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還沒到下班時間,姜妍就偷偷從單位溜出來,騎著她的小電驢向菜市場進軍。
今天是姜媽的60大壽,本來姜妍說在飯店定上一桌,一家人好好慶祝一下。可老太太死活不讓,說在飯店吃一頓至少要花好幾百,不如買菜回家做來得實惠。
姜妍不想讓老太太不高興,只得照辦。
姜妍騎著小電驢在菜市場里穿梭,不一會兒就買了滿滿兩大兜食材,她晃晃悠悠地向娘家駛去。
路上她想著,魚做成糖醋的,兒子愛吃;蝦做成香辣的,弟弟姜昊喜歡;另外還有給老媽準備的糖醋裡脊,紅燒茄子等。
這樣想著,她加快了速度,去晚了她怕時間不夠。
一進家門,姜媽就笑眯眯地迎過來,接過姜妍手裡的兩大兜食材。一邊向廚房走一邊嘮叨:「買這麼多,吃得完嗎?」
姜妍隨口問了一句:「張靜呢,她回來了沒?」
姜媽一邊一樣樣把食材往外拿,一邊回答:「張靜公司里臨時有很重要的事,今天怕是不能回來太早,我給你打下手,咱們快去做吧!」
姜妍頓時很不悅,有這麼當媳婦的嗎?婆婆過生日菜也不買飯也不做,合著就是只對個嘴啊。
昨天一早,張靜說得比唱得還好聽:姐,明天我請個假,咱倆一起去買菜回家做,熱鬧還乾淨。可到晚上,她就打電話說買菜去不了了。現在倒好,她連做都不做了。
看姜妍臉色不對,姜媽趕緊打圓場:張靜工作忙,都是一家人,沒必要計較那麼多,還是要以和為貴。
做菜的時候,姜妍的不悅就又多了一層。
因為姜媽說,魚要做成酸菜魚,蝦要做成白灼蝦,因為張靜愛吃。
那一刻,姜妍就想把鍋鏟扔了。她不明白,怎麼張靜一進門,她媽就像變了個人似的,處處討好兒媳婦,弄得好像閨女兒子都不是親生的一樣。
一直到所有的菜都上桌,張靜才進了門。姜媽趕緊給她拉椅子,讓姜妍給她拿餐具,還討好地給她夾菜,問她累不累,是不是餓壞了。
張靜掏出生日禮物,是個羊毛衫,姜媽滿臉笑容接過來,當即就去屋裡換上了,還直誇張靜有眼光,顏色和款式她都很喜歡。
姜妍就更加不悅,一個破羊毛衫能值幾個錢,她給姜媽買了個大金鐲子,她也沒見得有這麼高興。
但今天是老太太的生日,她不想惹她不高興,還是強裝笑顏沒發作出來。
02
提起母親對張靜的態度,姜妍就氣不打一處來。姜媽把張靜抬得太高了,甚至高出她這個親生女兒好幾倍。
去年,兒子小升初,姜妍想換一套學區房。可老房子一時賣不了,她就想先去姜媽那倒騰點錢出來,等房子一賣,再還她就行了。
姜妍知道,姜媽手裡有錢,以前的存款不說,光她爸去世時領的喪葬金和撫恤金就有十多萬。她是親生女兒,她媽肯定不會不借。
可事實卻打臉了,姜媽支支吾吾,說那筆錢存了定期,現在取出來損失了利息太可惜。
姜妍頓時變了臉色:「那點利息才多少,學區房一天一個價,漲價的錢可比你那利息高多了。你要覺得可惜,利息錢我給你出了。」
見姜妍動了怒,姜媽這才為難地說,這事得跟姜昊兩口子商量一下。
回去以後,姜妍越想越氣,她懂母親的意思,她說是跟姜昊兩口子商量,其實是害怕張靜有意見。
姜妍就不明白了,又不是張靜的錢,姜媽自己的錢怎麼就不能自己做主。何況,她是借,又不是不還。
姜媽這樣把張靜當成祖宗供著,處處碾壓她這個親生女兒,姜妍心裡真不是滋味。
隔天,姜媽打電話讓姜妍去一趟。
當著姜媽的面,張靜遞給她一張銀行卡:「姐,這裡有十萬塊,是媽的養老錢,你拿去買房吧。媽說了,利息就不要了,就當是我們的支援。」
錢雖然拿到了,姜媽也沒有苛刻到要利息,可姜妍的心裡,卻像被塞進了一個大檸檬似的,酸澀得不成樣子。
她這個親女兒向親媽借點錢,還得經過弟媳的手,她還得承她一個大人情。
張靜說的話在那放著,她不是不明白,一個「我們」生生把她這個親女兒隔成了外人。
沒多久,姜妍賣了舊房子後把錢還給了張靜。
從那以後,她就大大減少了去看姜媽的頻率,人家才是一家人,她這個嫁出去的女兒就不去討人嫌了。
03
很快到了中秋,姜妍提前買了上好的月餅禮盒,新鮮的水果和海鮮,帶著兒子去看姜媽。
姜媽看見大外孫寶貝得不行,趕緊把姜妍買的月餅拆開,把蘋果葡萄洗了,端到大外孫面前,慈愛地摸摸他的頭:「學習太緊,孩子都瘦了,快吃。」
姜妍把買的海鮮和肉類,一樣一樣地往冰箱里放,無意中看見冰箱里有火龍果和陽光玫瑰。
姜妍的心,又一次被刺痛了,冰箱里明明有兒子愛吃的水果,當外婆的卻捨不得拿出來,難道這寶貝只是叫在嘴上的稱呼嗎?
姜妍一時愣在那裡。
偏偏這時,兒子突然出現在她的身後,姜妍的心一緊,趕緊關了冰箱門。
這個動作很明顯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兒子的小臉瞬間蒙上了一層陰雲。他沒有說破,只是淡淡地說了句,外婆讓你去吃月餅。
姜妍心裡很不是滋味,她媽以前可不是這樣的。尤其是她爸還在那會兒,老倆口可是把這個大外孫當成心尖來疼的。
那時候,姜爸姜媽還住在鄉下老家,每到周末,姜妍便會帶著兒子去看他們。姜媽恨不得挖地三尺,把家裡有的她能想到的好東西,都拿出來犒勞她這個寶貝大外孫。
可自從父親去世,姜媽來城裡住,弟弟娶了張靜以後,姜媽就跟變了個人似的,她拚命討好張靜。弄得好像張靜才是她親生的,她這個親生女兒倒成了外人。
姜媽對她不好也就算了,畢竟是親媽,她該孝順還得孝順。可這樣對她兒子,姜妍就有點受不了。
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多敏感啊。以前外婆對他什麼態度現在對他什麼態度,他肯定能感覺出來。
姜妍不忍心也不捨得,她的寶貝兒子受一點傷害。
姜妍決定,跟姜媽好好談一談,哪怕她做做樣子,也得對她兒子好一點。不就是一點水果嗎,過後她寧願十倍八倍地補回來,也不願她捧在心尖的兒子,受到這樣的怠慢。
04
儘管姜妍已經很注意措辭了,姜媽臉上還是覺得很掛不住。自己偷藏著好東西不讓外孫吃,又被女兒明晃晃地提出來擺到桌面上,換誰都尷尬。
姜媽平復了一下情緒,嘆口氣說:「我自己的親大外孫,我能不疼嗎?只是那些東西,是張靜買給她姑娘的。她不在家,我拿她的東西,確實不合適,咱也不缺那口吃的,我不想弄得不愉快。」
又是張靜!姜妍真是無語了,都是一家人,買回家放在冰箱里的東西,不就是讓吃的嗎,要是分得那麼清,還算是一家人嗎?
想到這裡,姜妍沒好氣地說:「媽,有你這樣當婆婆的嗎?把兒媳婦捧得那麼高,也太慣著她了。她要是知道好歹還可以,不然總有一天會騎在你脖子上。」
姜媽深深地看了姜妍一眼:「不會的,張靜不是那樣的人,我對她好點,她就能對光光和你弟好點。二婚不容易啊,你還記得你弟是怎麼離的婚嗎?」
姜妍當然記得。
那時候,她爸還在,前弟媳李萍在縣城上班,姜昊兩口子就在老家跟父母生活在一起。
姜昊在市裡上班,遇到颳風下雨或是加班他就住在公司里,有時候三天五天回去一次,有時候十天半月都難回去一次。
李萍要求要麼姜昊辭了工作回縣城上班,要麼她辭了工作來市裡買房安家,可姜昊哪一樣都不答應。
於是,夫妻矛盾加上婆媳矛盾,姜昊和李萍離了婚。
後來,姜父突發腦溢血去世,姜妍跟姜昊都不放心姜媽一個人住,便賣了老家的房子,在市裡買了一套房。
再後來,張靜帶著她女兒跟姜昊和他兒子光光組成了一個四口之家。
姜妍回答:「他們離婚,是他們自己的感情出了問題,跟你有什麼關係。」
姜媽嘆口氣:「有些事,媽不想讓你不高興,就沒跟你講……」
05
姜昊跟李萍離婚,雖然主要是他們自己的問題,但跟姜父姜媽甚至姜妍都有一定的關係。
李萍剛進門時,姜媽跟她關係還可以,但時間長了,鍋碗瓢勺哪有不碰撞的。偏偏姜昊在家的時間少,她們之間少了那個滅火的人,關係就弄得有些僵。
雖然表面上沒有撕破臉,但終歸是離了心。
姜媽認為,老兩口幫兒子成了家,就該安度晚年了。哪怕李萍公司家裡忙成一團亂麻,他們除了接送大孫子上學,其他的都不願伸一把手。
經常是李萍下班回來,冷鍋冷灶的連口熱水也喝不上。家裡臟衣服堆了一沙發,孩子在看電視,老兩口卻去跳廣場舞了。
有一段時間,親家母住了醫院,李萍忙裡忙外累成了狗。姜媽因為對她不滿意,不僅冷眼旁觀,甚至連去醫院看望的禮節都省了。
姜媽後來想,也許是從那時候起,李萍的心就涼了。
偏偏每次姜妍去,姜媽恨不得把心掏出來捧給女兒。這就讓李萍心裡更加不舒服,面上對姜妍也沒有好臉色。
見李萍敢跟自己捧在手心裡的女兒甩臉色,姜媽嘴上不說什麼,心裡對她的意見更大,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姜昊回來,他們夫妻倆吵架,姜媽明面上勸架,其實話裡有話外都在偏袒自己的兒子。什麼姜昊在外面工作辛苦要多體諒,女人就應該以丈夫為重等等。
矛盾的激化,就是從李萍要求姜昊在回來工作或去市裡買房中二選一開始的。
這兩點姜昊都不同意。他的工作正在上升階段。再說,人都是往高處走的,市裡總歸比縣裡機會多。
姜昊也不同意把家搬到市裡,父母年紀大了,不願離開生活了一輩子的縣城。他們就他一個兒子,他也得多考慮他們。
見兒子站在自己這一邊,姜媽更加有侍無恐,堅決不同意李萍兩個決定中的任何一個。
李萍認為這一家人都合在一起欺負她一個,一氣之下提了離婚。
06
姜昊離婚後,姜媽以為憑兒子的長相和條件,再婚不是件難事。
可兜兜轉轉兩年多,姜昊也沒找到既能接受他那半大小子,又能接受跟他父母住一起的女人。反倒是李萍,沒過多久就再婚了。
直到在市裡買了房後,姜昊這才找了同樣離異的張靜,組成了新家庭。
經過了這麼多事,姜媽終於有所反省。如果當年她不是那麼冷漠,不是一味偏袒自己的孩子,說不定姜昊就不會離婚。她沒有故意挑撥他們夫妻關係,但無意中卻成了加速姜昊婚姻解體的催化劑。
姜妍從來不知道,姜媽為了不影響她的心情,隱瞞了這麼多事,怪不得李萍每次見她都不冷不熱的。當時她有父母疼著護著,根本沒把她放在眼裡。
姜媽剝好一個桔子遞給姜妍:「自己的女兒,媽哪有不疼你的道理,我好歹得顧及一下張靜的感受。我對你怠慢一點,你不會對我離心,而張靜就不一樣了。
我對她好一點,把她捧得高一點,她就能對姜昊和光光還有你好一點,也就不會說我偏心。咱們這個家就會更和諧,你說是不是?」
姜妍心裡已經認同了她媽的說法,但還是嘴硬:「你說得那麼好聽,你這麼踩低我捧高她,她跟姜昊的感情就不會有問題了?」
姜媽笑了:「好不好我不敢說,可總不至於更差。」
確實是這樣,姜妍想起,張靜對她的態度確實比李萍對她要好得多。
今年暑假,張靜擔心她工作忙,主動把她兒子接過來住。兒子在她家住了半個多月,她對三個孩子一視同仁,從沒怠慢過她兒子。
還有,張靜每次出差或是旅遊,都會給姜妍帶些紀念品或小禮物。雖然花錢不多,總讓人感到暖心。
現在想來,這大多是姜媽的功勞。
一個月後,姜妍的一個閨蜜找她訴苦,說她父母因為偷偷貼補她錢,跟弟弟弟媳鬧得不可開交。姜妍就無比慶幸,在借錢這件事上,姜媽確實處理得好。
張靜也說了,姜媽的錢,她一分都不貪,除了養老,以後不管留下多少,都有姜妍一份。
姜妍覺得,弟媳能這樣對她,都是姜媽的功勞。
一個家庭和諧與否,說穿了就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平衡。心理平衡了,相處起來就會更舒服,這不是斤斤計較,而是被重視和被尊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