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陶姨,今年67歲,老伴幾年前因病去世。
我有兩兒一女,都非常孝順。大兒子經商,條件很不錯;二兒子是單位的副總,年薪百萬;小女兒是教師,她的婆家是做生意的,經濟條件也不錯。
我自己的退休金每月有5000多,加上兒女們孝敬的錢,日子過得很滋潤。前幾年,我常年在外旅遊,享受生活。
我之所以這樣,也是受了老伴的啟發。
老伴大我9歲,是他兄弟姐妹中的老大,捨得吃苦,人又好的那種。69歲那年,老伴得了肺癌,他都還沒有好好享受生活呢。
當時大家商量的都是給他治,本身我們手裡也有積蓄,老伴還有一個妹妹,兩個兄弟,都混得不錯。他們也說一起出錢幫老伴治病,老伴也同意。
只是折騰了幾個月,老伴還是去世了。
老伴是在醫院去世的,人瘦的皮包骨頭。去世前一個月,老伴對我說,早知道還不如不治了,利用最後的時間多陪陪我們。
2
照顧老伴的那段時間,我也見識了不少生死場面。人啊,不生病什麼都好。一旦生病,尤其是大病重病,家裡條件特別好還好,不好的話,真的是一言難盡。
關鍵是很多時候,花錢並不能留下性命,只是多苟延殘喘幾天罷了,生命毫無質量可言。
所以,我那時候就做了決定,如果有一天,我也這樣,不治療了。最後的日子,一定要好好活著。
命運就是這麼神奇,上個月,我身體很不舒服,去醫院檢查,胃癌,中晚期。
以前我只以為是胃痛,沒在意。因為年輕的時候過得太辛苦,我的胃一直不太好。
沒想到,查出來就是這樣的結果。
取完結果出來,看到兒子和女兒表情都不好,我問他們,是不是我沒治了。他們連忙否認,反而更讓我確信了。
我說:媽也是經歷過生死的人,你們就不要騙我了吧。
小女兒一聽,綳不住了,眼淚流出來了。後來,還是大兒子說:媽,確實是不好的病。但是沒有關係,我們馬上就託人打聽,哪個醫院好,我們就去哪個醫院治病。錢啊,你不用擔心。
二兒子和女兒也點頭。
在我的逼問下,他們給我說了實情。好在,經歷了這麼多,年紀也不小了,我也有準備。我說,我想聽聽專家的看法。
3
第二天,在兒子的安排下,我們換了一家更好的醫院,在國內也是一流的醫院。
只是專家建議,我們最好能保守治療。因為這個病,一旦像是我這樣年紀的人得了,因為自身免疫力問題,很難好起來。就算做完手術,也得看術後情況,好的話,多活兩三年,但是也不好說……
聽完,兒女們還打算找找親戚朋友聯繫國外的專家,看看能不能出國治療。
兒子還說,哪怕就是花百萬千萬,也要給我治。
我說,兒啊,不用啦。媽這輩子也活夠了,該去陪你爸啦。該去玩的地方,前幾年,我也都去過了;該吃的那些好吃的,你們也都帶我吃過了;好衣服,我也穿過了……
因為你們條件還不錯,媽這幾年也活得還不錯。現在也沒啥遺憾了,我也不想折騰了。我知道你們條件都不錯,願意花很多錢給我治病。
但是,想想你爸去世的那個樣子,受了罪,錢也花了,人啊太痛苦了……所以,咱們就聽醫生的吧。
女兒一聽大哭起來,她說:媽,我們還想讓你多陪我們幾年啊。咱爸已經不在了,要是你也不在了,我們就成了沒爹沒媽的孩子了……
二兒子也點頭,說:媽,咱們現在條件都可以,想要好好孝順你,你不要怕花錢啊。我們已經商量好了,我們每家先出100萬,幫你治病。
大兒子也趕緊接過話說:媽,我這些年生意做得很不錯,要是 300萬不夠,剩下的錢我來出……
4
我看著眼前流著淚的 3個孩子說:不是錢的問題,我知道你們條件都不錯,也願意孝敬我。說實話我不怕死,但是不想像你爸那樣。何況花那麼多錢,人又受罪,何必呢?
我覺得這輩子,我活得也夠本了……你們願意花錢為我治病,媽很開心。但是多活幾年,並且是毫無質量地活著,你們還得跟著整日跑醫院,耗著也沒意思……
生死有命,我能陪你們的時間本來就是有限的,你們還有自己的兒女。所以,咱們都想開點……
我說完,他們都哭了。
接下來的幾天,兒女們還發動了老伴的兄弟姐妹,還有我的兩個妹妹來勸我。我給他們說了我的想法,他們也都是60歲的人了,也都能理解。
最後,我還是選擇保守治療。
我想趁著最後的階段再去看看海,兒女們國慶放假陪我一起去了海南。
接下來,我們還打算一起去一趟雲南,趁著我現在還能走動。
我想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和孩子們一起多留下一些快樂的記憶,而不是整日躺在病床上,渾身插滿管子,那樣感覺更是無能為力。
我知道,兒女們其實並沒有完全理解我,好在,他們尊重我的選擇。
如果你是我,你會選擇保守治療,還是選擇做手術?
5
魚說:
死亡,是我們所有人,都逃不開的問題。
前段時間參加了兩場親人的葬禮,一位長輩是肺癌去世。發現的時候已經是晚期,4個月後人沒了。
最後的階段,長輩是保守治療的。
他去世前半個月,我去看他,狀態還可以,很平靜,還能和我爸媽開玩笑。
我明白,長輩那時候已經很平靜地面對了現實。
兒女們在他最後階段,也滿足了他的心愿,有空多回來陪著他,一起聊聊天。大家都留住了這段很美好的時光。
而不是無窮無止地跑醫院,跑得大家都絕望了,關鍵是錢花了,還是一樣的結果。最後,可能兄弟姐妹之間還會因為這個有爭執,畢竟不是每一家條件都是一樣好。
當然,還是要多聽聽醫生的,然後根據醫生的建議,做出最有利的選擇。
你是怎麼認為的?如果你是陶姨,你會怎麼選?陶姨這樣選擇,你能接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