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魁山也懶得和劉氏說知,當即翻越高山抄近路去郡城。這座高山峰嵐連綿,山上有山,人跡罕至,要不是幸魁山沒有錢,為了節省路程,他也不會到這裡來。
餓了吃野果,渴了喝山泉水,晚上就睡在大樹上。接連走了三天,也沒有到達最高峰。這一天,幸魁山正在山脊上走著,忽然腳下一滑,跌坐在地上,往山崖下滑落。腳底下都是厚厚的樹葉,根本沒法著力,身體越滑越快,最終掉落崖下。
幸魁山感覺到身子猶如騰雲駕霧一般,也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掉進一個深潭裡。他嗆進幾口冰涼的潭水,暈了過去。
等待他醒來後,發現躺在草坪上,圍著幾個怪人。說他們怪,主要是個子高,鼻子大,嘴巴闊,一看就不像中土人氏。不過,一開口,腔調雖然有點像西北口音,卻大體能聽懂。
原來,人們聽見巨大的落水聲,趕緊跑過來,幸魁山浮上來後,他們把他撈上來控水,折騰了好一會兒,幸魁山才醒過來。
一位老者讓幾個年輕人,把幸魁山攙扶到屋裡坐下,端來一碗熱湯,讓他喝下定神。喝完熱燙後,幸魁山長舒一口氣,終於緩過勁來。他講了自己的身世,眾人詢問現在是誰在執掌漢朝?
幸魁山一愣,說道:「現在是大唐,年號天寶。」眾人大驚,紛紛問道:「現在已經是大唐了嗎?大漢呢?漢朝不在了嗎?」
輪到幸魁山驚訝了,他反問道:「你們難道從來沒有出去過嗎?」那些人說:「我們到了此地後,四面都是萬丈高的崖壁,從來沒有出去過,不知道外面的變化。」
原來,他們的先祖是秦國人,秦國被滅亡後,有十幾個人帶著種子,趕著豬牛羊,抱著雞鴨,一路遷徙,躲進深山裡。他們到了高山上,遇到幾隻老虎的追趕,到了懸崖邊,一起跳了下去,無一例外地都掉進了深潭裡,活下來一半的人,除了雞鴨,豬牛羊都沒有跳下來。於是,他們在此生存下來,播種糧食蔬菜,餵養雞鴨,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
原來如此,幸魁山開始不厭其煩地講了大漢以後朝代的更迭,人們聽了後,感嘆不已,想不到外面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們卻在裡面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
幸魁山在此住了下來,裡面是丘陵地帶,方圓二十多里,幾十戶人家散落在丘陵腳下,住著草廬,穿著樹皮和青草編製的衣服。因為沒有耕牛,耕田犁地都是靠人力拉扯,一個個都身強力壯的。他們只有名字,沒有姓氏,自稱秦人。
老者是族長,因為不識字,沒有文字記載,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在這裡繁衍到了多少代。得知幸魁山是讀書人,老者大喜,便讓幸魁山教孩子們識字。他們以沙地為紙,以樹枝為筆,跟著幸魁山識字。
過了一段時間,老者選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子,給幸魁山當妻子,眾人又幫他蓋了三間草廬,分給他幾畝田地,好歹有了家。女子給他生下兩個兒子,幸魁山分別取名幸大秦和幸小秦。
幸魁山經常沿著崖壁觀察,發現西邊的崖壁矮一些,便鼓動老者召集人們,開鑿出一條天梯,以便走出去。老者搖著頭說:「一來沒有鐵鎚和鑿子,二來人們已經過慣了這種日子,不願意出去。」幸魁山深以為憾,只得作罷。
但是,他的內心裡一直裝著一個夢想,那就是走出去,回到家裡。他收集了不少尖尖的石頭,堆積如山。
十七八年後,幸魁山的兩個兒子都長大了,個個身強體壯,七八尺長。因為沒有鐵器,人們使用的工具都是木製的,效率低下,但是卻磨鍊人,幸魁山也變得強壯起來,完全沒有了書生的模樣。
農閑時,他開始帶領兩個兒子,在西邊的懸崖下,手握尖石,開鑿天梯。先在崖壁上鑿出兩個凹坑,然後踩著凹坑往上鑿出新的凹坑。
前後花了三年多,終於通到了崖頂。他們又花了大半年的時間,用藤條連接成近百丈的繩子,拴在崖頂的巨石上。他們一家四口人,告別了人們,終於走了出去。
一直走了四五天,他們才到山腳下,一問才知,到了西北方。他們身無分文,一路乞討著回家。半路上,爆發了安史之亂,地方上正在招募軍隊,幸魁山便把兩個兒子送去當兵,拿著補貼,帶著老婆回家,對外稱老婆姓秦。
到了家裡,才知道劉氏早已改嫁,還好舊宅子還在,他們收撿一番,住了進去。秦氏在家種地,他到處打短工,勉強能夠過下去。
幸大秦和幸小秦兄弟倆,體格強大,能夠以一敵十,作戰勇敢,很快得到升遷。到安史之亂結束後,兩人論功行賞,都當上了五品將軍,幸大秦正五品上,幸小秦從五品上。
兩人衣錦還鄉,一路打聽著找到了家裡,帶回許多金銀。幸魁山大喜,開始建造高屋樓閣,購置良田,從此後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一家人喝酒慶賀時,談論起了深坑裡的秦人們,打算把他們都接出來,分給他們田地,讓青壯年跟著兄弟倆參軍,謀個出路,強過在深坑裡過著落後的日子。
父子三人先到了西北,沿著舊路,找到了深坑,卻發現藤繩被火燒了,火勢是從下而上燒上來的,因為藤繩的末端沒有燒掉,還綁在巨石上。
幸小秦自告奮勇,沿著崖壁上的凹坑攀沿而下。可是,不一會兒,他就爬了上來,原來下面的凹坑都被填平了,還有十多丈高,根本下不去。
他們終於明白,這些秦人的後代們,不願意出來。三人相對嗟嘆,只有下山。後來,他們買了許多豬羊牛馬,以及各種鐵制的農具,還有許多布匹,請人抬到了深坑旁,全部扔了下去,也不知道下面的人們收到沒有。
其實,現實中有很多「秦人」,隨遇而安,安於現狀,不願意走出生活的束縛。幸魁山如果不是從大唐來,沒有在大唐生活過,可能也不會在心中生出走出去的夢想,並為之奮鬥,而是在深坑裡終老一生了。本故事採用了荒誕的筆法,在於借事喻理,勸喻世人,與封建迷信無關。
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評論,你的支持,就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源泉!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