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小販的吆喝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此時此刻,媚娘正坐在轎子里黯然神傷,好像這世間的繁華和喧鬧與她無關。
轎夫步履匆匆,一言不發,只顧抬著轎子趕往南門巷,生怕去晚了遭到齊官人的斥責。一行人來到清泉街,就見路邊上圍著一群人,里三層外三層,將整條街道圍得水泄不通。
媚娘撩開轎簾向外張望,只見一個十五、六歲的年輕男子跪在地上賣身葬父。賈府的三少爺不知廉恥,當著眾人的面摸了一下男子清秀的臉龐。
「嘖嘖,看上去文文弱弱,好一張俊俏的臉,如果是個女人本少爺馬上帶你回家,只可惜你投錯了胎,我從來不在男人身上浪費銀子。」說完嘿嘿一笑,擺出一副令人作嘔的模樣。
媚娘喝住轎夫,擠進人群,接著從手腕上摘下一對金手鐲遞到男子手裡,說道:「去換些銀子吧,好生安葬你的父親!」男子聞言,泣不成聲,跪在地上一個勁兒地磕頭致謝。
「哎喲,這不是怡紅院大名鼎鼎的花魁嗎?少爺我正想去找你喝酒聽曲,想不到竟在這裡相遇」。賈少爺扯著嗓子大喊,故意讓她當眾出醜。
媚娘羞得滿臉通紅,匆匆坐上轎子徑直離去。在場的人議論紛紛,誰也沒有想到一個青樓女子竟有悲天憫人之心。男子拿著手鐲起身去了當鋪,眾人也一鬨而散。一對婦人邊走邊聊,談論著媚娘的身世。
「聽說,這個女子出生於官宦之家,曾是一個富家的千金小姐。半年前,父親遭惡人暗算,全家人受到牽連。父母含冤離世,兒子被流放邊疆,女兒媚娘被賣入青樓」。王娘子說完,忍不住搖頭嘆息,感慨世事無常。
媚娘身處煙花柳巷之地,想要出淤泥而不染談何容易?她整天提心弔膽,生怕有一天失了女兒身。富家少爺覬覦她的美貌,不惜一擲千金,可是媚娘只賣藝不賣身,那些好色之徒只能望而興嘆。
大約一炷香的功夫,媚娘來到齊官人府上,一個丫鬟出門相迎將她帶到廳堂。兩個轎夫揉著腿,蹲在門外等待。
今日,齊夫人回娘家,齊官人趁此良機讓人將媚娘帶到府上,說是要喝茶聽曲,其實他早就動起色心。媚娘正襟危坐,手撫琴弦輕彈一曲,齊官人聽得如痴如狂。
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曲終了,他起身走到媚娘跟前,笑著說道:「小姐本是千金之身,卻屈居青樓,實在可惜。如果你願意來齊府做妾,我馬上為你贖身,此生定不會虧待於你」。
媚娘臉頰緋紅,微微一笑,還沒來得及說話就見齊官人上前將她抱住。「官人請自重,小女子只賣藝不賣身」,媚娘一臉惶恐,使勁推開齊官人,從懷裡掏出一把剪刀緊緊握在手中。
「如果官人再有非分之想,小女子就死在你面前,反正我孤苦無依活著也沒有什麼盼頭,倒不如一死了之解脫得好「。齊官人是何等精明,見媚娘一臉怒色,生怕她血濺當場。
「快放下剪刀,都怪我剛才太過魯莽,只是小姐長得國色天香,在下一時難以自持。如冒犯之處,還請多多包涵」。媚娘聽罷,收起剪刀,又彈了幾曲匆匆離去。
齊官人望著她離去的背影,感慨道:「好一個貞烈女子」。煙花柳巷之地,像齊官人這樣好色之徒比比皆是,媚娘如履薄冰,提心弔膽地過了一年。
一個初春的早上,媚娘坐在窗前向外張望,只見一對鳥兒正在空中展翅高飛。她恨不得自己能生出一對翅膀,趕緊逃離這人間地獄。
正思慮間,一個富家公子走進青樓,點名要讓媚娘陪她去船上飲酒作樂。老鴇見到銀子喜笑顏開,三步並作兩步地跑上二樓,「媚娘,快收拾一下,隨我下樓,別讓公子等久了。
媚娘面無表情地來到門口,一頂小轎早在門前恭候多時,丫環扶著她上了轎。大約一炷香的功夫,兩個轎夫抬著轎子走出城門,很快幾個人來到河邊。
媚娘登上遊船,湖面上傳來一陣悠揚的琴聲,富家公子聽得如痴如狂,兩眼直勾勾地盯著她一個勁兒地上下打量。媚娘看著他那副色相,恨不得上去給他一巴掌。
小船行至湖中央,男子開始對她動手動腳。媚娘無處躲藏,橫下心來縱身一躍跳進水中。不知過了多久,她終於清醒過來,睜開眼睛一看,發現自己正躺在一艘漁船上。
船家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老者,長得慈眉善目,天生一副好心腸。老人得知媚娘的不幸遭遇,深感惋惜,關切地追問她以後有何打算。
媚娘孤身一人無家可歸,聽老人這麼一說忍不住掩面痛哭。天大地大,卻沒有她的容身之處,媚娘怎能不傷心落淚?
老人長嘆一聲,說道:「家中只有我和老伴兩個人,姑娘若是不嫌棄可以隨我回家。雖然不能讓你豐衣足食,可好歹一日三餐有個著落」。
媚娘聞言,感動得泣不成聲,只是眼前的老者衣衫襤褸,臉上寫滿滄桑。她實在不忍心拖累兩位老人,婉言謝絕了他的一番好意,待小船停靠岸邊,拜別老人獨自離去。
媚娘出門時未帶銀兩,只能賣掉頭上的發簪艱難度日。她不捨得住客棧,晚上就隨便找個地方休息,多虧不是寒冬臘月,不然肯定會凍死在街頭。從那以後,她開始過起顛沛流離的生活。
一日傍晚時分,天空忽然下起大雨。媚娘見不遠處有座寺廟,連忙跑過去躲雨。一個胖頭和尚看到有人站在廊下避雨,連忙將她迎進大殿。
媚娘環顧四周,沒有看到其他僧侶,不免心生疑慮,柔聲問道:「恕小女子冒昧直言,難道這偌大的寺廟只有師傅一個人?」
胖頭和尚雙手合十,緩緩說道:「女施主有所不知,這寺里可不止貧僧一個人。城裡有個富家老爺病逝,方丈帶著眾師兄做法事去了,只留我一人在此看守寺廟」。
媚娘聽完和尚的一席話,漸漸放下戒備之心。這時,她忽然看到大殿後面閃過一個人影,一顆懸著的心又提到嗓子眼兒,很明顯胖頭和尚在撒謊。
外面雨下得正急,她想走又沒有地方可去。正思忖間,胖頭和尚說道:「施主稍坐片刻,我這就去廚房給你弄點兒齋飯」。媚娘點點頭,見他已經走遠,連忙起身準備離開。
正在這時,一個年輕的小和尚快步來到媚娘跟前,二話不說拽著她就走。媚娘剛想呼救,卻被和尚一把捂住嘴,他輕聲說道:「別出聲,跟我來,走前門你根本逃不掉」。
兩人四目一對,媚娘忽然認出眼前之人,他就是一年前在街上賣身葬父的那個男子。情況緊急,她來不及細問,直接跟著男子走進密室。
「在下名叫魯廣升,想不到還能有機會與小姐再次相遇。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還請小姐速速離開,如果能有幸脫身,記得一定要去衙門報官,讓官府將這伙賊人捉拿歸案!」
說話間,兩人來到密室的盡頭,媚娘抬頭一看,頭頂上有個出口離地面一丈有餘,一個人根本爬不上去。魯廣升蹲下身子,讓她踩在自己的肩膀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幫著媚娘逃離魔窟。
她聽從魯廣升之言,順著小道一路向前。來到衙門口,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看門的衙役聽說她有重要的事情稟報,領著她走進後堂。
知府大人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大吃一驚,讓人給媚娘弄了點飯菜並幫她安頓好住處。隨後,叫來捕頭商議此事,他們準備明天一大早親自帶著官兵包圍福濟寺。
媚娘奔波了一整天,腦袋一沾枕頭就沉沉地睡著了,一覺醒來,已是日上三竿之時。她來到大堂門前,就見王知府正在開堂審案,堂下跪著一群和尚,其中包括魯廣升。
經過審訊,為首的男子曹秉懷說出實情。原來,他以前曾在廣平府出家當和尚,只因觸犯清規被方丈趕出寺門,從此以後就遊走四方,靠著化緣為生。
有一天,他路過福濟寺,見寺廟已經荒廢就乾脆在這裡安頓下來。後來,有幾個乞丐來此借宿,他們一商量就干起打家劫舍的勾當。短短兩年時間,已經發展到三十多個人。
為掩人耳目,這夥人故意假扮成和尚,借著化緣的名義出去踩點,看準機會夜間入室搶劫。兩年來,他們作案數起,屢屢得手。
王知府以前曾多次接到當地百姓的報案,可遲遲未能將賊人繩之以法。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曹秉懷等人終究難逃法律的制裁。
據魯廣升所說,他正是在寺廟借宿時遭到惡人的脅迫,曹秉懷見他長得文文弱弱,就讓他留在寺里給大家燒火做飯。
他暗中尋找機會想逃出寺廟,可是寺里戒備森嚴,根本無法脫身。多虧媚娘及時出現,魯廣升才得以虎口脫險。
鑒於魯廣升和媚娘舉報有功,王知府特意賞銀百兩,並有意撮合他們的婚事。媚娘見魯廣升老實本分值得託付終身,當場點頭答應下來。
後來,他們用這筆錢買下一處宅子,夫妻二人終於有了棲身之所。小兩口一個主外,一個主內,日子過得平安順遂。
結語:
俗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魯廣升能和媚娘結為夫妻,正是緣分使然。魯廣升賣身葬父,媚娘慷慨解囊,一次善舉結下善緣。
兩人在寺中再次相遇,魯廣升幫著媚娘逃離魔窟,賊人悉數落網,魯廣升也因此獲救。幫助別人正是幫助自己,這句話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更多精彩內容推薦:
民間故事:女子身亡,屍體一絲不掛,男子半夜移屍,牽出一樁大案
民間故事:寡婦惦記窮小子,不惜翻牆入院,不料他竟是自己的女婿
民間故事:男子無良,設下色局,女子受騙,靠著一屜包子逃出魔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