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發現潛伏在海洋中的 200 多種新巨型病毒,但並非有害

2025年06月07日19:12:06 科學 1372

科學家們發現潛伏在海洋中的 200 多種新巨型病毒,但並非有害 - 天天要聞

科學家們發現了潛伏在海水中的 200 多種新的巨型病毒,這些病毒不僅有助於塑造海洋生態系統,還有助於縱藻類光合作用。這些曾經在科學界幾乎看不到的大型病毒現在正在使用強大的超級計算和一種名為 BEREN 的新工具被曝光。通過研究這些病毒,研究人員希望預測有害的藻華,甚至從這些病毒基因組中發現的新型酶中探索生物技術應用。

單細胞藻類 Florenciella 的巨型病毒感染。可以看到這些巨型病毒從 Florenciella 細胞中迸發出來,它們的六邊形衣殼包裹著它們的遺傳物質。圖片來源:Grieg Steward 博士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

巨型病毒在稱為原生生物的單細胞海洋生物的生存中發揮作用。這些包括藻類、變形蟲鞭毛蟲,它們構成了海洋食物網的基礎。由於這些原生生物構成了食物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大型 DNA 病毒通常會導致各種公共衛生危害,包括有害的藻華。

羅森斯蒂爾海洋、大氣和地球科學學院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可能有助於解開我們水道和海洋中存在的多種類型的病毒。這些知識可以幫助地方領導人更好地準備何時有害藻華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海岸線,或者當地海灣、河流或湖泊中存在任何其他病毒。

研究人員使用高性能計算方法,在公開可用的海洋宏基因組數據集中鑒定了 230 種新型巨型病毒,並表徵了它們的功能。

發表在《自然 npj 病毒》雜誌上,他們的發現包括發現了以前文獻中未知的新巨型病毒基因組。在這些基因組中,表徵了 530 種新的功能性蛋白質,其中包括 9 種參與光合作用的蛋白質。這表明這些病毒可能能夠在感染期間縱它們的宿主和光合作用過程。

「通過更好地了解巨型病毒在海洋中的多樣性和作用,以及它們如何與藻類和其他海洋微生物相互作用,我們可以預測並可能管理有害的藻華,這在佛羅里達州以及世界各地都是人類健康的危害,」該研究的合著者、海洋生物學和生態學系助理教授穆罕默德·莫尼魯扎曼 (Mohammad Moniruzzaman) 說。「巨型病毒通常是許多浮游植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浮游植物是支持海洋生態系統和食物來源的食物網的基礎。在巨型病毒中發現的新功能可能具有生物技術潛力,因為其中一些功能可能代表新型酶。

直到最近,由於生物信息學管道的限制,科學方法基本上無法檢測到巨型病毒。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名為 BEREN(來自 Environmental metageNomes 的 E ukaryotic virus R ecovery 的 Bioinformatic tool for Eukaryotic virus Recovery 的創新工具),旨在識別廣泛的公共 DNA 測序數據集中的巨型病毒基因組。

「我們發現巨型病毒具有參與碳代謝和光合作用等細胞功能的基因——傳統上只存在於細胞生物中,」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羅森斯蒂爾學院海洋生物學和生態學系的博士生本傑明·明奇說。「這表明巨型病毒在感染期間縱宿主的新陳代謝和影響海洋生物地球化學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作者使用邁阿密大學弗羅斯特數據科學與計算研究所 (IDSC) 的 Pegasus 超級計算機來處理和組裝大型宏基因組——每個文庫通常超過 1 GB——從而能夠重建數百個微生物群落文庫。

「這項研究使我們能夠創建一個框架來改進現有的新型病毒檢測工具,這可能有助於我們監測水道中的污染和病原體。」「Minch 補充道。

研究團隊從九個大型全球海洋採樣項目中下載了 DNA 測序數據,這些項目跨越了兩極。使用 BEREN,他們從數據中恢復了巨大的病毒基因組。然後使用公開可用的基因功能資料庫對基因組進行注釋,以表徵這些病毒編碼的功能。將這些基因組與所有目前可用的巨型病毒代表進行比較,以確定新功能。

用於促進這項研究的 BEREN 計劃通過提供易於使用的一站式工具來識別和分類測序數據集中的巨型病毒,填補了研究領域的空白。BEREN 可供任何人使用,可在以下網址下載:https://gitlab.com/benminch1/BEREN

這項題為「全球海洋巨型病毒基因組和功能多樣性的擴展」的研究於 2025 年 4 月 21 日發表在《自然 npj 病毒》雜誌上。作者是來自邁阿密大學 Rosenstiel 海洋、大氣和地球科學學院的 Benjamin Minch 和 Mohammad Moniruzzaman。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介面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介面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介面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聞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理想汽車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樁數量突破15000根,且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發社交媒體表示,之所以近兩年加速建設充電站,主要是先為理想的純電用戶們持續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用車環境。未來,理想還將持續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設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