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壤」屬於很細的沙土,沙土中含有養分嗎?能夠用來種菜嗎?

2020年12月18日21:15:19 科學 1757

2020年12月3日晚,嫦娥五號上升器「告別」著陸器,攜帶著約2公斤的月壤從月面起飛飛往地球,並在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將珍貴的2公斤月壤帶了回來。

「月壤」屬於很細的沙土,沙土中含有養分嗎?能夠用來種菜嗎? - 天天要聞

對於月壤究竟是什麼東西,許多人都不太清楚,因此,都會對月壤的揭秘充滿了期待。為了能夠使大家對月壤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我特意查閱了有關資料。下面,我就把從資料中查閱到的關於月壤的有關信息透露給大家。

所謂的「月壤」,其實是覆蓋在月球表面上的一層直徑小於1毫米,但具有黏性的細小粒子。月壤在月球上各處的厚度也不相同,厚的地方有大約有5-6米,而薄的地方卻只有幾厘米。

「月壤」屬於很細的沙土,沙土中含有養分嗎?能夠用來種菜嗎? - 天天要聞

經科學研究發現:月壤中富含大量的氦-3。據科學估算,月壤中氦-3的資源總量能夠達到100萬-500萬噸,而地球表面上的氦-3含量大約只有500公斤,因此,月球上的氦-3總量能夠達到地球表面上氦-3總量的百萬倍,甚至千萬倍。

氦-3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其提取過程是極其複雜的。在正常情況下,人們首先需要將月球土壤加熱到700攝氏度以上,然後才可以從月球土壤中提取到氦-3。

據稱,氦-3是一種清潔、安全和高效的核聚變發電燃料。假如利用氦-3進行核聚變反應發電,那麼,只需要1噸氦-3發電,就能夠滿足全世界一年的用電需求。由此可見,如果能夠恰當地利用月壤,我們就不用擔心地球上的資源枯竭了。

月壤中除了含有氦-3之外,月壤中還含有鐵、鈣、鎂等金屬元素以及天然金屬鈰、錸、鋅等元素,是一種富含金屬元素的稀有土壤。

「月壤」屬於很細的沙土,沙土中含有養分嗎?能夠用來種菜嗎? - 天天要聞

那麼,月壤的沙土中含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嗎?月壤能夠用來種菜或用來種植其他農作物嗎?

據研究發現,月壤中不含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任何養分,對於植物生長的需要來講,屬於「貧瘠土壤」,因此,是不能夠用來種菜或用來種植其他農作物的。單單從種植的角度上來講,月壤似乎沒有任何價值。

不過,據美國2020年1月22日《新聞周刊》網站報道,歐洲空間局打算利用月壤模擬物製造氧氣。如果這個試驗一旦成功,人們就能夠在月球上利用真正的月壤製造氧氣了。而一旦月球上有了氧氣,人們就有希望在月球上定居和生活。

其實,利用月壤製造氧氣並非是空想,據測定,月壤中包含有40%-45%的氧氣,但是,就現有的技術來講,月壤中的氧氣還無法直接被人們利用,因為月壤中的氧氣是與月壤通過化學作用結合在一起的。要想從月壤中提取出這些氧氣,必須藉助熔鹽電解技術對月壤進行處理。

「月壤」屬於很細的沙土,沙土中含有養分嗎?能夠用來種菜嗎? - 天天要聞

儘管月球上還沒有能夠被人們直接利用的氧氣,也沒有能夠種植蔬菜或其他農作物的土壤,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一切難題都有可能得到解決,而一旦將這些難題解決,人們就能夠實現定居月球的夢想了。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科普與春趣共舞——曲靖市科技館科普大篷車進廣場活動 - 天天要聞

科普與春趣共舞——曲靖市科技館科普大篷車進廣場活動

為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全民科學素養,4月3日,曲靖市科技館在金陵灣愛情小鎮舉辦「科普大篷車進廣場」活動,市民們不僅近距離體驗了豐富的科普展品,還親手製作並放飛風箏,在趣味互動中學習科學知識,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活動伊始,科普大篷車便
「中國龍芯之母」黃令儀簡歷 - 天天要聞

「中國龍芯之母」黃令儀簡歷

在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的走廊盡頭,82歲的黃令儀依然保持著清晨六點打卡的習慣,當她布滿皺紋的手指在EDA軟體上繪製電路版圖時,監控屏幕的藍光映照著老人專註的面龐,彷彿在為這個時代篆刻一部特殊的史詩—那些跳躍在硅基世界裡的0與1,正在訴說一
AI也有人格面具,竟會討好人類?大模型的「小心思」正在影響人類判斷 - 天天要聞

AI也有人格面具,竟會討好人類?大模型的「小心思」正在影響人類判斷

新智元報道 編輯:英智【新智元導讀】最新研究發現,LLM在面對人格測試時,會像人一樣「塑造形象」,提升外向性和宜人性得分。AI的討好傾向,可能導致錯誤的回復,需要引起警惕。你是否想過,LLM也有著自己的小心思?最新研究揭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LLM在被研究人員測試時,會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行為。在面對那些旨在評估人...
「雙一流」高校迎來「百億」身價副校長 - 天天要聞

「雙一流」高校迎來「百億」身價副校長

范代娣在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頒獎現場海報新聞首席記者 陳嘉偉 陝西報道4月3日,陝西省政府官網最新一批人事任免通知顯示,從今年4月1日起,任命范代娣為西北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4月1日,緬甸全國鳴笛1分鐘,哀悼在3月28日強震中遇難的人們。這場地震是全球大陸近十年來震級最強的一次,震源深度30千米,破壞力巨大。震中距離緬甸人口密集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只有17千米,多座文化古....
98.7%人類消失!中國發現:祖先曾僅剩千餘人,熬過11萬年絕境 - 天天要聞

98.7%人類消失!中國發現:祖先曾僅剩千餘人,熬過11萬年絕境

在人類漫長而曲折的進化歷程中,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如今,中國科學家們的一項驚人發現,正在為我們揭開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人類祖先曾面臨滅絕的邊緣,而他們頑強地挺過了長達11萬年的絕境。這一發現不僅改寫了我們對人類演化的認知,更讓我們深刻
研究發現黑猩猩會根據靈活性來選擇工具的材料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黑猩猩會根據靈活性來選擇工具的材料

來自牛津大學人類學與博物館民族志學院、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坦尚尼亞珍·古道爾研究所、葡萄牙阿爾加維大學和波爾圖大學以及萊比錫大學的多學科研究團隊發現,坦尚尼亞貢貝河國家公園的黑猩猩在製作工具時使用了一種工程技術。
緬甸強震已致3455人死亡 - 天天要聞

緬甸強震已致3455人死亡

總台記者當地時間4月5日獲悉,緬甸強震目前已造成3455人死亡、4840人受傷,214人失蹤。(總台記者 林曦) 2025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