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3日,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發表的一項分析顯示:
新發糖尿病、有糖尿病史或是體重減輕,都與胰臟癌的發病風險上升有關。
其中,糖尿病史在4年之內,伴有體重減輕的新發糖尿病患者,胰臟癌的發病風險,是正常人的3.6 – 6.8倍!
哈佛團隊的這項分析,是基於護士健康研究(NHS)和健康專業人員,隨訪研究(HPFS)兩項大型研究中,超過15 萬名參與者近30 年的隨訪資料。
從而,發現了胰臟癌的一部分高危人群。
無原因忽然體重掉3 公斤以上,胰臟癌風險飆升6 倍!
研究團隊根據新發糖尿病患者的體重減輕情況,劃分出了兩組:
如果患者的體重,在沒有外力干擾下,忽然下降在1 – 8 磅,那麼與胰臟癌風險,是正常人的3.61 倍有關。
如果體重下降超過8 磅( 3.6 公斤),相關的風險就會飆升到6.75 倍!
數據還顯示,即使是長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體重下降超過8 磅( 3.6 公斤),也與胰臟癌發病風險顯著上升有關。
研究團隊還針對糖尿病患者的病史,以及一生中的體重變化情況,做了分析。
發現長期糖尿病患者中的胰臟癌患者,一般是初始就相對偏胖,在患癌前後才體重下降。
而新發糖尿病的胰腺癌患者,初始體重則相對偏瘦,呈現瘦-胖-瘦的變化。
「癌王」胰臟癌難早發現,研究到新的高風險族群
雖然,早發現早治療是防治癌症的原則,但像胰臟癌這種疾病不容易找,發病率也不算高的癌症,對每個人都篩查肯定是不合適的。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的權威推薦中,就明確反對在無癥狀人群中,進行胰臟癌的常規篩查。
全人群篩查不行,那麼針對高危人群呢?
目前比較明確的胰臟癌高危群體,包括有明確家族史、相關基因異常和胰臟囊腫的人群。
對他們進行規律性的CT、MRI等檢查,能夠在早期就發現大多數胰臟癌,從而帶來非常明顯的獲益。
但是,從已知高危人群中,查出的胰臟癌患者,只佔全部患者的15-20%,所以還得繼續找胰臟癌的潛在危險群體。
已經有很多研究發現,胰臟癌和2型糖尿病可能有所關聯,很多胰臟癌患者,會出現短暫或持續的糖尿病癥狀。
不過篩查每個糖尿病患者,也不太現實。
因為目前糖尿病人越來越多,因此還需要再增加一個條件。
總而言之,本次發現的新發糖尿病、近期體重減輕人群,很有可能是一個數量不少、危險還高的胰臟癌高危群體,對未來指定篩檢規範,也有貢獻。
收看更多健康科普,歡迎關注健康衛視#百醫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