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人很饞,就娘倆過日子。這個饞嘴人平時好吃懶做,不管別人怎麼說他,他都不在乎,但就怕別人說他不孝順。
這天去趕集,他買了三個燒餅,看見本村的人就說,買了仨燒餅給他娘吃。
回家的路上,饞人看著手裡的油餅,饞的里的口水漓漓啦啦,越饞越想吃,越想吃越饞。他就想:我先吃掉一個,給俺娘留倆還不行嗎?她老人家吃兩個也算我盡到孝心了。這樣想著,他就三口兩口乾掉了一個。
走了一段路,饞氣又上來了,口水還是往外流,他還是想吃呦:娘上歲數了,飯量又不大,有一個就夠她吃飽嘍,好東西,也就是讓她嘗嘗鮮。想完,他就狼吞虎咽,吃掉了第二個燒餅。
就還剩下一個嘍,他想:這一個無論如何得拿回家,再拿不回家就不像話了。他怕饞氣再上來,就加快速度往家趕。快到家了,他饞的實在忍不住,就想了一個主意:我把燒餅往天上扔,如果落下來站著,我就拿家走給俺娘吃;如果燒餅平躺著,就歸我吃。這個辦法好,油餅歸誰吃,是命中注定的,也合理。
想到這裡,他就把燒餅往天上一扔,燒餅落下來滾到大車轍溝里立了起來。他瞪眼了:這咋著辦?這個燒餅命中注定歸娘吃,給娘留著吧?不行,饞死了,他就快步搶上前去,拿起油餅來,拍打了拍打上面的土,氣哼哼地說:「我叫你犟!你站著,我也得把你吃掉!」
二:舞迷作詩
這個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有個青年人不務正業,整天跟一群紅男綠女在一起跳舞鬼混。他的父親在外地,聽說兒子不學好,就寫信勸兒子:「吾兒勿再入舞場,幹啥不比跳舞強?賢惠媳婦已娶過,露水夫妻不久長。」
舞迷看罷來信,非常反感,立即複信:「為兒偏要入舞場,決計不把身名揚;三妻四妾古來有,家花哪有野花香?」
舞迷的父親讀罷兒子的來信,肺都要氣炸了,決心非要好好管教一下不可。
他回到家裡後,強行將兒子的西裝革履拿走,並將兒子鎖到一間空房子里,「禁閉」起來。
舞迷的妻子給丈夫送飯來了,隔著窗戶一看,舞迷穿著褲頭,光著腳丫子,抱著個枕頭,東搖西擺地在跳舞。妻子見丈夫迷成這樣,很傷心,哭道:「奉勸丈夫醒醒吧,做人學好總不差;公公面前有我勸,你去認錯就完啦。」
丈夫對妻子的勸告無動於衷,他一面跳舞,一面懇求妻子:「吾妻不要哭哀哀,看我跳舞多自在?若是夫妻恩情重,快點送進舞鞋來。」
三:話說三長兩短
話說三長兩短:當一個人預測別人性命即將結束,或者要冒生命危險去做某件事情前,常常這樣說:「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怎麼辦?」……
為什麼要用「三長兩短」來代替即將發生的「死亡」事情呢?
原來,這和人死亡後用棺材有關係。因為棺材是用五塊木板做成的,左右兩塊和底面那塊是長的,前後的堵頭是短的,棺材蓋是不算在內的,這是因為只有人死了以後才能加蓋的。
這就是「三長兩短」這句俗語的來歷,也就是人死了以後進棺材的意思,這句話聽起來比說死亡好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