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要是活到今天一定會哭笑不得,他認為不管是宇宙創始還是平行世界都不是隨機的擲骰子,而是有物理規律的,而且是相對的,都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無論是物理學家、哲學家,還是文學家,都在告訴我們:是我們的意識創造了宇宙萬物,包括宇宙的當下和未來,沒有意識,也就沒有這一切多維時間空間的概念。
而初中政治老師一直給我們強調:要相信馬克思唯物主義理論,也就是宇宙中是物質決定了意識,而不是意識決定物質。
可電影里的「風吹草動」又讓我們陷入了糾結,秋風掃落葉,到底是風動還是心動?
你應該聽過「量子糾纏」,它是一個超越相對論的存在,所謂的玄學「心靈感應」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愛因斯坦提出了EPR理論:假設把兩個糾纏中的電子隔開幾個光年的距離,如果只觀測其中一個就能知道另一個的狀態,但這就違背了他的狹義相對論,因為信息速度不可能超過光速,即使二者同步,也可能存在我們不知道的隱含變數。
今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們回應了我們上面的質疑,他們製造了處於糾纏態的粒子,並驗證了貝爾不等式,從而證實了量子糾纏的存在。這意味著我們和親人之間的心靈感應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屬於彼此之間獨特而浪漫的量子糾纏。
所以什麼科學?科學就是不斷地糾正或者調整過去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