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新婚夜,一個黑影跳進房內,男子躲在窗外撞破岳母秘密

清朝雍正年間,山東文登縣龍尾村有一個畢老漢,以捕魚為生。畢老漢年齡不大,只有四十來歲。但是,他面相愁苦,皺紋早生,村民因此戲稱。

年輕的時候,畢老漢曾中過秀才,在文登縣頗有才名。但是,在一次酒會上,他因失言得罪了縣裡的學政大人被剝去了學名,落寞回家。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他回家後沒多久,未婚妻就和他取消了婚約,嫁給了隔壁村的土財主。

畢老漢情急之下一病不起,家裡人為了給他治病,耗盡了家財。後來,畢老漢雖然治好了病卻落下了病根,時常咳嗽不止。

這樣一來,就再也沒有姑娘看得上他了。

從天之驕子到一個病懨懨的老漢,畢老漢經常感慨人生真是無常。

這一天,王媒婆上門,一進門就尖著嗓子喊道:「畢老漢,你的運道來了。隔壁村的李荷花剛剛死了丈夫,想再尋個婆家,我看你就很合適。」

對別人王媒婆可不敢說這話,一定會把女方誇得跟天上的仙女一樣。可是,對畢老漢一個四十來歲的光棍,有人肯嫁給他就不錯了,他還能挑三揀四不成?

果然,畢老漢當場便同意了。

不久後,李荷花就背著自己的行李到了畢老漢家。二人也沒有辦婚禮,在村中長輩的見證下喝了合歡酒就算禮成。

新婚之夜,畢老漢十分激動。他揭下李荷花的頭巾,看著李荷花姣好的面容,說道:「你放心,我以後肯定會對你好。」

李荷花害羞地點了點頭,隨後撲倒在畢老漢的懷裡。

沒過多久,李荷花就懷孕了,並且給畢老漢生下了一個閨女。畢老漢老來得女,激動地淚流滿面,他給女兒取名為「畢荷」,寓意為女兒是他和妻子李荷花愛情的結晶。

畢荷很懂事,每當父親出海捕魚的時候,她都會坐在海邊等父親回來。她最幸福的時刻,就是畢老漢滿載而歸,還給她帶回美麗的貝殼做禮物。

在她十歲的時候,畢老漢卻病倒了。

畢老漢年事已高,加上身子骨本來就不好,又經常在海上經受風雨的吹打,這一病就一直卧床不起。

臨終前,畢老漢對畢荷說:「我走之後,就剩你們娘倆了,你一定要對你娘好。」畢荷趴在床上嚎啕大哭。

畢老漢去世後,畢荷彷彿一夜之間長大。

小小的年紀,她就開始幫母親做家務。李荷花在村東的李財主家做浣娘,擔心畢荷一個人在家就把她帶在身邊。

畢荷在母親工作的時候,也沒有閑著,反而跑來跑去地替浣娘們晾衣服。浣娘們都誇畢荷真懂事,在結賬的時候,李家管家也會給畢荷一枚銅錢,當作她的工錢。

一轉眼,畢荷十五歲了。

正所謂,一家有女百家求,上門求親的人絡繹不絕。李荷花想給畢荷說一門好親事,可是畢荷卻不同意,她說:「娘,我答應過爹,要好好照顧你的。」

李荷花也年事已高,她在李財主家做的活計,也就由畢荷接了過去。

一天,畢荷按時去李財主家漿洗衣物。

在她彎腰忙碌的時候,李家少爺從後面一把抱住了她。畢荷拚命掙扎,李少爺卻抱得越抱越緊,並且喘著粗氣說:「畢荷,我喜歡你很久了,你就從了我吧。」

說完,他就朝著畢荷親來。

情急之下,畢荷一口咬在了李少爺的手上,然後狠狠踩了他一腳。李少爺吃痛,無奈放開了手,畢荷趁機逃出了李家,一路奔跑回家。

一回到家,畢荷就把自己關在了房間里痛哭不已。李荷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急得在外面使勁兒地拍著門,讓畢荷把門打開。

這時,兩個李家的家丁闖了進來,一進門就開始打砸。李荷花想要上前阻攔,卻一把被推倒在地。其中一個家丁說:「你家女兒打傷了我家公子,這是給你的教訓。公子說了,你們要還是想靠我家過活,就把你女兒送到府上賠罪。」

說完,二人揚長而去。

畢荷看到母親倒在地上,連忙把母親扶了起來,並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她。李荷花嘆了一口氣:「女兒,我不會把你送給那個禽獸的。」

畢荷聽了之後,抱著母親又哭了起來。

沒了在李家漿洗衣物的活計後,母女二人的生活過得艱難了起來。畢荷肯吃苦,她就去海邊趕海,撿拾海貨賣錢。

文登縣盛產海參,畢荷就跟著一群老漁民工作。她勤奮好學,很快就掌握了捕撈的技巧,通過販賣海貨,母女倆的日子也能過得去。

然而,李家少爺卻不準備放過她們。

他一方面仍然垂涎畢荷的美貌,另一方面又壓不下這口氣,在遲遲等不到畢荷上門後,他親自帶著人到了畢荷家。

李少爺囂張地說:「你女兒打傷了我,你們要麼把畢荷給我賠罪,要麼給我十兩銀子的湯藥費,否則這件事沒完。」

說完,他一屁股坐在了桌子上,戲謔地看著畢荷母女倆。

李荷花說:「李少爺,我們拿不出那麼多錢,我也不準備把女兒給你。你做了那些骯髒事還敢來這裡,不怕報應嗎?」

李少爺眉頭一皺:「敬酒不吃吃罰酒,給我打!」說完,一群李家家丁就向畢荷母女倆圍了過來,李荷花把女兒死死地護在身後。

忽然,一個聲音傳來:「光天化日,你們大膽!」

李少爺轉頭一看,只見一個書生打扮的人走了過來,身後還跟著一個書童。李少爺說:「別多管閑事,滾開。」

書生一笑,讓書童拿出了一張銀票說:「這是二十兩銀子,你可否放了他們?」

李少爺接過銀票,二話不說,立刻召集了家丁離開。

畢荷走上前來,拜謝道:「多謝公子,這筆錢我會還你的。」

書生道:「不必了。敢問這裡可是畢龍山的家?」畢龍山是畢老漢的名字。 畢荷回答:「正是家父。公子是何人?」

書生道:「在下柳峰,這次是尊家父言來看望故友。」

畢老漢年輕的時候,曾有一好友柳文,即柳峰的父親。二人一起讀書,後來畢老漢考上了秀才,而柳文則因為家事去了四川,再未歸來。

柳文已於前年去世,特地囑咐讓柳峰來看一看故人。柳峰聽畢荷講述了畢老漢的事情,不禁有些唏噓。

二人身世相似,很快就有了好感。在李荷花的見證下,柳峰明媒正娶了畢荷。這一次,和畢老漢與李荷花結婚時的寒酸不同,柳峰豪擲千金,把村民們都請來做客。

龍尾村的村民看柳峰出手闊綽,紛紛誇李荷花有福氣。柳峰在眾人的勸說下,喝了很多酒直到快半夜,才朝婚房走去。

一想到馬上就能和畢荷同房,柳峰不禁加快了腳步。

當他快走到婚房時,忽然發現一個黑影從後院進來,走向了岳母的房間。柳峰心裡生疑,悄悄跟了過去。

他在一旁看著,只見來人是一個光頭,敲了三下岳母李荷花的窗,李荷花從裡面把窗打開之後,光頭就跳了進去。

柳峰守在了窗外了,直到半個時辰後才離開。

第二天,柳峰一大早起床,和畢荷一起去給李荷花問安。他看見李荷花紅光滿面,問道:「岳母昨晚睡得可好?」

李荷花說:「睡得好。你和畢荷也不要太累了,早點回去休息吧,以後也不用麻煩來我這裡問安了。咱又不是大戶人家,不興這個。」

柳峰和畢荷離開回到房內,他對畢荷說:「以後你多多陪陪母親,她一個人也怪孤單的。」畢荷點頭同意。

這天以後,畢荷就經常在家裡陪著母親聊天,做家務。李荷花讓她去忙自己的事情,畢荷笑道:「現在家裡生計有相公操持,我們不必再像以前那樣過苦日子了。」

李荷花聽後也沒有強求,不過有時候會讓畢荷她去陪著自己去西山寺上香。

西山寺是文登縣近兩年聲名鵲起的寺院,傳聞寺內住持是一個得道高僧,從京城白雲寺而來此地,看到西山佛光普照,就在西山建了寺。

當地人知道後,紛紛去西山寺禮佛,據說特別靈。

李荷花帶著畢荷進了西山寺,在大雄寶殿上完香後,又在小沙彌的安排下,與西山寺的住持聞生大師見了面。

聞生大師看著畢荷,直誇她此生有福。
畢荷笑著謝過,可是她發現聞生大師總是盯著她看,她不禁問道:「大師,敢問可有什麼不妥嗎?」

聞生大師道:「阿彌陀佛,女施主勿怪。貧僧剛剛觀法,你以後雖有大福,卻還需要度過一劫。」

畢荷緊張道:「該怎麼度?」

聞生大師回答:「堅守本心即可。做你覺得正確的選擇,一切事由,皆有因果。」說完,他轉身去了後堂。

回家路上,畢荷面露不解,問李荷花道:「母親,剛剛聞生大師的話是什麼意思?」

李荷花笑道:「不用擔心,到時候就知道了。」

回到家裡,畢荷又把這些事情告訴了丈夫柳峰。

柳峰現在在衙門做事,主管文登縣的司法。柳峰聽後笑道:「故弄玄虛罷了,你隨便聽一聽就行。」

接著,他又說道:「母親年事已高,咱們畢竟不能一直陪著她,你有想過再給母親找一個老伴嗎?」

畢荷聽後怪嗔道:「哪裡有女婿主動給岳母找老伴的道理?」

柳峰聽後哈哈一笑。

當天晚上,月黑風高。在一道黑影進入李荷花的房間不久,柳峰帶著一群衙門的人趕來,畢荷一臉疑問地跟在他們身後。

柳峰猛地一腳踹開門,只見一個身影從床上猛然跳起,李荷花則躲在被子里不願露頭。

那人逃跑不及,被衙役們抓住。

畢荷走近一看,頓時睜大了眼睛,這個人正是西山寺的聞生大師。畢荷感到有些眩暈,柳峰在一旁扶住了她。

柳峰吼道:「把犯人帶走!」

李荷花從床上跌倒了下來,跪在地上說:「畢荷,快向柳峰求情不要把人帶人,這個人是你的親生父親。」

畢荷一聽,險些暈倒在地。她乾澀地問道:「我爹?我爹是畢龍山,怎麼會是個和尚?」

李荷花啜泣不已,給眾人講述了事情的經過。

原來,聞生和尚就是李荷花的前任丈夫。

聞生和尚是個大盜,對外的身份只是一個普通村民。那一年,聞生盜取了縣裡的稅銀被人追蹤,一路西逃不見蹤影。

在聞生逃走後,李荷花發現自己有了身孕。為了能夠安全地誕下孩子不受非議,她自願嫁給了大她二十多歲的畢老漢。

本來,在生下畢荷後,她是準備悄悄離開去找聞生的。可是,畢老漢身體不好,她怕對畢老漢打擊太大。也因為畢老漢確實待她很好,她對畢老漢漸漸有了感情。

後來,聞生曾偷偷回來看過她,讓她帶著孩子跟自己私奔,可惜,李荷花已經對畢老漢動了情不願離開,就拒絕了聞生。

此後幾年,聞生去了白雲寺出家,直到聽聞畢老漢離世,才以西山寺住持的身份重新回到文登。李荷花在一次去西山寺上香時,認出了聞生,二人再續前緣。

李荷花哭著說:「他已經痛改前非了,你就饒過他吧。」

柳峰聽後沒有動容,只是對著聞生淡淡地說道:「畢老漢的死跟你有沒有關係?」

李荷花面色大變,她抬頭看向聞生。

聞生聞言苦笑:「他是我殺的。」

原來,聞生在離開文登縣後心有不甘,自己的老婆和閨女,全都跟著另一個生活,他的心中漸漸對畢老漢起了恨意。

他偷偷地潛了回來,摸透了畢老漢的出海規律,找準時機暗害了畢老漢。當時,畢老漢也認出了他,並沒有掙扎。

畢老漢說:「我年事已高,活不了多長日子了。你就行個好,讓我回去跟老婆、孩子道個別吧。她們也是你的老婆孩子,我會替你保守秘密的。」

聞生放走了畢老漢,在確定畢老漢去世後,他沒有去帶李荷花和畢荷走,因為他的心裡產生了深深的愧疚感。

他自知罪孽深重,逃去了京城隱姓埋名進去白雲寺,以佛法洗凈罪孽。

一切真相大白,畢荷把頭埋在柳峰懷裡,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個事實。

在被衙役帶走之前,聞生停了下來,對畢荷說:「你能叫我一聲爹嗎?」畢荷堅定地搖了搖頭拒絕,聞生苦笑著離去。

後來,聞生被繩之以法,李荷花離開了家到西山下建了一座茅屋,不再理會俗事,一心在佛前念經。

柳峰和畢荷夫婦,一開始還會去看看她。但是,在遭到了多次拒絕後,就改為逢年過節才去探望。畢荷也時常會去畢老漢的墳前祭拜,給她說說自己現在的生活。經歷過這件事後,柳峰和畢荷更加恩愛,他們發誓永不分離,生活過得十分幸福。

狐沐說:

一切事情,皆有因果。

珍惜眼前人,勿做後悔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