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幸!美航天一天兩次失利月球著陸器登月失利,星艦發射失利

黑色24小時

2025年3月7日,美國航天史寫下灰暗一頁。

凌晨1點31分,「直覺機器」公司的「雅典娜號」月球著陸器在月球南極觸地瞬間倒立栽倒,太陽能板無法展開,科學儀器近乎癱瘓;7小時後,SpaceX「星艦」第八次試飛的二級火箭失控翻滾,炸成碎片墜入加勒比海。一天兩次失利,美國航天從月球到近地軌道全線受挫。

「雅典娜號」登月失敗:兩年兩次栽在同一坑裡

「雅典娜號」是NASA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計劃(CLPS)的明星項目,攜帶了鑽探設備、質譜儀和日本Dymon公司的機器人,目標是在月球南極尋找水冰。然而著陸器倒立姿態導致90%的科學任務泡湯。更尷尬的是,這已是「直覺機器」公司兩年內第二次因姿態問題失敗——2024年的「奧德修斯號」同樣斷腿側翻。

NASA的算盤落空了。商業合作本為降低探月成本,但兩次失敗讓6250萬美元投資打了水漂。公司CEO史蒂夫·阿爾特穆斯坦承:「股價一天暴跌20%,我們得重新評估技術路線。」

著陸腿設計缺陷是核心問題。月球南極地形複雜,著陸器需自主避障並調整姿態,但「直覺機器」的導航演算法顯然未通過實戰考驗。更諷刺的是,與「雅典娜號」同批發射的「奧丁」小行星探測器和「月球開拓者」軌道器也出現通信故障,三台探測器全軍覆沒。

星艦八飛失敗:馬斯克的煙花秀

SpaceX的「筷子夾火箭」技術第三次成功驗證:一級助推器在發射8分鐘後精準落回發射塔。但二級火箭的失控卻讓馬斯克的臉面碎了一地。直播畫面顯示,二級火箭在太空中瘋狂旋轉,發動機多次異常關機,最終解體成流星雨。

星艦二級的可靠性已成頑疾。第七次試飛因燃料泄漏失敗,第八次改進了發動機防火牆,卻栽在姿態控制上。NASA阿爾忒彌斯計劃協調員傑夫·雷德懞直言:「星艦是載人登月的關鍵,但現在連無人試飛都過不了關。」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已介入調查,要求SpaceX提交事故報告。更尷尬的是,飛船殘骸導致佛羅里達州4個機場停飛,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航班被迫改道。

對比視角:中國航天的穩健與美國的冒進

中國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成功率100%,背後是超萬次地面模擬試驗。而美國商業航天為壓縮成本,跳過長周期驗證,直接上馬高風險任務。正如《航天國際》評論:「中國用十年磨一劍,美國企業卻在賭概率。」

中國探月工程核心部件100%國產,而美國著陸器的導航晶元依賴進口。NASA監察長報告顯示,阿爾忒彌斯計劃超支40%,部分因外包部件質量失控。

行業反思

SpaceX用可回收火箭顛覆傳統,但星艦連續八次失敗暴露過度聚焦一級技術的戰略失誤;「直覺機器」的快速迭代則犧牲了系統冗餘性。

NASA將53%的探月任務外包給私企,但CLPS計劃成功率僅33%。航天政策專家約翰·洛格斯登警告:「商業合作不能替代國家主導的核心技術攻關。」

未來:星辰大海還要摔多少跟頭?

馬斯克宣布「4-6周內重啟發射」,但星艦二級的技術黑洞短期內難填平;「直覺機器」的第三台著陸器仍在設計中,市場耐心已所剩無幾。

中國正穩步推進2030年載人登月,而美國阿爾忒彌斯計劃的載人時間表已從2025年推遲至2028年。月球開發的主導權,正在向東傾斜。

參考資料:

《黑色24小時!美國一天2起航天事故,雅典娜倒立登月,星艦解體爆炸》,中國航天網

《美國航天遭遇黑色星期五:月球著陸器再次翻車,星艦二級再次解體》,環球時報

《最新兩連敗!美國月球著陸器又側翻,NASA被質疑:為啥中國能?》,科技日報

《美「星艦」第八次試飛失敗 美航管局要求SpaceX展開調查》,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