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官員忘恩負義,不收留自己的表侄,門監拘來魂魄教訓他

尚書王公潛任荊南節度使時,有一個呂家的子弟,衣衫襤褸,面帶饑寒之色,前來投靠。

哪知道王公一看對方是一個臭乞丐,面都不見,直接讓門子轟了出去。

呂家子無奈,只好借居於施捨中,過了一個多月,身無分文,被旅館的老闆給趕了出來,只好將自己騎乘的那頭瘦驢牽到了西市上去賣,但他的驢又瘦又丑,看的人多,下決定花錢去買的人無沒有。

眼看太陽就要落山,坊門就要關閉。呂家子暗暗嘆息:難道自己就要死在這荊南了嗎?

他孤苦無依,牽著瘦驢往回趕的時候。突然被東市的門監,一個姓俞的老頭給攔住了。

老頭問呂家子:「你這後生咋了,怎麼餓成這個樣子?」

看著俞老爺子那和善的面容,呂家子啕啕大哭起來,將自己的經歷講了出來。

原來他家在渭北,本是官宦子弟,因為父親得罪了同僚,被下了大獄,家貧無以為繼,老母妻兒都無以供養,想到表舅王公潛王相公在荊南任節使度,就千里迢迢前來投靠,想要謀個出身,以奉養雙親。

哪知道王公潛相公竟不念舊情,直接將呂家子給趕出來。

聽到呂家子的哭訴,俞老頭也是一臉哀色:「後生莫怕,雖然我家裡也很窮,沒有餘糧周接濟你,但看到你餓得臉都白了,實在不忍心。你今天晚上跟著我走,好歹我還可以給你一碗粥,提供一個落腳之所。」

他拉著呂家子離開了西市,來到一個坊里,進入一間屋子。這屋子裡十分破敗,四壁空空,沒有床榻被褥,只有一張破席鋪在地上。

俞老頭請呂家子坐下,自己進了灶間,沒多久端著兩碗熱粥,一碟菜蔬走了出來,讓呂家子不要客氣,趕緊吃。

此時的呂家子已經餓了一天,也不挑食,很快就將一碗濃稠的熱粥給喝了個乾乾淨淨,看他還不夠飽,俞老頭將自己的一碗熱粥也讓給了呂家子。

等他們吃完飯收拾好之後,夜幕已經降臨,遠處隱隱約約傳來了鐘聲,這是坊門關閉,開始宵禁了。

俞老頭又端來了兩杯熱茶,兩個人啜著,俞老頭對呂家子說:「老夫早年好道,隱居於四明山,跟著一個道士學黃老之術,未得長生,就回到了凡塵,做了一個門監。如今已經十年了,這裡的人都不知道我的底細。後生你被困在這裡,無所事事,也不是長久之計,老夫今天幫你一個忙,讓你可以得到一筆錢,回到家鄉,可否?」

有這樣的好事?呂家子雖然懷疑,但面對恩人,也沒說什麼。

只見俞老頭不知道從哪拿出了一個缶,倒扣在桌面上,過了差不多一頓飯的工夫,他打開了缶,一個長約五寸的小人站在桌面上,身著紫袍,佩紫綬玉腰,小人對著俞老頭行了一個禮。

看著呂家子驚異的目光,俞老頭指著小人說道:「這就是王公潛王大人的魂魄。」

呂家子趕緊擦了擦眼睛,果然是自己那忘恩負義的表舅王公潛。

俞老頭對王相公的魂魄說道:「呂家子是你的表侄,家裡貧寒,無法奉養雙親,這才從渭北不遠千里而來,投奔於你。你好歹應該接濟一下,盡一個親人的義務,但你為什麼看不起人家,直接將人趕走?」

在俞老的大罵之下,小人彎著腰,作了一個大揖,好像受教的樣子。

俞老又說道:「呂家子來一趟不容易 ,你也不用給他太多,一匹馬,一個僕人,二百匹紫綃即可。」唐代時,除了銅錢之外,綢緞布匹也是硬通貨,可以流通的。

紫衣小人聽了,連忙作揖表示同意

待一切事畢,俞老直接將缶蓋在了紫衣小人的頭上,再打開時,小人已經消失不見。

第二天早上,天色大白,俞老對呂家子說道:「你現在趕緊趕到王公府上,他肯定會召見你的。」

經歷了昨夜之事,呂家子對俞老的話深信不疑。他剛剛回到自己之前的旅館,就遇到了王相公派來尋他的僕人。

一起來到王相公府上,王公潛熱情接待了呂家子,這一次,他面帶和善:「表侄遠來荊南,實在不易,上次我忙于軍務,無瑕接待你,下人們也怠慢你了,真是不好意思。」

說罷他大擺筵席,招待呂家子,留他在府上住了好幾天。呂家子離開時,王相公送了他一匹馬,一個僕人,蜀錦二百。

呂家子得到了王相公的饋贈,知道這是俞老的功勞,卻不敢說。他回到俞老的住處,卻發現那裡沒有了俞老的身影。只好遙遙拜了一拜,回到了渭北。他以二百匹蜀錦為本錢做生意,竟然小賺了一筆,從此衣食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