就被分手了。

誰家親戚家的兒女結婚或者得了孫子孫女辦喜事,我一個個紅包發出去不說,還被一堆人問:「你家小子呢,什麼情況?還沒有女朋友嗎?」

每次被別人這麼問,我都要鬱悶好幾天,吃飯不香睡覺也不香。

有一天,兒子打電話告訴我,他說他在網上認識了一個女孩 。兩人見面了,相處了一段時間覺得還不錯。

那女孩長相清秀,31歲,跟兒子同齡,在一家公司做文員。可是身高只有155cm,且說話語氣很沖。

要說真話,我當時心裡多少有些不得勁,人家說娘矮矮一窩啊。而且,她說話語氣很沖,大概兒子以後得受氣。

但再不得勁,想想兒子年紀不小了,且婚事一波三折,我說不出反對的話。

想想,我們做父母的干涉那麼多幹什麼,只要他們小兩口情投意合就行。

從回憶中回過神來,我問女兒:「那我不在家,你爸怎麼辦?」

女兒:「媽,您放心吧,讓爸去我家住段時間。要是他不願意,我每天回來看他,給他送飯。」

女兒女婿住在鎮上,他們開了一家傢具店。從鎮上回來,開電動車要半個小時左右。


這樣,事情解決了。到了兒媳婦預產期還有十天的時候,我準備了很多家裡的土特產,讓兒子開車回來接我去。

就這樣,我和老伴兩地分居,開始了有苦有樂的帶孫生活。

兒媳婦的脾氣真的很直,說話語氣很沖。剛開始,我是受不了,她說多了,我覺得不對,就跟她理論幾句。

可是,後來發現跟她理論沒用,就那樣的脾氣,她根本改不了。

我跟她吵架,只能讓家裡氣氛不好,讓兒子夾在中間更加難受。

於是,後來她怎麼說,有一些我覺得可以妥協的,我就照她說的做。

她說要把我的衣服和他們的衣服分開洗,我就分開洗。

她說我上大號的時候味道重,我就等她不在家的時候再上廁所。

她說我頭髮油,我就隔一天洗一次。

她說我炒的菜味道不夠重,那我放多一點味精,蚝油醬油

她說不許我把腳放在沙發上,我就不放。說地板拖得不夠乾淨,我就當她的面再拖一次……

當然,有些我認為不對的,我不妥協,但我也不再和兒媳婦吵。


比如,孫子吃飯的時候非得看手機,我就不給看。兒媳婦非得堅持給孩子看,我不妥協。但我也不跟她吵,把孩子抱去別的地方轉移他的注意力。

期間,我曾提議讓老伴來兒子家住,一家人在一起有伴。不然讓老伴一人在家,我心裡多少有些不放心。

老伴來住過幾天,兒媳婦說他上廁所沖不幹凈,味大。他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兒媳婦又說他的腳有味道……

所以,他那次住了6天,實在受不了就回家了。在那之後,我跟兒子怎麼叫他來,他也不願意來。

老伴不願意來,我也不勉強了,他在老家更自在。

要不是為了孫子,我也想回老家。

孫子上幼兒園那會兒,我曾提過這件事情,兒媳婦不答應。

後來,我想了想,就再等孫子大一點先吧。到他七八歲大,我再打算。


那天晚上吃完飯,我正在廚房洗碗,兒媳婦突然進來跟我說:「媽,我媽明天來,她來玩幾天。你等一下去超市給她買漱口杯,拖鞋,毛巾。牙刷就不用買了,家裡還有。」

我應了一聲,說知道了,沒問具體住多少天。

前面幾天,兒媳婦一直跟親家母打電話,雖然有時候她躲在卧室里打,但說話聲音太大,我大概知道親家母和親家公兩口子鬧矛盾了。這次來住幾天,估計是想散散心吧。

第二天下午三點多,親家母來了,她給我孫子買了一些果凍,餅乾還有糖果。

雖然她人是笑著的,但臉色很憔悴,感覺有些強顏歡笑。我客氣地打了招呼之後,留空間給她們母女倆說悄悄話。

過了一個多小時,兒媳婦告訴我晚上不用做飯了,去外面餐廳吃頓好的給她媽媽接風洗塵。

4個大人加一個孩子,兒媳婦卻點了特別多的菜。有清蒸鱸魚白灼斑節蝦,紅燒肉,香煎禾花魚,白切豬手,炒牛肉,農家小炒肉雞蛋蒸蝦仁,五穀雜糧,皮蛋瘦肉粥

那麼多菜,估計都吃不完。兒媳婦還要繼續點,兒子就說了一句:「要不吃完再點吧。」

她有些不高興橫了一眼說:「你什麼意思,我媽難得來一趟,就點這麼幾個菜,你就心疼了?」

兒子趕緊笑著解釋:「瞧你說的,我是這個意思嗎?我只是覺得別浪費,先吃了這些,不夠再點。」

兒媳婦:「哼,諒你也不敢。」

親家母跟我說:「親家,小玲的脾氣就這樣,她說話直來直去,語氣有點沖,你別介意。」

我:「不介意,不介意。」


其實我真不介意,跟兒媳婦都在同一個屋檐下生活好幾年了,她什麼脾氣我是了解的。

吃完了飯,已經是晚上八點多。兒媳婦讓我跟兒子先回去,她帶孫子和親家母去附近逛逛。

一直到晚上十點四十多,他們才回來,兒媳婦和親家母手裡提了好幾袋東西。

孫子跟我說:「奶奶,媽媽給外婆買了漂亮的新衣服和鞋子。」

兒媳婦把那些衣服丟給我,她說:「媽,你現在拿去洗,洗乾淨,明晚我媽媽就可以穿了。衣服可以用洗衣機洗,內衣內褲,你得用手洗。」

我看了一下,有兩件衣服,兩條褲子,還有一條長裙及兩套內衣褲。質量都很好,估計是在商場買的。

孫子吃著果凍轉來轉去,他說:「媽媽偏心,只給外婆買,不給奶奶買。奶奶,以後我長大了,我給你買。」

兒媳婦:「你個小屁孩,你懂什麼,你外婆難得來一次,我給她買幾套衣服怎麼了?」

孫子:「那你怎麼都不給奶奶買,我都沒見你給奶奶買新衣服。」

兒媳婦說:「你奶奶又不缺衣服,她可以自己去買。」

親家母有些尷尬,她跟我說:「親家,你看,小玲不是不給你買,剛才你不在,不好給你買,就怕買了不合適。改天吧,改天讓她帶你去買,在現場試,才知道合不合身。」

我:「是啊,衣服要在現場試才知道合不合身。親家,你也別介意聰聰的話,小孩子童言無忌。」


這幾年,兒媳婦沒給我買過一件衣服。我知道婆媳始終不是母女,她不給我買,這很正常。

之後的兩天是周末,兒媳婦不用上班,她帶著親家母和孫子去公園,動物園,遊樂園玩。

兒媳婦私底下跟我說:「媽,您別去了,門票要花不少的錢。以後有機會,您再去吧。反正您住這裡,什麼時候去都可以。」

我:「嗯,我不去,我在家裡搞衛生。」

兒媳婦不讓我去,我就沒去。兒子問我怎麼不去,我找了個借口,說有些頭暈,在家休息一下。

那兩天,他們出去後,我在家搞衛生。搞完衛生之後,要麼睡覺,要麼看電視。他們如果不回來吃晚飯,我就簡簡單單煮碗麵條,落得個輕鬆。

其實,這些都是小事,我沒放在心裡。但後面發生了一件事情,我心裡真的有些介意。

親家母來的第10天,親家公打電話給她,兩個人和好了。和好之後,她就想著回家。

兒媳婦要留她多住幾天,她說住得夠久了,家裡有事,也該回去了。

挽留不了,兒媳婦就隨親家母了。


離開之前,兒媳婦說買點土特產給親家母帶回去,畢竟家裡有侄子侄女,不能空著手回去啊。

那天,她們母女倆帶著孫子去逛了大半天,晚飯也是在外面吃。

回來的時候,兩母女提著大包小包。我眼尖,看到親家母手腕上戴了一個金鐲子。

實在是那金鐲子金光閃閃那麼大一圈,她又穿著短袖,我也無法忽視啊。

孫子拉著親家母的手跟我說:「奶奶,媽媽給外婆買的金鐲子,讓她以後也給你買一個。」

兒媳婦擰著孫子的耳朵道:「去去去,就你多事,趕緊去洗手,不洗手不給你吃麵包。」

親家母帶著蹦蹦跳跳的孫子去裡面洗手,在客廳還能聽到他們嬉笑的聲音。

兒媳婦說了一句:「我媽這歲數,辛苦一輩子,我作為女兒,給她送個鐲子也是應當。」

我聽了這話默不作聲,人家女兒孝順母親,確實是理所當然。

但是,問我心裡怎麼想,我真的有些不是滋味。

兒媳婦知道親家母辛苦了,不眨眼大手筆花兩三萬買一個金鐲子送給她。是兩三萬,不是兩三千啊。

平時為了減少開支,她讓我省著花錢,偶爾抽查我買的菜是什麼價錢。

有時候今天買的菜比前兩天貴幾塊錢,她還問:「怎麼貴了那麼多,我明明記得前天的排骨是28塊錢一斤,今天就32了?」

我這6年來在兒子家任勞任怨,兒媳婦從來沒問我累不累,也沒有說一聲您辛苦了。別說一個金鐲子,連一件衣服,她也沒給我買過。

看來,婆婆始終不是媽媽,付出多少,別人都沒放在心裡,覺得很理所當然。


是我小心眼吧,兒子都沒有主動說給我送個禮物,我又有什麼立場去要求兒媳婦?想是這麼想,但我始終是個俗人,要我一點不介意,真的做不到。

不過,心裡再怎麼不得勁,得知親家母買的車票是第二天上午十一點鐘,我還是提前一些時間做好午餐。讓她吃了再回去,免得在路上餓了。

臨走時,親家母跟我說:「親家,這些天麻煩你了,你辛苦了。」

我客氣地寒暄:「不辛苦,應該的,你有時間再來玩。」

兒媳婦要送親家母去車站,看我們兩人閑聊,她催親家母趕緊檢查一下行李,不要有遺落 。

等到了時間,親家母提著東西要走了。她臨走時跟我說:「親家,你等一下去打開我住的那個房間的衣櫃看看。」

我當時心裡有疑惑,想問親家母讓我打開衣櫃幹什麼,但她已經關門走了。

懷著心裡的疑惑,我到客房打開衣櫃。就在衣櫃的右邊底下,有張紙,紙上面有個金鐲子。

我拿起那個金鐲子和那張紙,紙上面有一些字,我老花眼看不清,到客廳拿眼鏡戴上一看。

紙上寫著:「親家,這金鐲子,我戴起來受之有愧。我覺得應該給你才對,這些年你幫小玲兩口子帶娃辛苦了,我一直都看在眼裡。她不懂事,希望你不要計較。」

這短短的兩句話,我當時看了忍不住濕了眼眶。終於有人說我辛苦了,要不總以為帶娃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同時,我心裡也有些過意不去,覺得自己小心眼了。這是兒媳婦買給親家母的,我怎麼能要呢?再說,人家養大女兒不容易,戴個金鐲子也應該。

我趕緊打電話給親家母,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她笑著說:「親家母,那都是我的心裡話,這金鐲子理所應該給你,你可別想多了,知道吧。」

等兒媳婦回來,我把金鐲子拿給她,讓她改天回娘家拿給親家母。

兒媳婦說:「媽,您就別推讓了,這金鐲子您帶著吧。等以後有條件了,我再給我媽媽買一個。」

「呃,之前是我考慮不周,您可別想太多啊。」

當晚,我找到兒子,跟他說了事情的經過,問他手頭緊不緊,給他丈母娘買一個金鐲子。

到了周末,兒媳婦一家三口高高興興拿上給親家母新買的金鐲子回娘家。

他們高興,我也高興。這樣才好,不然我怎麼好意思戴這個金鐲子。

從那之後,兒媳婦對我比以前好了。

其實,做父母的都希望兒女過得好,盡自己的所能去幫襯他們。但在幫兒女的同時,希望他們也對自己好,不求別的,簡簡單單一句話也好啊。可年輕人沒想那麼多,很多時候難免有些忽略。

我很感激自己有個明事理的親家母,家和萬事興,希望大家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