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首例!油田鑽井喝上植物油

植物油合成基鑽井液

吐哈油田首次試驗獲得成功

近日,工程技術研究院首次在薩10井二開井段試驗自主研發的植物油合成基鑽井液獲得成功,該井完鑽井深3384米,在現場試驗過程中鑽井液性能表現出了良好適應性,安全穩定性高。

以前2022年,隨著吉康油田薩探1區塊勘探取得重大進展,針對該區塊鑽井過程中存在強水化分散泥岩,前期應用水基鑽井液出現井壁嚴重垮塌情況,複雜率高、鑽井周期長,嚴重影響該區塊安全鑽井和制約鑽井提速。同時,該區塊是環保類型環境敏感區,傳統以礦物油為基液的油基鑽井液應用會產生大量危廢。

現在為解決環保與安全鑽井這一矛盾,工程技術研究院新型鑽井液技術攻關團隊提前謀劃、主動參與,以可降解的改性棉籽油代替傳統礦物油,在其強抑制基礎上,技術人員注重強化鑽井液封堵性能,通過優化鑽井液粒徑級配,保持體系中不同粒徑的微納米封堵材料含量,提高了鑽井液封堵防塌能力,確保易水化分散性地層實現井壁穩定。

優勢通過大量實驗研究,工程技術人員最終製作成了一種環境友好型的植物油合成基鑽井液,其性能指標與傳統柴油基鑽井液相當,且實現了性能優越、安全穩定性高和環境友好等多重功能,拓寬了油田特色鑽井液技術序列,為油田安全鑽井和綠色發展打牢堅實的技術基礎。

怎麼做針對薩10井鑽井施工難題,工程技術人員制定精準鑽井液施工方案。在現場施工中,派遣技術科研骨幹緊盯現場,加密小型實驗檢驗頻次,及時優化,確保鑽井液性能穩定,滿足安全鑽井需求。

成果通過實測薩10井植物油合成鑽井液體系性能優越,初始破乳電壓大於1600伏、動切力達15帕、高溫高壓濾失量小於2毫升、泥岩滾動回收率大於96%、泥餅粘滯係數小於0.03,鑽井液具有較好的防塌、攜岩和潤滑能力,實現了預期效果。

下一步工程院新型鑽井液技術攻關團隊將圍繞現場需求務實科研,以問題為導向,精細研究,靶向攻關,持續做好植物油合成基鑽井液性能優化提升工作。

文字:陳向明 劉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