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公里的尾巴,見過嗎

文 | 辛雨


被撞擊後的小行星有了碎片「尾巴」。 圖片來源:CTIO/NOIRLab/SOAR/NSF/AURA



美國宇航局雙小行星重定向試驗(DART)飛船於9月26日撞上了小行星Dimorphos。撞擊兩天後拍攝的一張照片顯示,撞擊產生的碎片不斷流出,讓Dimorphos長出了一條長長的碎片尾巴。


Dimorphos直徑只有170米,而新形成的塵埃和岩石柱長約1萬公里。這是天文學家使用智利的南方天體物理研究望遠鏡拍攝到的畫面。


此次撞擊的目標是改變Dimorphos圍繞略大的Didymos行星運行的軌道。觀察碰撞的後果,尤其是軌道移動的距離,將幫助研究人員未來保護地球免受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的傷害。


撞擊時拍攝的圖像顯示,Dimorphos周圍有一大片塵埃雲。在隨後幾天里,大部分塵埃雲延伸成小行星後面的尾巴。


通過觀察撞擊留下的碎片,天文學家可以了解Dimorphos的內部結構,這將是未來設計小行星偏轉任務的關鍵。同時,它也是撞擊如何改變小行星軌跡的主要決定因素之一 ——內部堅固的岩石更可能在撞擊中發生偏轉,而非直接碎裂。


一旦雲層消散,研究人員將能夠檢查撞擊後留下的新表面。歐洲空間局計劃在2024年發射一艘名為「赫拉」的探測器,從近距離觀察撞擊的結果,而其他觀測將使用地面或軌道上的望遠鏡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