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淡水魚腥味重,還是海水魚腥味重?這是兩種不同的腥味

相比淡水魚而言,大多數人更喜歡吃海魚,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淡水魚的身上存在著濃烈的腥味。

這樣說,可能會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的確,有些人感覺淡水魚的腥味重,但也有不少人認為海魚的腥味更重,那麼到底是淡水魚腥味重,還是海水魚腥味重呢?其實淡水魚身上的腥味和海魚身上的腥味是不一樣的,它們是兩種來源的兩種味道。淡水魚很腥,可是淡水魚身上的這股腥味並不正宗,它裹挾著一股泥土的味道,所以又被稱之為「土腥味」。大多數人不喜歡吃淡水魚就是因為受不了這股土腥味。


土腥味從何而來呢?

土腥味的來源是土臭素,土臭素是一種具有揮發性的化合物,帶有濃烈的腥臭味道,它是某些藻類大量繁殖所產生的兩種代謝物之一。當然,能夠產生土臭素的不僅是藻類,淡水之中的很多真核生物都能夠產生土臭素,其中有一種名為「放線菌」的細菌就是土臭素的生產大戶。淡水魚本身並不會產生土臭素,但是淡水魚以淡水中的各種藻類和浮游生物為食,它們再將這些食物吃進肚子里的同時,也將土臭素帶入了身體,於是久而久之,土臭素在身體中堆積,淡水魚也就帶有了明顯的土腥味。


既然淡水魚身上的土腥味是外來的,那麼這股味道是輕是重,就與淡水魚的生存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

如果淡水魚生存的水域水質不佳,那麼土腥味就會非常濃重,反之,如果生存水域的水質很好,土腥味就會明顯減輕,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優質的水庫魚吃起來一點也不腥的原因了。那麼為什麼海魚身上沒有土腥味呢?因為在海水中,能夠產生土臭素的微生物是很少的,更不存在像「放線菌」這樣的土臭素生產大戶,所以海魚的身上自然就不會出現土腥味。


海魚身上雖然沒有土腥味,但它同樣很腥,而這股味道才是魚類身上正宗的腥味。

在所有魚類的體內都存在著一種名為「氧化三甲胺」的物質,這種物質本身是近乎於無味的,只有輕微的鮮甜味道。但是當魚類死亡之後,氧化三甲胺就會與魚體內的其它物質產生反應,逐漸被還原為「三甲胺」。三甲胺就不再是近乎於無味的了,它帶有明顯的鮮味和腥味,而這股味道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魚腥味。


為什麼海魚身上的腥味這麼重?

因為三甲胺是在魚類死亡之後產生的,所以死亡的時間越長,生成的三甲胺就越多,而大多數地區吃到的海魚都是死亡很久的。淡水魚就不同了,我們吃的淡水魚大多都是鮮活的,在宰殺之後很快便會烹飪食用,所以身上並不會產生太多的三甲胺,自然也就沒有太大的腥味了。綜上所述,淡水魚與海魚其實都有腥味,只不過淡水魚多為土腥味,而海魚多為魚腥味,而人們接受魚腥味的能力顯然比接受土腥味的能力更好,所以大多數人比較偏愛吃海魚。


喜歡吃海魚的人多,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吃海魚更方便。

吃魚最麻煩的地方就在於要小心魚刺,特別是那些隱藏在魚肉之中的小刺,相比之下,海魚的刺要明顯少於淡水魚,為什麼呢?這些魚肉中的小刺稱為「肌間刺」,它的多寡與魚類的演化程度成正相關,因為肌間刺越多,說明魚類遊動時更依賴於身體的擺動,而肌間刺少的魚遊動時更多的是依靠發達的魚鰭和肌肉,所以肌間刺越少的魚通常演化程度越高,而海魚的演化程度要普遍高於淡水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