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據《紐約時報》12月16日報道,世界盃東道主卡達斥資1.5億英鎊(約合12.8億人民幣)請英國球星大衛·貝克漢姆擔任形象大使,但在一些卡達官員眼裡,這錢花得不值。
報道稱,開幕後貝克漢姆的廣告雖然無處不在,但他本人鮮少公開露面。出席球迷見面會時,貝克漢姆團隊還要求主辦方不能提前宣布他的行程、不能有記者在場,似乎是為了避免被問關於東道主的爭議問題。
對此,貝克漢姆方面沒有正面回應質疑,而是表示「我們理解外界對於參與中東事務有不同且強烈的觀點,但我們認為中東地區舉辦首屆世界盃直接激發了關鍵議題的討論,這是積極的」。

為了提升國家形象,卡達請了很多名人去多哈宣傳世界盃,包括與一批退役的傳奇球星達成協議,請他們參加宣傳活動並與球迷互動。其中,主辦方最大的投資是請貝克漢姆擔任形象大使。
據多家英媒此前報道,貝克漢姆2021年與卡達簽訂了這份價值1.5億英鎊的代言合同,合同期為10年。合同期內,貝克漢姆將宣傳卡達的旅遊和文化事業,並擔任2022卡達世界盃的官方形象大使。
然而,本屆世界盃開幕後,貝克漢姆面臨拿錢不辦事的質疑。《紐約時報》16日發布了一篇題為《世界盃失蹤的代言人》的文章,稱有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貝克漢姆「既無處不在,也無處可尋」(at once everywhere but also nowhere)。

世界盃期間,多哈各地的廣告牌上都能看到貝克漢姆的形象,各場比賽中場休息時,電視上都播放著他的廣告;這位前英格蘭隊隊長在各個社交平台上宣傳卡達的文化活動,還在「三獅軍團」沒被淘汰前去訓練基地探望了球員;此外,他的身影常常出現在體育場的貴賓席上。

而另一方面,這位形象大使很少公開出席宣傳活動,也不願面對非主辦方工作人員的採訪。
日前,卡達世界盃組委會邀請貝克漢姆和其他幾名退役球星出席一場球迷見面會,並安排他們接受組委會工作人員的採訪。貝克漢姆的團隊同意了他出席的要求,但設置了兩個條件:不能提前宣布他會出席、不能通知記者。這被視為刻意躲避敏感提問。
在西方媒體不斷指責卡達的人權問題、對待同性戀的立場和外籍勞工待遇後,此前被視為LGBTQ權益捍衛者的貝克漢姆因收錢擔任卡達世界盃形象大使而陷入爭議。
《紐約時報》援引多位知情人士的說法稱,儘管貝克漢姆和其他人已經在候場了,但那場球迷見面活動沒辦成,因為沒多少球迷來。
面對爭議,當地時間12月16日,貝克漢姆的公關人員向《紐約時報》發布了一份聲明。聲明稱:「大衛作為球員和形象大使參加了多屆世界盃和其他重要國際賽事,他一直相信體育能成為讓世界向善的力量。我們理解外界對於參與中東事務有不同且強烈的觀點,但我們認為中東地區舉辦首屆世界盃直接激發了關鍵議題的討論,這是積極的。我們希望這些對話能增進對所有人的理解和共情,並在此方面取得進展。」
這份聲明是貝克漢姆團隊面對近期爭議的統一回復,多家西方媒體也收到了這份回應。
但《紐約時報》稱,對於一些卡達官員來說,貝克漢姆「勉為其難」為卡達代言的表現已經引起了數月的擔憂。在他們看來,貝克漢姆不發表意見和避免媒體提問的做法,是在用他的影響力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西方媒體對卡達的審視變本加厲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