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山上,自古香火很旺,不僅引誘來成千上萬的求神拜佛的善男信女,就連水族魚類也常成群結隊,前來頂禮膜拜,求佛保佑。
一、凌雲大佛和墨魚將軍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皇帝逛游嘉州府。御駕來到凌雲山上,朝見大佛聖像,俯瞰三江流水,觀賞禪院古剎。
正當興緻正濃之時,忽見三江匯合之處,翻滾著飄來一片烏雲,頓時,天昏地暗,遮天蔽目。
皇上大驚,覺得眼前昏黑。倏然間,一道閃電劈開黑幕,電光中,分明看到凌雲大佛伸出去一隻巨手,從狂濤之中,救起來一個黑乎乎的東西。
皇上驚恐著躲閃,這黑東西一下子跪倒在他跟前,連聲求寬恕。
皇上驚定站穩,見眼前跪著的是一個似人非人的黑大漢。問過情由,才知這黑大漢原本是熊耳峽里的墨魚大帥,因水怪為害,江水泛濫,危害百姓,它帶領墨魚水族與水怪相鬥,結果,墨魚大帥與水怪同歸於盡。
墨魚大帥的水族子孫們披紗戴孝,抬舉著大帥沿江浮游,來到三江匯合的凌雲山下,求大佛保佑大帥升天。
此事還真感動了大佛老爺,大佛顯靈,拯救了墨魚大帥,使它變成了黑大漢,來到世間輔佐御駕。剛才江上的那派景象,正是大佛在救墨魚大帥。
大佛顯靈讓墨魚大帥來人間輔駕,皇帝驚喜萬分。他暗自思忖:此漢是神,定有靈氣,讓他留在自己身邊做事,是大好事。皇上高興地說:「勇敢的墨大帥,你為百姓斗妖除害,不惜生命,令人欽佩。如今,朕封你為國卿武臣,統帥朝廷水軍,為國興利除弊,你可願意否?」
墨魚大帥頓感受寵若驚,千恩萬謝,連聲稱「是……」
回宮後,皇上又親自主事,令人引來一俏麗女子,與墨魚大帥完婚。從此,墨魚大帥在朝, 輔佐皇上,治理政事,很有政績。
卻說這一日,朝廷忽報巫峽神作亂, 阻塞河道,江流倒灌,百姓遭水害。皇帝問朝中大臣:「何人敢赴國難與巫峽神搏鬥?」
文武百官, 面面相覷,無人領命。正在這時,只聽得激昂一聲吼,威震朝廷。 但見墨魚大帥全身披掛,威風凜凜,上朝來請命, 願率部前往巫山峽捉拿水怪。皇上當即允准, 令墨魚大帥統領朝廷水軍前去擒拿巫峽神。
大帥接過令旗,叩別皇上和朝中大臣, 迅即奔出宮去,率領水軍直搗巫峽神的老巢。
激戰中, 大帥手執長刀,入水與巫峽神搏鬥。 他勇猛無比,威懾水怪,最後,終於打敗了巫峽神。 朝廷水軍又奮力清除阻塞之物,疏通了河道,江流滾滾東去。 墨魚大帥率領水軍獲勝歸來,百姓高築凱旋門迎接。回宮後, 皇上設大宴犒勞。墨魚大帥倍加受到皇上恩寵。
且說巫峽神敗陣下來,心頭不服,十分惱怒,心生一計,定要報仇。 它潛入龍宮,在龍王面前進讒言,誣陷大帥背叛水族,違犯龍規,與世人勾結, 要搗毀龍宮,生擒龍王。龍王輕信了讒言,怒氣之下, 令鎮海將軍前去懲治墨魚大帥。
鎮海將軍來到皇帝舉辦的宴會席上,君臣們正在舉杯相慶,祝賀大帥。突然,「光當」一聲脆響,大帥手中的杯盞落地摔碎,大宴廳中,頓時曄然。只見一束強烈刺眼的白光急閃之後,人們看見鎮海將軍手執鎮海神劍,凶神惡煞地站在大宴廳高處,大聲叫道:「墨魚賊,哪裡逃!」
吼聲如雷,震得大廳搖搖欲墜。劍光閃爍,人人頭昏目眩。墨魚大帥面對鎮海將軍神威,泰然自若:
「凶神休逞狂,要砍要罰隨你便!」
鎮海將軍喝道:「大膽逆賊,膽敢背叛水族,違犯龍規,勾結歹人侵犯水族龍庭,俺奉龍王之命,前來懲治於你!」
說著說著,鎮海將軍舉起神劍,直刺大帥。大帥抱頭滾地,霎時還了原形,成為烏黑墨魚。鎮海將軍獰笑著,收劍入鞘,揚長而去。
墨魚大帥還其墨魚面目,張口只是要水喝,眼眶裡浸出了痛苦的血淚。見此情,君臣們無不生悲。皇帝命人將大帥扶上龍駕,發令抬到凌雲山下的三江匯合處,放入江中,讓大帥與墨魚水族相聚。並傳下聖旨,大佛腳下為墨魚保護區,任何人不得捕捉和打撈。就這樣,大帥終於與墨魚水族相聚了。從此以後,它們便在佛腳下傳宗接代,生活得十分美滿。
二、美女峰
樂山城西七十里,有個沙灣鎮,是當代大文豪郭沫若的故鄉。鎮右,有一山峰, 像一個美貌的女子,仰卧在大渡河畔。美女體態豐腴,睡姿優美, 長長的頭髮如一縷青雲,飄拂到清澈的河流中。
這就是著名的沙灣美女峰, 相傳是一個美女的化身。
好幾百年以前, 在沙灣鎮住了一個姓趙的秀才。趙秀才為人正直,樂於助人, 所以深得鄉親父老們敬重。
然而,這趙秀才卻有一樁「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的心事。夫妻倆求神拜佛,終不見效。為此, 趙秀才常常悶悶不樂。
四十九歲那年,有一天,趙秀才從水口看一個朋友回來,在一個山岔道上,見一條小蛇咬住了一隻小青鳥。小青鳥哀鳴著,聲音凄凄慘慘。趙秀才心中不忍,打死了蛇救了小青鳥。
鳥兒得救,情切切地跪伏在趙秀才的腳下,說出人話來:「老伯救我一命,永世不忘,您有什麼難事,儘管說來,我可以幫助你克服一切困難。」
趙秀才覺得有趣, 便把多年來的心事對小青鳥說了。
小青鳥說:「善有善報。老伯放心, 這裡的青山有靈氣,一定會送個好姑娘給你的。」
趙秀才回到家中,顧不上吃飯,便把路上的這段奇事告訴了妻子。妻子不信,取笑老頭兒想兒女想瘋了。
果然,第二年,趙秀才得一女。女兒白胖胖的,矯嫩得像初露芽的豆芽兒。老兩口喜歡得不得了,給女兒取名為英姑。
英姑長到十六歲時,出落得如花似玉。自幼就跟著父親讀書,琴棋書畫,無所不會。人們喜歡她,稱她為美姑。
於是,上門說親的來了又去了,去了又來了。然而,儘管門庭若鬧市,媒人踩爛了門檻,美姑一個也不答應。
春天來了又去了,月亮圓了又缺了,花兒開了又謝了,美姑長到二十歲。
於是,別人說閑話了:「趙家的閨女呀,是等著給皇帝老子做媳婦的呢。」
美姑不言語。
母親著急了。父親焦慮了:「美姑呀,你已經不小了,難道一輩子不嫁人?」
美姑說:「嫁人也得有個條件呀。」
「兒啊,什麼條件你說呀!」父母說。
美姑的條件可高啦。可是她不願意說出來,只是裝在心裡頭。
父親搖著頭,母親嘆口氣,「這孩子啊,真拿她沒辦法。」
美姑喜歡山,美姑喜歡水。在美姑家的後山上,有一股清冽的泉水,泉水裡有美麗的泉水魚。 平時,美姑帶著書卷,來到泉邊坐,讀書讀得累了, 就望著泉水出神。
有一天,美姑去泉邊。半路上,見幾個小孩兒抓了條泉水魚蹦蹦跳跳地跑來了。美姑著急了, 想起父親平時教她的話:「救人一命, 勝造七級浮屠。」魚兒不是人,也是一條性命啊。於是她對孩子們說:
「小弟呀,乳兒離不開娘,魚兒離不開水,快把手中的泉水魚放回去吧。」
小弟弟個個都搖頭,不願意。
美姑沒辦法,只得取下了手指上的金戒指,換下泉水魚。泉水魚一進泉水裡,搖搖頭,擺擺尾,一會兒就不見了。又過了一會兒,一個銀須遮胸的老公公從山背面走了出來,很客氣地向美姑作了一揖,說:「姑娘真是著薩心,老夫特來感謝你。」
美姑說:「老公公,我沒有為你做出什麼,為什麼要感謝我呢?」
老公公說:「你救了我的孫女呀。」
美姑頓時明白了,這老公公是魚仙。
老公公說:「姑娘,為了報答你對我孫女的恩情,我冒殺身之禍告訴你一件不得泄露天機的事。幾年後,大渡河神要另闢一條大渡河,你們的村子都要被沖毀。」
美姑聽了臉上變了色。
老人說:「這事除了你一家知道外,千萬不要告訴別的人。你們一家快搬遷吧,搬到十里以外的地方去。」
美姑想,自己一家搬遷倒容易,可是還有鄉親們呢?那麼多的窮鄉親,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家園,到那裡去謀生呀。好心腸的美姑作難了。想了一陣,美姑對老公公懇求說:「老公公,救人救到底,你就想個法子來保住我們的村子吧。」
老公公沉吟片刻,說:「辦法到有一個,不過很艱難哪。」
美姑說:「只要能救鄉親們,再難的事我都能做。」
老公公被感動了,說,「姑娘,天底下人的心腸,數你最好。好吧,告訴你,只要有人能趕著九十九頭牛,九十九頭羊,一直往西走,走到太陽下山的那座山上,向大渡河神求個情,河水就可以改道走,你們村子就可以保住了。」
美姑望著西沉的太陽發獃,說,「老公公,那太陽下山的地方多遠呀,能走得到嗎?」
老公公深沉地說:「孩子,天有邊,人的志氣大無邊,翻過九十九道山、跨過九十九道河,就是太陽下山的那座山。」說完,老公公倏然不見了。
美姑回家走,一邊走一邊想,父母年紀大了,自己怎能離開呢。終於, 她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回到家中,美姑把這一切都告訴了父母, 並且說了自己的好主意。
母親望著父親,父親望著母親,最後, 父母雙雙點了頭。
第二天,趙家傳出了消息, 二十歲的美姑要出嫁了;不過,這上門的女婿得為新娘做件事: 就是要趕著九十九頭牛、九十九頭羊去那太陽落山的山上 ,這事兒真古怪。於是,這消息一傳十, 十傳百地傳開了。
有人說,美姑是發瘋啦,這不是叫上門的女婿去送死嗎?
有人說, 趙家仗著自己有個漂亮女兒,好作弄人哪!
有人說,噴,天底下的壞主意,叫美姑想出來了!
一天加兩天,兩天加三天,三天加四天,九九八十一天過去了,沒有一個人前來提親事。
到了九十九天的那天早上,從遠方來了一個看鴨的後生,沒有姓,沒有名,別人都叫他鴨郎。
鴨郎趕著九十九隻鴨子來到趙家,一進門就高聲朗氣的說:「我趕鴨子走四方,願去太陽下山的高山上。」美姑高興了,答應做鴨郎的妻子,不過要等到他把那件不可泄露的大事做成後才完婚。
於是,鴨郎趕著九十九頭牛、九十九頭羊,再加上自己的九十九隻鴨子出發了。美姑送了一程又一程,送了一里又一里,千囑咐,萬嚀叮,千言萬語,願鴨郎早日回……
住在沙灣岩石下的一條母娃娃魚,修道成了精。它盼望著大渡河早日沖毀沙灣鎮, 它好順著河流游四方。現在,美姑要鴨郎去向大渡河神求情, 要河水改道向別處流,那不是要把它永遠鎖在這山岩洞里嗎?母娃娃魚精一咬牙,想出了一條毒計。
它跟著鴨郎往西去。
鴨郎走啊走,走了六十六個天日,過了六十六道河流,翻了六十六座高山,來到了魚米鄉。
魚米鄉,良田萬頃稻穀香,遍地是牛羊。
娃娃魚精搖身一變,變成了和善的老媽媽。她攔住了鴨郎的牛,攔住了鴨郎的羊, 攔住了鴨郎的鴨,說:「年輕的後生啊,你要到哪裡去?」
「到太陽下山的高山上。」
「做什麼?」
「天機不可泄露。」
老媽媽說:「我的好後生啊, 你就別走了吧。我有良田千萬畝,我有魚塘千萬頃,我有牛羊千萬頭, 你若當我的兒子,榮華富貴任你享受夠。」
鴨郎搖搖頭,說:「縱有良田千萬畝, 縱有魚塘千萬頃,縱有牛羊千萬頭, 抵不上美姑的一個小指頭。」鴨郎趕著牛羊鴨繼續往前走。
走啊走,走了七十七個天日,過了七十七道河流,翻了七十七座高山,來到金銀庄。
金銀庄,遍地金閃閃,銀晃晃。
娃娃魚精搖身一變,變成一個慈祥的老奶奶老奶奶攔住了鴨郎的牛,攔住了鴨郎的羊,攔住了鴨郎的鴨,說;「年輕的後生啊, 你要到哪裡去?」「到太陽下山的高山上去。」
「做什麼?」
「天機不可泄露。」
「我的好後生啊,那是永遠也走不到的呀。 我有金山千萬座,我有銀屋千萬間, 你就做我的孫子吧,金錠銀圓任你花。」
鴨郎搖搖頭,說:「縱有金山千萬座,縱有銀屋千萬間,抵不上美姑一根頭髮絲。」
鴨郎繼續往前走。
鴨郎走啊走,走了八十八個天日,過了八十八道河流,翻了八十八座高山,來到桃花村。
桃花村,奼紫嫣紅春融融,村姑歡歌喜盈盈。娃娃魚精搖身一變,變成一個美麗的公主,攔住了鴨郎,笑著說:「勇敢的小哥哥啊,你趕著牛羊到哪裡去?」
「到太陰下山的高山上去。」
「幹什麼?」
「天機不可泄露。
美麗的公主說:
「我的好哥哥啊,你就別去了吧。這裡有你的桃花運,你是我的好郎君。」
鴨郎搖搖頭。
母娃娃魚精見三次都沒有攔阻住鴨郎,十分氣憤,便使出最後的一個招數,她一連吐了三口忘情氣。鴨郎吸了忘情氣,頓時眼晴發了花,把美姑忘得乾乾淨淨了。他見面前這個公主美麗多情, 動了心,就答應留下了。
那九十九頭牛和九十九頭羊見鴨郎不走了, 調頭往回跑, 而那九十九頭鴨子跟著鴨郎在桃花村安了家。
美姑在家裡,一日望一日,望穿秋水, 不見鴨郎歸,一年望一年,望斷飛雁不見鴨郎回。
三年過去了。
美姑茶不思飯不進,愁斷心腸淚濕襟。 母親勸她把茶飲,她不依;父親勸她把飯咽,她不聽。整日里,望著西天天涯路,思念心上人。
一天傍晚,美姑正望著下山的太陽出神,忽然見那九十九頭牛和九十九頭羊飛跑回來了。 它們帶回了鴨郎與娃娃魚精成親的消息。
美姑聽了,如遭晴天霹靂。但是,她不流淚,不悲傷。第二天,她趕著九十九頭牛, 九十九頭羊,告別了父母親出發了。
美姑頂烈日、冒暴雨、沐惡風,走啊走, 翻過一座座山,越過一道道河。
一天,美姑走累了,口渴了,她俯身在一口井裡飲水,忽然轟隆一聲響,特大的水流似千軍萬馬、 洶湧澎湃衝過來了。
大渡河神開闢大渡河了。
一瞬間,美姑和那九十九頭牛、九十九頭羊被大水淹沒了。
水流裹著美姑一直往下沖。美姑喊天不靈,喊地第不應。沖啊沖,快衝到沙灣鎮了。突然,美姑被什麼東西擋住了,隨即身子往上長,變成了一座山高聳入雲,把大水擋住了,逼得大渡河拐了一個灣,繞過沙灣鎮,直奔嘉州凌雲山。
當天晚上,沙灣村的鄉親們只聽見什麼聲音轟轟隆隆地響,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早晨起床一看,哦,門口多了一條河,河上方多了一座山,看那山,多像一個人哪!
「那是個姑娘,多美啊!」第一個人發現了,驚奇地喊。
「啊,那不就是美姑嗎!」第二個人說。
全村老小都跑過來看。趙秀才夫婦跨出門,一眼就認出來了,流著淚說:「那就是我們的姑娘啊,她為了大家的家園不被水淹沒,用自己的身子擋住了河水。孩子,你盡了心了。」
鄉親們都感動得流下淚來。
人們把美姑變成的山叫做美女峰。
那鴨郎呢,大水過後,也就變成大渡河中的娃娃魚了。據說,他後來省悟了,覺得對不住美姑,每到夜深人靜,還爬到美女峰的河邊哭泣呢。那九十九頭牛和九十九頭羊,變成了大大小小的石頭,聚積在美女峰下的大渡河裡,長年累月陪伴著美姑。
三、竹公溪
樂山,古稱嘉州。城北有一條小河,名叫竹公溪。溪水清澈,兩岸翠竹叢生,惹人喜愛,別看這小小一條河,在當地人們心目中,它比岷江和大渡河名氣還要大哩!為啥呢?這裡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那是在很早很早以前,這小溪兩岸全是光禿禿的荒山荒坡,山不青,水不秀,百姓們過著衣不遮體,食不飽肚的困苦生活。
那時,岸邊住著一個中年寡婦,丈夫早年去逝,膝下無兒無女。因她心靈手巧,紡得一手好紗, 織得一手好布,日子倒還過得寬裕。
一日黃昏,寡婦手提竹籃, 到溪邊浣紗。夕陽下,寡婦窈窕的身影倒映水中,隨波顫動, 有如西施再現。
忽然,上游飄來一節楠竹筒, 流淌到寡婦身邊,從裡面隱隱傳出嬰兒的啼哭聲。寡婦感到奇怪, 順手把竹筒撈起,帶回家中。
用刀小心地把竹筒剖開,見一活潑可愛的胖娃娃落出來,就地一滾, 站立起來,開口就喊:「媽媽!」寡婦簡直驚呆了。 待她回過神時,那胖娃兒已長到三尺高了。孤寡婦平地得子, 好不歡喜,即收為義子,取名竹娃。
竹娃長得與眾不同,濃眉大眼,手長腳粗。不好讀書,只喜歡操拳練武,才七、八歲就成了一個大力士。
有一次,鄰居李二娃牽牛下河洗澡,那牛脾氣犟,李二娃橫拖豎拖都不走,急得眼淚直流。
竹娃看見,說了聲:「我來!」只見他兩手一伸,攔腰就把大牯牛抱起,一下跳到河邊,「咚」地一聲,把牛甩到水裡,差點把李二娃給嚇傻了。
有一年山洪暴發,把溪上的一座石橋衝垮了,十多根橋樑衝到幾丈遠的深沱里。大水退後,只剩下河中的兩個橋墩子。兩岸百姓往來要繞十多里路。當地財主便弄了一支破船來渡人,乘機敲詐勒索。竹娃氣憤不過,就鑽到沱底,把一根根千斤重的石橋樑撈起來,搭好了橋。財主眼看一股銀水被截斷,恨得咬牙切齒,但他知道竹娃的利害,又不敢發作。
竹娃不僅武藝高強,而且善良勒勞。除幫助母親挑水煮飯外,還常常幫助鄉鄰們幹活。不是給張家犁田挖地,就是給王家種桑植樹。日復日,年復年,兩岸百十戶人家,無一戶沒受過竹娃的幫助。說來也怪,幾是竹娃耕種過的土地,只長苗不長草。凡是竹娃栽植的樹木,棵棵都長得很茂盛。幾年工夫,小深兩岸就一改面貌,山上林木慈郁,山下沃田連片。家家糧滿倉,戶戶六宿旺。再也見不到過去的荒蕪景象了。
嘉州有個大財主名叫錢萬貫,家有糧田上千畝得知竹娃是個神人,就想招上門為婿,於是托媒人上門說親。
寡婦已年過六旬,見兒子快滿二十了,也想趁此了卻一樁心事
。哪知竹娃早看透了錢萬貫的用心,根本不從。但又怕傷母親的心·只得說:「媽媽,兒子不是凡體,怎能與凡人結親呢?」寡婦想是道理,也就把媒人打發走了。
錢萬貫仍不死心,又親自上門求親。一連三次,不是挨吐涎水就是挨臭罵,又不敢硬上,只好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恰好第二年春天,朝廷要招納武士,皇帝要各地舉薦人才。旨諭傳到嘉州,知府正為覓不著合適人才而焦慮。錢萬貫得知,暗暗打起鬼主意來。他想, 我得不到竹娃,但也不能讓他在地方上為窮鬼們出力。不如出賣他,還可以得筆賞錢。
於是他悄悄來到府衙密告。知府聞言大喜,重嘗了錢萬貫。 隨即差人到寡婦家傳竹娃。這事早有鄉鄰告知, 寡婦不知如何是好。竹娃不驚不慌, 安慰母親做好準備。待差役進屋,竹娃從灶房裡端出一個大磨盤, 裡邊擱著兩個石碓窩,碓窩裡盛滿茶水。請二差人用茶, 把兩個差人嚇得屁滾尿流,轉身就跑了。
知府聽到差人稟告,心中大喜,果然是名不虛傳的大力士。於是連夜寫好奏章,快馬送到朝廷。 皇上得知,立即派飲差大臣背著聖旨,飛馬來到嘉州。
知府早在府衙門外恭候。那欽差馬不停蹄,立即叫知府帶著人馬,到竹娃家,宣讀了聖旨,催竹娃立即起程竹娃怎捨得養他成人的母親和朝夕相處的鄉鄰,無奈聖命難違,弄不好要株連九族,只得含淚拜別了母親和鄉親父老,隨欽差進京。
京城裡聚集了各地壯士,皇帝下令選擇好日期比試選才。
到了比試那天,考場上人山人海,皇帝和滿朝文武官員高坐台上觀看。比試開始,各路應考武土個個英姿煥發,各顯本事。比試場上你爭我奪,各不相讓。從拳術到棍棒,由棍棒到刀槍,逐項比試,一個一個的淘汰。後來,剩下宰相的兒子和竹娃二人,足足鬥了一百多個回合,十八般兵器都使盡,仍舊勝負不分。還是主考大人鬼點子多,想了個法子,在皇帝耳邊低語了幾句,皇帝點頭表示同意。
主考官宣布停止使用兵器,叫十多個士兵拾來一口兩千多斤重的大銅鐘,放在考場中央說:「你們兩個誰能舉起來!」宰相的娃兒自恃力大,搶先上前,運足了氣,然後大吼一聲,咬緊牙關,硬把銅鐘舉了起來。本想走兩步,怎奈力已耗盡,兩腳不聽使喚,手一軟,銅鐘「砰」的一聲掉在地上。僅管不甚精彩,比試場上仍是歡聲一片。
緊接著,竹娃上場應試。 他不慌不忙走到銅鐘跟前,身子微微躬下,兩手抓住銅鐘邊沿, 一用勁,就把銅鐘舉過了頭頂,並繞場走了一圈。然後, 走到場中,再把銅鐘輕輕放下。 皇帝及圍觀的群眾見這精彩舉動,連拍巴掌帶喝彩。只有宰相默不作聲。
歡聲未停,主考大人又宣布第二項。他指著比試場對面的鐵獅子道:「這對獅子每個連座三千斤, 誰能把它們的位置交換一下 」竹娃又讓宰相的娃兒先試。宰相娃兒剛才舉銅鐘的勁頭不知跑到哪裡去了,他慢騰騰地走到鐵獅子面前,用力搬了搬, 那鐵獅子好象生了根似的,動都不動一下。 圍觀的群眾見這副慘象,有的說怪話,有的打口哨。 宰相的娃兒感到無臉見人,垂著腦殼跑出了比試場。 那宰相在台上看得一清二楚,也悄悄溜了。
亂聲中,只見竹娃快步行到兩個鐵獅子中間, 用左手把左邊的鐵獅子搖了搖, 然後抓住鐵獅子的腦袋,輕輕一轉, 那鐵獅子就乖乖地把身子轉過去了。接著,竹娃又用右手拍了拍右邊那個鐵獅子的臉,同樣抓住鐵獅子的腦袋一轉,右邊的獅子也把身子轉過去了。竹娃轉過身去,運了口氣,兩手一伸,同時提起兩個鐵獅子,來了一個向後轉,然後輕輕放下,那兩個鐵獅子就自然換位了。這一舉動,驚得台上的皇帝和文武官員都站起身來,連連稱讚。
比試結束後,皇帝很賞識竹娃,準備在朝中安置重任。那幸相本來就對竹娃勝過他的娃兒,心中不滿。
聽說皇帝還要重用,更加懷恨在心。於是便想出一條毒計。派心腹到嘉州,假傳諭旨。說竹娃在朝中惡言粗語,觸怒皇上。寡婦養子不教,犯有欺君之罪。將寡婦殺了。暗中又使人將此事告知竹娃,縱使竹娃大鬧宮廷。
竹娃生性耿直,聽說母親無故被害,怒氣衝天,直闖皇宮,果然中計。
那宰相立即令人將竹娃捆綁,面奏皇帝:「啟稟萬歲,竹娃雖武藝高強,但起心不良。今日竟敢闖進內宮,定有圖謀。如若不除,後患無窮!」
皇帝盛怒之下,令將士把竹娃推出去新了。
事後,皇帝方知上了宰相的當,後悔不已。
終將宰相罷官削職。又傳旨到嘉州,賜名竹娃為「竹公」把飄來竹娃的小河定名「竹公溪」。
同時在岸邊修了一個竹王廟,裡面塑了竹公像,讓人們世代供泰。鄉鄰們又在竹公溪兩岸栽滿了竹子。
竹子四季常青,好似竹娃永遠活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