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我們抬頭看到的星辰是億萬年前的影像還是實時同步?

導語:宇宙之大,距離之遠,光傳播都需要千年萬年!

丈量宇宙的尺度是光年,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光芒也需要4年才能到達地球!

有人說,我們抬頭看到的星辰,是幾十甚至百千年前的一個影像。

並不是實時同步的。

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太陽,是它8分鐘前的樣子,看到的北斗七星,是70到120年前的樣子。

甚至參宿4,在明朝的時候已經超新星爆發,現在我們才觀測到。

這一切,都是因為距離太過遙遠。

光速,一秒30萬公里,一年走過的路程,稱作一光年!

銀河系,直徑在12萬光年左右,以光速飛行,12萬年才能飛出銀河系。

達到光速後,就會發生鐘慢效應和尺縮效應。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著名的相對論中提到:

達到光速,就會出現鐘慢效應和尺縮效應。

鐘慢效應就是說,時間相對變慢。

比如,你坐著光速飛船飛行一年,你在飛船上,時間確確實實過了一年,但是地球上的時間,早就過了成百上千年。

你不經意間的呼吸,地球上就滄海桑田,斗轉星移。

這就是時間相對變慢,也等於穿越到了未來。

尺縮效應,指的是距離縮短,原本30萬千米的距離,達到光速之後,距離看起來無限縮短。

這就有點類似玄幻小說中的天涯咫尺!

相對論是正確的,理論已經接連被證實。那麼滿天星辰,到底是影像還是實時同步?

根據數學計算,滿天星辰,散發的光芒到達地球,確實需要成百上千年。

那樣一來,我們看到的星辰,確確實實是一個他們過去的影像,並不是它們現在的樣子。

因為光傳播,也需要時間。

就如同有人說,瞬間出現在2000年前,會看到秦始皇登基的場面一個道理。

然而,相對論是正確的,鐘慢效應和尺縮效應下,光,傳播的時間似乎並不是我們數學計算的數值。

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距離太過遙遠。

就算尺縮效應,距離也大的堪比天文數字。

鐘慢效應下,我們數學計算的時間,將遠遠大於光實際傳播的時間。

具體一點說,北斗七星,距離我們70光年到120光年之遠,數學計算,光需要70到120年,才能到達地球。

鐘慢效應下,光也許僅僅用了1年,甚至不足一年的時間,就來到了地球。

所以說,我們抬頭看到的星辰,依舊是他們過去的一個影像,只是這個像的時間,距離我們不是那麼遙遠。

結語:科學就是那麼神奇,那麼令人著迷。

星辰大海,星光燦爛,我們看到的是他們多年前的影像。

對此,大家怎麼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