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將有兩顆恆星,140萬年後新成員加入,地球何去何從?

2021年01月21日14:36:04 科學 1561

2017年一顆長像怪異、行為怪異的天體闖入太陽系被我們觀測到,它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星際天體,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其正式編號為1l/2017 U1,又名1l/Oumuamua,大家習慣稱之為「奧陌陌」,在夏威夷語中它指的有「信使」的意思。

太陽系將有兩顆恆星,140萬年後新成員加入,地球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克里米亞天文學家2019年8月發現了一顆彗星,後來經過分析發現這顆彗星來自於太陽系外,是人類發現的第二顆星際天體,被命名為2l/Borisov,後邊的英文是發現這顆彗星的天文學家名字。

這兩顆太陽系外的星際天體,對地球都沒有任何威脅,但是如果一顆其它天體造訪太陽系,我們還會這樣安全嗎?例如恆星、黑洞或者中子星。要知道宇宙中恆星數不勝數,地球上全天肉眼可見的星星大約6000顆,它們都是銀河系內的恆星,而銀河系內類似的恆星有2000億顆,而類似銀河系的星系萬億個以上。

太陽系將有兩顆恆星,140萬年後新成員加入,地球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如果一顆恆星迷路了接近太陽系,那我們該怎麼辦?

一顆恆星高速飛行,正直奔太陽系而來

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一條旋臂之上,這裡是恆星的主要聚集地,距離銀心大約2.6萬光年。整個銀河系內有2000億顆處在各種年齡段的恆星,和太陽最近的是比鄰星,在4.22光年之外,同樣它也是一顆紅矮星,在地球上肉眼很難觀測到,所以視星等比較高。

太陽系將有兩顆恆星,140萬年後新成員加入,地球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太陽帶著八大行星繞銀心運動,這是太陽系在星際空間中的移動軌跡,其實大部分有歸屬的恆星都是如此。但也有一些恆星脫離限制,它們按照自己的方式在飛行,格利澤710就是如此。這顆紅矮星自行速度很快,正高速朝向太陽系方向飛來,大約需要140年它能達到距離地球大約是1.1光年的地方。

太陽系將有兩顆恆星,140萬年後新成員加入,地球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格利澤710距離太陽系大約是63光年,這個距離並不算遠,因此科學家還是很擔憂它對太陽系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不是一顆撞入地球大氣層就會土崩瓦解的彗星或者小行星,而是一顆恆星,它的威懾力還是很大的。因此有人說140萬年之久太陽系將迎來兩顆太陽。

對太陽系以及地球的影響

格利澤710是一顆質量比太陽小的紅矮星,但是比其它行星要大得多。按照它的速度,這顆流浪恆星接近太陽系的時間在140萬年之後,它可能並不會闖入太陽系,但會飛行到距離太陽系很近的地方,達到太陽系邊緣位置。

太陽系將有兩顆恆星,140萬年後新成員加入,地球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目前太陽系的大小以太陽的引力作用範圍為標準,最外層是奧爾特雲,目前預估其直徑在2-3光年,在奧爾特雲聚集著太陽系內的長周期彗星,那裡是太陽系的邊疆,陽光無法到達因此是一個冰凍的世界,但存在大量的冰凍天體。首先可以確定造訪太陽系的這顆流浪恆星並不會撞擊到太陽系天體上,但是它的引力干擾卻非常大。

太陽系將有兩顆恆星,140萬年後新成員加入,地球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首先太陽系邊緣的大量天體碎片、彗星以及小行星等,受到引力干擾之後快速的朝向太陽系來飛行,屆時地球上將迎來罕見破壞性大的天體撞擊事件,就像是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那顆小行星一樣。其次八大行星受到靠近恆星的引力拖動,飛行速度和軌道都會發生可見的變化,這對於已經適應了地球環境的生物來說是非常大的考驗。

太陽系將有兩顆恆星,140萬年後新成員加入,地球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科學家認為在太陽系周圍的恆星中大部分是按照特定的軌道在運行,但仍有部分是流浪恆星,它們的飛行軌跡會和太陽系靠近。

總結

人類的科技水平現在都無法解決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那麼面對流浪恆星的來襲就更毫無辦法了,只能被動的接受,當然影響都是暫時的,它們會近距離的飛掠太陽系最終離開,太陽系重歸一片平靜。但前提是地球生物必須要熬過那段可能會動蕩的時期,熬過去就成功了。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 天天要聞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風穿夏,尋覓清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開始變得潮濕悶熱,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快到來。在過去10年,從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僅30天,是近10年來最短的一次。酷熱還沒真正開始,暑意已經蔓延。此時,尋一處清涼,成了夏...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 天天要聞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7月5日一早,雨過天晴。懷柔科學城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門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帶著家人走下大巴車,準備進展廳「探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走進「一城兩都」活動的首站。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新華社記者劉禎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運動場座無虛席,熱烈的氛圍比驕陽更勝。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裡舉行。萬餘名畢業生即將從這個被稱作「離科學最近的地方」啟程,奔赴各自的科學之路...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 天天要聞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7月6日,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聚焦前沿科學、產業趨勢與政策創新,邀請全球生命科學領域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推動我國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地標。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致辭並宣布活動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謝遠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裡,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著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