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尋找外星生命的過程中,天文學家們通常會以地球生命為標準,這種標準很正常,畢竟我們不可能對地球上如此豐富多彩的生命視而不見。
不過地球的景觀在宇宙中並不常見,地球上有森林,大海,湖泊,而天文學家們觀測到的行星基本上都是死寂星球,兩個極端:完全冰封,或者炙熱星球,幾乎寸草不生。
而在地球上,到處都有生命存在,哪怕是最惡劣的環境,只要有液態水存在,就能找到生命。
有科學家認為,生命是自然的產物,只要條件滿足,生命就一定會產生。不過產生的生命並不一定是人或者說碳基高級生命,更可能的是單細胞的低級生命,會是宇宙中生命最普遍的存在形式。
科學家的這種觀點並不全是猜測,而是有實驗根據的。
科學家們曾經模擬過土星的衛星,泰坦星球上的環境,把甲烷和一氧化碳注入試管中,浸泡在零下200度的液態氮,然後通電,模擬紫外線。之後科學家們有驚奇發現:竟然出現了碳氫化合物,一種有機物,生命的基石。
20世紀中葉,科學家米勒也做過類似的實驗。在實驗中再造地球上的大氣環境,主要包括甲烷,氫,氨還有水蒸氣,得到了同樣的結果:有機化合物!
對於普通人來講,實驗結果帶來的震撼力會很大,因為在很多人固有思維里,有機化合物很難自然出現,但科學家們通過簡單的實驗就能製造出有機化合物,而實驗的環境在浩瀚宇宙里很容易出現,這說明生命在宇宙中並不罕見,甚至可以說無處不在。
很多星球上都會出現閃電,而很多科學家堅信,閃電是形成原始生命很關鍵的一點。如今地球上的環境很美好,但原始地球的環境十分惡劣,每天都會出現大量閃電。
同時,雖然科學家們以地球生命(碳基生命)為標準尋找外星生命,並不意味著外星生命一定是碳基生命。
浩瀚宇宙有太多天體,各種複雜的環境,沒有哪條大自然法則規定生命形式一定是碳基生命,在某顆遙遠的星球上,或許就存在著超乎我們想像的生命形式,比如說傳說中的硅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