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子店寫作業的孩子,他媽媽是服務員

前幾天晚上,我去一家包子店吃晚飯,店裡人很多,也很嘈雜。我點了餐找了張桌子坐了下來。這時,傳來一個女人吵孩子的聲音。在靠近窗邊的一個桌子上,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兒在低頭寫作業,一個女人,她穿著店裡的服裝,看起來是店裡的服務員,在高一聲低一聲地吵著孩子,指責他做得慢,腦子笨,吵了足足有四、五分鐘,聽起來像是在做數學題。孩子也不說話,低頭也不看她的媽媽,在紙上寫著,旁邊吃飯的人好像見怪不怪的樣子也不在意。

我突然感覺到渾身不自在,感覺我就是那個男孩兒,我需要做點什麼。我走上去,悄悄地對那個服務員媽媽說,「你不要在這兒吵孩子了,那麼多人,孩子多難為情啊」。媽媽好像也感覺到自己這樣吵孩子不妥了,就離開了男孩兒去服務顧客了。

我回到座位坐下,邊吃飯邊觀察那個男孩兒,從我進店看到他到我吃完離開,他始終就是這一個姿勢,就是低著頭在寫作業。走出飯店後我還在想,男孩兒不吭聲不代表不反抗,不說話不代表心裡沒有主意,也許這樣的場景對他來說早已經是家常便飯,但這樣教育方式肯定是適得其反。

已故的約翰·沃納梅克(1838—1922,美國商人,慈善家)曾經說過:「三十年前我就明白,責備人是一件不聰明、甚至愚蠢的事。我即使不抱怨上帝沒有將智能均勻分配,可是我對克制自己的缺陷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已心生怨氣了。」

批評指責無濟於事,因為那隻會把人們置於防衛的境地,只會使他們拚命為自己辯護。批評指責是危險的,因為那會挫傷人們寶貴的驕傲,傷害他們的自信和自尊,激起他們的憤恨和怒氣。


對於子女的教育也是如此,過多的指責往往不能達到好的效果。在不斷地批評和責罵當中,有的孩子變得內向,有的孩子則將責備藏於心中產生抵觸和怨恨的心理。試想那個男孩兒在嘈雜的包子店裡寫作業已經是不易了,媽媽當著那麼多人的面吵他,他難道沒有自尊心嗎?他會不會產生抵觸和怨恨學習,如果出現這樣的後果那將是多麼可怕的後果,肯定也不是那個媽媽想要的。


事實證明,在鼓勵和愛中長大的孩子,對人生有更加積極的生活態度,也更會關愛他人。

所以,當我們想要批評和責備他人的時候,應當在開口之前先思考下面的兩個問題:

一、責備有用嗎?

二、是不是用其他的方式處理更好,比如說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