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
因為這次靜默,回憶了許多,轉眼過年就是三十三,突然對這個年紀有了意識,閑來無事,講講我的小故事。
整體來說這十年去過工廠,進過京,創過業,搞過金融,干過教育,還跟老外做過買賣。
上學時,偷嘗禁果
上學時,生性貪玩,好奇,喜歡探索,所以精力分散,成績有起有落,期間還有過兩次留級,用高中劉老師的一句話來講「好鋼用不到刀刃上」。中招失利,本來沒了信心,在家人老師的鼓舞下,還是上了高中。
高中時,起初奮發圖強,對學習還算專一,成績也還可以。奈何出現個「她」偷嘗了禁果,也沒修成正果。自己這個沒出息的,突然不愛學習愛上了生活……期間鬧過輟學,但最終還是在勸說下參加了高考,上了個民辦的大專。
這個大專院校,我們是辦學的第二屆,在鄭州周邊上的一個市的半山腰上,回宿舍像爬山,上課就是下山。大學期間進了社團,入了黨,開始了抽煙喝酒,唯獨沒把握住機會的戀愛。機電系女生少,加上剛辦學,學生不多。晃晃蕩盪到了2012年11月份,隨著最後一場考試交卷,看著教室門,好像要被催促著離開一樣,心裏面突然有說不清的感覺,熟悉的教室忽然陌生了,又像被拋棄一樣,又像被分手,那一刻沒了對社會的嚮往,心中莫名的眷戀不舍,可能是自己心中油然而生的自己16年的學校生涯徹底告別吧。要開啟新的生活,離開安逸的環境,去承擔更多,接觸更多。
為不負所學,選擇跟專業相關的工作
大學是機電系,對CAD興趣濃厚,為了不負自己大學生活,剛實習的時候選擇了本專業的行業,進了今年最火的工廠富士康。
富士康對我們這些學校去的人,為期是三個月的培訓,也就是軍事化生活管理,每天軍訓,文化學習,後期實操,最終送到工作崗位。我是被拉到了濟源這個培訓基地,剃光頭,管吃住,一月幾百塊錢的零花錢,每周出去一下午。
記得有次因為抽煙,煙頭沒藏好,被發現後,籃球場罰蛙跳三圈,本以為身體素質還行,結果三圈之後的幾天,大腿酸爽到抽筋。原本三個月的培訓,直到2013年3月28號才給我們這批學員分配到崗。
這次分配只有極少部分的人留在了濟源富士康,而我被分到了太原富士康。初到廠區,新鮮感濃厚,廠區內免費的撞球廳,健身房,起初的幾天,幾乎每天都去。工作崗位是鉗工,一周後被調到了機加放電崗,帶我的師傅挺好,是個老鄉。三班倒的生活,加上偶爾的休息,很少出廠區。不是不出去,而是廠區是真球大,比我們村都大,高高的圍牆,廠內人來人往,感覺每個人都像牢籠困獸一樣。急促的腳步,吃飯,上班,睡覺,偶爾也會去下網吧,每件事情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著,也會有點不甘和失落,對外面的生活也充滿幻想。
緊接著就迎來了學校5月份的畢業典禮,這兩天,同學之間聊了好多,典禮結束,就各奔東西了,可能這也是最後一次同學之間聚的這麼齊了吧,少了學生時代的團聚。也就是參加完這次典禮,堅定了我要離開工廠的決心。工廠不是不好,而是實在對外面的生活好奇,不想把自己的青春禁錮在圍牆之內。我辭職了,這天是2013年5月28日,廠區生活不足兩個月,還沒培訓的時間長,只是想讓自己對大學生活有個交代。
迷茫中做選擇
辭掉富士康,並不知道自己要幹啥。家中老大,沒有堂哥堂姐,沒有表哥表姐,所以也就沒了建議,那時候的自己也是迷茫,要幹啥,去哪干,成了每天都要考慮的事情,不像在工廠,睡醒就有安排,下班就想睡覺。
那時候好多同學在鄭州,自己也就找了個同學,寄宿到他那,期間去找工作,抽空回老家考自己報名而還沒拿到的駕照(報名時間有點久,想著儘快拿到,後期不在考慮這塊事情了)。本想選擇離老家近的地方工作,鄭州也屬於省會城市,逼格也算可以,奈何工資實在是太低。除了工廠,就是一些銷售性的工作,一月1500-1800元,不過那時候房租也算便宜,剛畢業的人都選擇陳寨廟裡這個地方,房租一月二三百塊錢,筒子樓,一張床的小單間,帶個衛生間,就像蟻族的奮鬥裡面演的那種房子差不多。
周邊是各種擺攤的,人來人往,其實跟工廠裡面下班的場景差不多,只不過這個地方沒有了外面的圍牆,借宿的那個同學就在這個地方。有天晚上走岔路,繞道回去,衚衕裡面各種紅燈區,從那路過,拉著就要上樓,什麼八十五十的,不過自己還是低著頭走了回去,剛畢業的青澀,兜里沒錢,另外心裡也比較抗拒和厭惡。
鄭州這邊的收入,讓我暫時放棄了這個地方,備選工作地一個是廈門,一個是北京。之所以會對廈門這個地方有所了解,是因為家裡有人在這個地方工作,初中畢業,打工去過這個地方一個月。但是最終還是放棄了,一方面擔心家人可能會管著,另外一方面是工作不合適的時候自己因為有了依靠,會輕易放棄,又或者最後會被選擇進工廠。排除了廈門,能做的選擇也就剩下了北京這個地方。選擇北京的理由是因為有同學在這邊已經工作生活一年有餘,到了不至於沒住的地方,再者就是大城市選擇多,機遇廣,想著要去試試。
500元闖北京,手拿199海信手機
拉個密碼箱,帶著僅剩的500塊,揣著199元買的海信觸屏手機(上學時1600元的諾基亞E66屏幕前幾天壓碎了)被褥都沒帶,踏上了去往首都的火車。這天是2013年8月23號,到達首都已經是晚上了,同學小區門口接住我,就此開啟了京城生活。
在來北京之前,聽別人說,好多人去了都是住地下室,不過好在我沒經歷。我同學他們租的房子是三環邊邊上的一個老小區,樹木成蔭,沒有電梯,在二樓的一個兩室一廳,加上我一共七個人,兩個女孩一個卧室,另外兩個在北面的一個小卧室,我跟我朋友還有另外一個夥計在客廳住。房租5200元,押一付三,平攤。我最初去的那個月不收我房租。就這樣算是把住處解決了,記得後來有一次打掃衛生,掀開床墊,角落裡面都是蟑螂,密密麻麻的像螞蟻窩一樣,原本都不認識蟑螂的我,這次算是長了見識。
緊接著就是找工作,學歷低,沒經驗,也只能選擇一些銷售的工作,有飛信的營銷,郵箱群發,還有其他類型的一些銷售。
最初的一個面試還算順利,底薪3200,提成另算,有社保公積金。看來找工作並不算難,我並沒有選擇去這家公司,決定再找找還有沒有其他更合適的工作,後來證明眼高手低了。那時候銷售崗位門檻最低的就是房屋租賃(鏈家,麥田),金融類的。這也是我第一次感覺到了學歷的重要性,大專本科底薪至少差別1000塊。在找工作期間,印象特別深的就是199塊的海信觸屏手機是真不好用,手機放兜里,屏幕會自動跳轉,有時候去哪個地方導航,快走到了,更新過來才發現在另外一個地方。期間多少次想要放棄北京,把手機摔了,可最後還是忍了忍。
找了將近一個月的工作,即將中秋節,還沒找到合適的,開始有點沮喪,迷茫。中秋回家的室友並不多,期間跟我同學聊了聊,他建議先找個干著,騎驢找馬會更好一些。馬上又要國慶了,如果這樣一直晃蕩著,也不太好。國慶前,算是確定了一份工作,微信公眾號的營銷,工作性質屬於電銷加面談,感覺比較新穎,所以選擇了這份工作,上班時間卻是在國慶之後。
國慶假期期間,室友們全都回老家了,只剩下我自己,雖說第一月沒收房租,但最初帶的500塊錢也就剩下寥寥無幾了。我就買了幾把挂面,沒有油,就用別人吃剩下的方便料包煮著吃。第一天挺好過,打掃下衛生,收拾下,一天過去了。可到了第二天晚上實在是睡不著,就選擇了熬夜,晚上看電影,白天睡覺,這樣自己會想得比較少一點,吃飯也就沒有了三頓,進入社會以來的第一個長假期就這樣過了。
公司是一個初創公司,人員不多,兩個業務組。第一次參加工作,普通話不標準,電銷有點緊張,持續一個多月的時間都沒開單,有時候後線運營看到我,都會懟幾句,又或者QQ發消息問我在幹嘛那,那時候自己也沒做出成績,也不知道該不該反擊,最後被帶我的師傅發現後,很好的給解決了。
那時候特別受打擊,有次早上起床,我同學給我說「哥,要不你再換個公司吧,昨天晚上做夢,你把你同事提著名字挨個罵了遍」。那時候的自己還算有點韌勁,並沒放棄,但也有點想要放棄,帶我的師傅超哥,我們一個省的,對我還算照顧,記得後來他離職的時候,都瞞著我,臨走時,才給我說,我差一點哭出來,感覺靠山沒了。第二個月的時候,有次抽煙,經理看到,跑到抽煙區懟了我一頓,說不開單還抽煙嘞,殊不知她個傻屌也是才畢業的小姑娘,但是沒辦法她就是我經理(後來我也特別不喜歡女領導,直到)。我回去後打了兩個電話,約到了一個客戶,可能也是有點逃避的感覺,自己拿著合同去見了這個客戶,並成功簽下我人生中的第一單,當時合同都不知道怎麼填。
過年期間,自我反省了下,為什麼別人可以做好,而自己不行。當時分析的原因是:自己太膽怯,主觀立場不強硬,放不開,認知淺,不知道怎麼去做,受別人左右比較大。經過自己的調整,其中一個月的一天,我簽了其他老員工一個月都沒有的業績。那天幾乎都是在地鐵和簽約的路上,中午沒吃飯,回到公司樓下已經5點左右了,自己就點了個菜。回公司的時候,整個公司給我響起來掌聲。而這天並沒有見到之前說我的一些老員工。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算是找到了一點點自信了吧,知道怎麼見客戶,敢去跟客戶去談了。第一份工作在這年的9月22號結束。原因是公司老闆失蹤公司關門。
我自認為自己是個成熟比較晚的人,對有些事情認識不到位,認知淺,不透徹,對有些事情沒有很好的一個判斷和應對。而且每年我最怕十月,不喜歡女領導。工作這麼些年,幾乎每次換工作,做選擇都是在10月份左右,搬家也是。因為我們原先合租的房子是通過中介租的,過年期間房租提前收了,年後房東收不到房租,然後中介跑路,我們只能再交一份錢給房東。後來就搬到了西六環邊上住,每天早上擠公交車,每個站點都有一個類似於輔警的工作人員,只要推著你,能把門關住,就給你推上去。選擇在這裡住,是因為另外一個同學在這租房,偶爾能過去蹭飯。房子一排一排的,類似於賓館的樣子,單間加個衛生間,一個月800塊。每棟樓隔著一條路寬,窗外能看到對面在幹嘛,門下面一指寬的縫,更別說隔音這塊了,不巧的是我隔壁住了一對情侶,三五天讓無奈一回啊。
離開了這家公司之後,進了另外的一家互聯網公司做電銷招加盟商,期間因為女主管群里說髒話,罵人,我們整個團隊在即將年底的時候同時離職,然後我們一起進了一家跟我最初工作類型一樣的公司。
轉眼就到了2015年,這時候大家對這個微信公眾號也算是有了一個認識和接受度,有人粉絲30萬,一月能掙十來萬,有人也開始在這個平台上面賣水果,賣拼盤,銷量還可以,利潤也不錯。那時候最火的有羅胖子一天60秒,還有papi醬。清明到五一期間有兩個同學去北京找我玩,也跟他們聊了聊在鄭州做公眾號營銷的想法。加上自己跟北京這座城市總有一個格格不入的感覺,自己的收入並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年齡也不小了,將來還要找女朋友,於2015年6月25號回到了鄭州,開始了自己的首次創業之路。
現在想想,在北京的時間並不長,但是總感覺經歷了好多事情一樣,不知道是因為那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地,還是因為這個地方每人都習慣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一樣。如果你足夠的優秀或拼搏,這個城市絕對有你的一席之地。這裡的信息比較前置,大城市裡面,我們的起點幾乎都差不多,都是靠自己的能力成長。
衝動合夥創業,註定是個失敗
2015年06月25日,回鄭州創業。
因為自己的一些原因,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北京,回鄭州的那天晚上,跟幾個朋友喝了個大醉。說是創業其實也談不上,就是套用在北京工作的時候,看別人利用公眾號賣果盤,加上自己在北京近兩年的工作,也是做的微信公眾號,所以想著在鄭州也做這樣的一個事情。
這件事情的雛形就是,公眾號運營引流,裡面帶商城可以直接下單,在上面賣水果,拼盤,果汁。針對人群主要是上班族,沒有實體店,線上引流,線下配送的形式。之所以也選擇賣水果,主要是水果每個季節都有人在吃,做拼盤跟果汁的原因,其實是仿照賣豆腐的那個原理。水果時間一長,就不新鮮了,這時候可以用它做成拼盤,時間再久一點,可以用來做果汁。
雖說沒有實體店,但是這個需要線上運營,線下配送,定期採購水果,自己一個人沒辦法完成。當時在北京的時候,跟一個高中同學(白同學)聊天,他也經常提起,要找個事情做做。白同學大學專業是食品,工作是賣酒水,就是給飯店超市做地推。當時給他說了我的想法後,白同學也過來了,但最初並沒有辭職,這邊跟他的工作同時兼顧著,可能是對這件時間還沒有足夠的信心吧,直到兩個月之後才算徹底辭職,這算是有了合伙人了,我們最初達成的想法是,投資一人一半,利潤一人一半的形式,我主要負責公眾號的運營,他負責配送和反饋客戶意見。前期的有些事情大家一塊去做。
後來我們用名字中的一個字,給平台起來個名叫:田園鮮,為了更高大尚一點,我還厚著臉皮找了北京一個做美工的,給免費設計了logo,同時也起了個廣告語「最新鮮的水果不是長在樹上,而是走在路上」。定位的消費人群主要是上班族,所以我們在CBD邊的中州大道立交橋的旁邊租了個一室一廳。為了方便,我們先買了個台鈴電動車(就像現在別人跑摩的,送外賣的那種),把借朋友的電車給還了過去。交完錢的第一件事情,就騎車來到了萬邦市場轉了個遍,後來我們也騎著電車轉遍了市區大大小小的水果批發市場,那時候手裡錢不多,對鄭州的水果批發市場也不太熟悉,也是為了找到價格更低更好的水果。
後面又採購了操作台,工作服,冰櫃等一切的必須東西,我們都儘可能的把成本壓到最低。然後也採購了第一批水果,由於經驗不足,放冰櫃裡面,全部凍壞了。平台建好,我們想法推廣,比如關注公眾號送果汁或水果。下班的時候,路口宣傳,衣服後面是個二維碼,想辦法讓別人掃。後來感覺效果太慢,我們又印了宣傳頁,每天早上CBD周邊路口,地鐵口去發。後來有招了兩個兼職,把CBD周邊能跑的寫字樓全部發了個遍,就這樣,關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關注量上去了,訂單有了,有時候需要製作拼盤,又要送貨,還要進貨(前期我們不敢大量的進,量沒上去,畢竟水果也是有保鮮期的),兩個人總是手忙腳亂的。那時候我老表在家沒事,過來幫忙。一個跑船的王同學,在家沒事,這時候也過來玩了,呆了兩天,決定跟我們一塊干。然後他拿點錢算是入股,掙的錢三個人平分,又買了個電動三輪車。這樣訂單多了,一人採購,一人配送,算是也不耽誤了。但是隨著人員的增加,問題也就越來越多。
兩個人的時候,我們意見還比較好協調,白同學不懂平台運營,有問題了,我們兩個協商後,還能很好的解決,有時候也會遷就我一下。但是三個人一塊的時候,都拿錢了,掙的錢也是平分,這樣遇到問題了,都想說說自己的意見,想著分下工,各司其職。王同學想著是訂單多了,他去採購,後來有一次他去買的葡萄,上面是枝,下面全部是豆,放在一起是好的,拿起來,枝是枝,豆是豆,也沒法給別人送。時間一長,矛盾越來越大,平台運營本來就需要時間。後來,他們兩個商量著一塊騎著三輪車,在路口也賣點,說是能增加點收入。
後來有次,我跟白同學去採購東西,王同學在家負責訂單。一個訂單,打包了一個小時都沒包裝好,客戶那邊也在一直的催。隨著意見的分歧越來越大,矛盾的劇增,後來的有一次,我和王同學動手了,之後也就撤了。起初我們講的是中途撤出,凈身出戶,王同學也沒糾纏。不過同學之間鬧著這樣,實屬不應該,一塊做事的時候,他還想著把他妹妹介紹給我做對象類,但是我考慮到,三個人合夥,如果我跟他妹子談對象了,影響團結,也就沒有同意。
分歧的結果,要嘛解決,要嘛分道揚鑣,收入的淺薄,平台的沒有起色,我跟白同學也算是和平分開了。剩下我自己的時候,還想著再堅持下,想著再試試。但隨著天氣的變冷,自己一個人進水果又不是特別方便,就由水果轉成乾果了。這樣的話,去市場的次數就減少了。其實,隨著兩個同學的離我而去,我也沒了最初的勁頭,也有放棄的打算。後來另外一個陳同學給我說,讓搬他家去,這樣沒了房租,能省點錢。
原本他母親給他看小孩那,說是回老家,年前不準備來了。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怎麼,在我搬過去的第三天,他母親突然過來了,可是已經沒了住的地方了。現在想想,我心裡還有那個尷尬的陰影,當時的我,真真的體會到了為啥要找地縫鑽下去。最後他母親眼含淚花,住在了我同學他舅舅家。後來去陳同學家很多次,但是我都沒辦法提及這件事,也不知道怎麼去做解釋。隨著各種事情的擠壓,2015年12月31日,自己也徹底放棄了這件事情。年前跟劉同學在其他地方租了房子,從陳同學家搬了出來,準備年後的打工生涯。
創業失敗,轉戰金融
金融行業掙錢快,花錢也快,我算是抓住的掙錢比較容易的最後一波,到頭來也是沒落下什麼錢,但也收穫的一些東西。
合租的劉同學就是做金融這塊的,就是現在常說的貸款行業,那個時候P2P還不規範,市場上面公司多,從業人員也多,用錢的也多。跟著劉同學還有另外一個夥計一起去面試,但是由於沒有從業經驗,只要了他們兩個。後來在劉同學的陪同下,去了另外一個綜合性的公司,車貸,房貸都有,面試的時候說的好好的,讓辦個卡,明天去上班,可是卡都辦好了,晚上被通知不用去了。後來在劉同學的引薦下,去了另外一個專門做車貸的P2P公司。
一個客服室,一個老闆室,一個洽談室(兩張圓桌子),一個員工辦公的地方(兩張長桌子),放幾個凳子。剛開始干,做了簡單的培訓,然後發了張產品大綱,上面有利息,期限,雜費,放款條件等,記得一頭霧水。帶我的師傅是個平時不愛說話的人,但後來跟著他卻收穫了一些東西。
接下來就是怎麼找客戶,那時候常見的獲客方式就是跑同行和自主獲客,自主獲客比較好理解,方式也比較簡單粗暴,就是晚上往車上插名片,去是周邊拉條幅。但是最初跑同行確實不知道怎麼回事,同行也是做這塊的,為什麼會把客戶介紹給你。後來慢慢理解到,雖說做貸款的公司有很多,但是每個公司都有自己側重的一個點,要求也不同,有些同行把不符合自己公司產品的客戶介紹到別的公司,這樣能掙個手續費,你也能拿個提成,而且公司也是默許這種形式的存在的。
那時候市場熱度比較高,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公司在開業,有的公司還會辦一些同行交流會,弄點水果、瓜子,大家一塊聊聊產品,加加微信,後期能相互合作。公司老員工每天都在忙著自己的事情,帶我的師傅也是,我就跟劉同學一塊出去跑一些同行。但是最初的時候都不知道怎麼去跟別人去聊,也不知道要聊些什麼,有時候離開了,還像在北京一樣,跟別人尷尬地握下手。後來發現,其實跑同號加下微信,再見到也不一定認識,因為每個公司每天都會有人去。我就想到了一個辦法,加一些同行群,然後在群裡面加一些同行,在微信裡面里聊,但是收效甚微,因為不知道加哪些人會給你轉單子,也不知道怎麼去聊會更好一些,只是簡單的做了個介紹,發下產品,平時發朋友圈,效果也不明顯,整個行業都在以這樣的方式去宣傳,這條朋友圈剛看過,一刷新,又好多條。
有時候也會往車上插名片,那個時候插名片都分好幾波。白天一波,下午下班一波,晚上8點、10點、12點、凌晨1-3點、第二天早上5點-8點,都有人在插名片。晚上插名片,是為了讓吃飯的車主第一時間能看到。路邊停的車,其實概率就不好說了。在車動之前,永遠都會有下一波插名片個人給你拔了扔地下。而且我還見過,我前面插,後面有人給你拔的情況。其實插名片也是個比較好玩的事情,碰到同行了,加下好友,這些勤奮的人後期給你轉單子的幾率比較大一些。有時候也會遇到車上激情的男女,是不是兩口子就不知道了,一般都是快到車前的時候,看到車在晃或者車燈開車,都會繞過去,避免中途打擾別人不是。
後來合租的劉同學,因其他的一些事情,回老家了一段時間。跑同行的次數也就少了些,主要以自主獲客為主。5米的伸縮桿,60*150cm條幅,背面抹上萬能膠,用桿往高高的牆上一推,在膠水粘力的作用下,條幅就留在了牆上。有時候用線卡釘往牆上釘,也有人買個伸縮梯往牆上釘的。條幅主要粘在了市場下面的停車場,鄭州周邊的村莊。那時候也有好多有趣的事情,比如我親身經歷的有兩次吧,一個應該是看到我的電話,直接給我發簡訊借錢,說是急用,先轉幾千塊錢救下急,弄的跟朋友借錢的一樣。還有一次遇到了一個GAY,半夜發信息,上來就說他也是男的,不要錢等等之類的話……
那時候的鄭州,周邊拆遷的村莊比較多,好多年輕人,拆遷款一下來就去買了車,也喜歡去場子裡面耍兩把,突然的有錢,讓這些孩們失去了理智。沒錢了都會選擇貸款,有人今天貸的錢,第二天就能還上,更多的是車被拖回來,讓公司給賣了。
那時候的P2P車貸公司,都會配一個專門拖車的團隊,車上裝的有定位,公司留的有備用鑰匙,一旦逾期兩天以上,就會根據定位把車拖回來。那時候也有一些專門做押車的公司,別管全款、按揭還是抵押過的車,都可以選擇押車,給的成數還不低。不押車的P2P公司為了避免客戶把車押給別人,都會把一些押車公司位置和停車場做下標記,一旦長時間在這些地方停留,就會想辦法把車拖回來。一旦車被拖回來,拖車費少了大幾千塊,一般都是一兩萬塊錢,市場比較亂,也沒人去管。不過,後來好多公司的人因為拖車這塊被弄進去了。剛開始也配合公司去過一次,後備箱放幾個棍,好在沒找到車,碰到人。不然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那,後來也就沒再參與過這種事情。
那時候P2P公司收的利息都比較高,最初的時候先息後本2.98%,等額本息1.88%,這還不算GPS安裝費,流量費,抵押費,還有手續費。手續費算是員工額外的收入,如果是同行介紹的話,這個費用是轉給同行的,一般都是貸款額1-5%,具體收多少,看自己去談。那時候找客戶最快的一個是跟一個新同事一塊去西郊插名片,到地方都是同行的諮詢電話。一起的那個同事有點不耐煩了,說一塊插名片類,你光打電話,不幹活。說來也巧,大概插了有30張左右的名片吧,在一個工地門口,一個大哥主動諮詢,本來還想著剛開始幹活,不行明天在辦嘞,結果大哥說今天必須拿到錢,明天就不辦了,結果大哥帶著我到公司就辦下來了。
那時候的業績並不好,別人業績一月都是百十萬,我一個月不到二十萬,有時候還不開單。這年5月份的時候,在北京的那個同學跟他對象回來看房子了,那時候首付還是20%,想著三環內找個8000/㎡的房子,其實那時候的房子價格並不高,三環裡面最多也就是8500-9000左右吧,部分小區可能會到萬,但是最終沒找到合適的。跟他們一塊看房子的時候,我同學說一塊買個吧,住一個小區挺好的。
其實家裡面也給說過,有合適的可以替我把首付交了。奈何自己這時候的這份工作吃了上頓沒下頓,賣水果時欠點錢(現在看那都不叫欠錢),自己沒勇氣去還3000左右的月供,只想著儘快掙錢,掙了錢不靠家裡面,自己想法買房。隨著當時房價一天一天地漲,我同學在國慶節的時候把房子定下啦,首付由原本的20%調到了30%,房價1000萬左右,三環里,利率打折。後來證明,這次機會是真沒把握住。
也是這個國慶節過後,我被離職了。看著別人掙錢,我被考核掉,心裏面確實有點質疑自己到底適合不適合這個行業,原先我都以為只要自己願意干,踏實幹,總會能做出點成績來,但是這種被拋棄的感覺,心裏面真心的不爽。這時候自己也有想過要不要再去北京或者換個行業。不過這時候大量的P2P車貸公司湧入鄭州市場,一個同事要去一家新公司帶團隊,期間還見了公司的領導。另外一個就是帶我的楊師傅,也要去另外一家公司帶團隊,由於他平時不善言談,可能也是缺人的原因吧,讓一個組的另外一個同事給我說了這個事。最後我選擇了底薪比較高的,提成也不錯的公司,就是跟我楊師傅一起。
最初去這個公司的時候,自己心裡也沒底,十月中旬試營業,公司在市面上,利息比較低,條件比較松,放款比較快。就是自己沒客戶,期間總監開會的時候說,月底不開單,下月就不用來,這麼好的產品,就微信裡面造造勢,群裡面發發廣告,也不至於不開單啊。期間想了好多辦法,楊師傅也給我說,要是同行沒介紹,多去找找一手客戶。趁我有車的同學休息時,他開著車,帶著我去鄭州西面釘條幅,下著雨,可是打傘太不方便了,自己就淋著。星期的時候,自己背一書包條幅,坐個公交車,看那邊有蓋房子的,就在哪邊下車,自己一個人去拉條幅。那時候腦袋裡面浮現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為了開單,請上家公司的同事吃飯,而且給他們說,單子做成了,提成給他們一半。最終在月底,在上家公司同事的幫扶下,開了兩單。
十一月份,自己也轉變了一下思路,每天定期加些微信群,在群里廣告轟炸。加上楊師傅的掛單,在這個月最後一天的中午,我做了整個公司的第二名,不過只拉開了第三名幾千的業績。下午三點的時候,她做成了一個小客戶,成功的把我趕到了第三名,然後還笑盈盈的走到我面前說,不好意思,把你超了。就在這無奈之際,一個老同事送來了助攻,搭夜放款,守住了自己的第二。之後的十二月份,算是找到了方法,也給楊師傅說,想試試自己能做多少業績,先不用掛單,這個月我做了公司第一,還給別人掛了單子,後來也帶了徒弟。
2017年楊師傅升成了門店經理,我掙的錢裝修了老家的房子,娶了當初帶的徒弟,現在已經一兒一女。2017年年底在家結婚的時候,聽說有個公司被抓了好多人。2018年上班的時候,感覺市場好像不如從前了,不知道還是自己有點飄了,懶惰了。2018年7月底老大出生的時候,公司宣布合併,我們這個分公司解散了。當時給了一個月的賠償金,在職期間每個月工資的工資平均值。員工裡面我是最高,整個公司裡面我是第二。其他P2P車貸公司也在淡出這個市場,然後找了兩份工作,都沒了原先的優越感,在十月一假期後,隨便找了個P2P車貸公司過度了下,2019年3月底主動離職。離職後遇到了一個房源,價格合適,還算喜歡,就是還沒下房本交了個定金,算是定下了(人家是2016年買的房子,當時總房款大概70萬左右,我住進來下來是145萬,利率是上浮8%)
房子定下來後,P2P從鄭州市場淡出,自己又處在了一個迷茫期,恰巧5月份有個做房產抵押的渠道公司開業,就義無反顧的去了這家公司,連工資提成多少都沒了解。直到發工資才知道,底薪2000+,業績100萬提成240元,一個件做下來快則半個月,慢了需要一個月。但是之前的工作經驗都是跟P2P打交道,那時候要求松,正好借這個機會熟悉下銀行的產品,也就沒想太多。2019年底,疫情大爆發,直到2020年3月底才讓來鄭州,這段時間的焦躁,能讓一個人廢掉。房子也稍微有點掉價,公司也沒發工資,公司的渠道合作4月底到期,原先定的房子不滿兩年,房本下來正好是5月份,滿兩年,省了個稅,也就沒再過多的去說什麼。
5月份忙忙房子的過戶,也就沒怎麼去公司,算是離職了吧。之後的時間,在原來的基礎上,跟我老表兩個人裝修了一下,買賣傢具之類的,隨後把老婆孩子給接了過來,中間自己也做了幾個客戶。穩定之後,處理下手頭客戶,又到了每年的國慶節。
一句戲言成了真
一句自我介紹,我干過的金融公司都關門了,想著換個行業,進個大公司試試。沒想到兩個月後,這家公司也算關門了。
車貸的楊師傅,從公司關門後,也遇到了好多波折的事情,背上了負債。各種壓力的情況下,誤打誤撞地進了一家教育培訓公司,做班主任工作。其實就是等招生部門招來人之後,他們帶著督促學生學習,在合適的情況下,由原先的基礎班升成價位更高的班型。聽說一個月也是好幾萬,正好十月份之後,他有個機會要晉陞,我就奔著錢來投靠他了,買房之後的壓力,莫名地讓人做什麼事情,都要考慮到錢多少。
底薪不低,主要是以電話為主,前期新人先干招生,收了一定的學費之後,才能轉成跟班主任。培訓結束,組內自我介紹,上面那句就是我當時說的原話。每天的工作就是打電話。可能是因為自己干金融的時候自由慣了,一直沒辦法完全投入進去,直到第二個月,自己還沒完成任務,即將面臨再次被考核的狀態。就在這個時候,同行的一個公司,因為話術問題跟辦證這塊,被全部帶走了。我們也被迫居家辦公,沒幾天的時間,公司說暫時先讓去西安上班,我沒過去,這時候媳婦已經懷了老二了。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就這樣因為當初的一句戲言成了真。
不甘心,想掙快錢,被熟人割韭菜
工作離職後,實在沒什麼想干,當初聽其他朋友說,之前的一個同事跨境做的還不錯。其實在2020年初,疫情被封在老家的時候,我也有想要做這塊的一個打算,只是無從下手,正好這有個原先的老同事在做這塊,想著跟他去學學。期間也考察了其他的一些公司,但是這邊算是熟人,想著有什麼問題可能更好溝通一些,更好解決一些。奔著熟人不會騙熟人的態度,交了錢。
其實後來才了解到,這兩人,就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年底了,沒什麼錢,想著學被人招商弄點錢過年。當初一直教我們鋪貨,後來沒效果,直到2021年4月,教我們找殭屍鏈接做跟賣。當給我開通其他站點的時候,直接把我店鋪搞關聯,被封了。期間還找了好多理由搪塞。做產品了,打廣告了,什麼的他們自己也都在摸索,據聽說,他們現在還在做跟賣。後來的一個合伙人做跟賣,店鋪被封,套了10來萬。在他們非專業人的忽悠下,我做到了2021年10月下半旬,我的其中一個店鋪也被封了。這次沒猶豫,我直接選擇了去上班。把它擱置在那了。
對於這個事情,怎麼說啊,交錢不可怕,自己不專業,大家一塊商量著解決也沒事。但是兩人一通裝逼,最後還是沒把問題給解決,太浪費時間了。這也是後來的一次遇到他們其中的一個合伙人說的話。
算了,這就是個浪費時間的事,這裡不再多聊這兩個羊駝了,被荒廢了一年。
再回金融業
店鋪被封之後,選擇了從新去干貸款,但是由於中間時間的荒廢,加上現在的客群轉變,原先那種找客戶的方式方法已不再適應現在。為了前期給自己一個過度,我選擇了一個電銷公司,做稅票貸。年後好多同時離職,加上原先沒有氛圍,2022年2月,也就是今年過完年我也就選擇了離職,後來聽說不久他們也關門了。
這次離職之後,我對整個行業做了一個分析,目前除了電銷公司有底薪外,好多渠道公司都沒底薪,而且有些產品,我自己也能做。同行之間的轉介紹,也沒了原先的瘋狂,加上自己這近兩年時間沒幹貸款,之前的好多合作都已轉行。所以決定以一手客戶為主,找個有氛圍的公司去上班,能夠自由地外出,最終選擇了平安普惠。
今年註定也是個不平凡的一年,五月份因疫情靜默一周,國慶假期之後到現在,疫情也沒有徹底的消散。今年做金融,跟之前大不同,客戶群體轉變只是一方面,好多客戶因為這兩年疫情的原因,選擇了躺平,有個客戶因為疫情期間投資失敗,車房全賣,小孩學費都沒著落。有些是在吃力地堅守著,但是徵信爛的沒法說,現在的產品也都看徵信。還有一部分人雖說徵信沒啥問題,但是就目前這情況,也不敢輕易地投資,更別說貸款了。作為一個金融從業者,也奉勸各位,這兩年投資需謹慎。
這段時間在家的比較久,想了許多許多,畢竟已是一兒一女的爹,需要有更多的擔當,更多的責任,閑來無事,就對自己這幾年的工作做個總結,希望接下來的路會越來越寬,日子越來越好。多謝您耐心地讀完,也祝願屏幕前的你越來越好。
一個想起了自己工作10年青年男人
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