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名宇航員需要什麼條件?宇航員的工資又是多少?

2020年12月18日08:10:13 科學 1094

當我們小時的候,有人問你長大後夢想是什麼?我相信很多小夥伴都說過,我長大要當飛行員,宇航員,我要飛向藍天,飛向宇宙,在浩瀚的宇宙里凝視著閃爍的銀河,遙望無邊無際的宇宙。長大後才知道夢想往往是殘酷的!

成為一名宇航員需要什麼條件?宇航員的工資又是多少? - 天天要聞


自從1961年世界上第一名航天員尤利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飛往太空以來,航天員便是許多人好奇並且嚮往的神秘職業。現在世界共有38個國家的宇航員先後飛向了天際。

成為一名宇航員需要什麼條件?宇航員的工資又是多少? - 天天要聞

那麼如果想成為一航天員,究竟需要什麼條件呢?航天員的工資又會有多少呢?

要成為一名航天員,除了要具備良好的體能和身體素質外,還必須要有相當的學歷,受過專業的模擬訓練,最後才有機會選中成為一位航天員,替航天局和航天站完成重要的任務。

首先,航天員必須持有工程、生物學、物理學或是數學的學位,且擁有較高學歷會是必要的。航天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探索宇宙,協助衛星與太空望遠鏡,給在地球的我們提供最新的資訊,衛星定位等。

成為一名宇航員需要什麼條件?宇航員的工資又是多少? - 天天要聞

他們也會在外太空從事一些實驗,除了做生物在地球與外太空生存對比試驗,也會解決一些人類未來在太空生存可能面對的問題。此外,航天員必須掌握太空船的駕駛和艙內各種裝備儀器的操作等。由此可見,具備數理工程的專業知識是航天員必不可少的。

成為一名宇航員需要什麼條件?宇航員的工資又是多少? - 天天要聞


航天員有了科學家的頭腦,也必須擁有健康強壯的身體,因此體能訓練在宇航員訓練中佔有較大的比例,以保持和提高航天員的體能素質和健康水準。航天員對體重、耐力、速度、靈活性、柔韌性、肌肉等方面,比一般飛行員要求更高。他們按照訓練大綱要求,堅持每周三次,每次兩小時的體能訓練。為了控制體重,不少航天員堅持每天跑5000米。有了基本的體能,他們還要在模擬環境中適應失重狀態,最後除了專業知識,體能訓練與模擬訓練,為航天員還必須要有強健的心理狀態,必須具備勇敢、沉著、堅強、果斷等良好心理素質。在單調且缺少人際互動的環境下,航天員需要自我試試調整心態,才能高效率完成任務。

成為一名宇航員需要什麼條件?宇航員的工資又是多少? - 天天要聞

阿姆斯特朗 在1969年踏上月球時曾說,「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航天員的任務艱難,每一個突破代表著人類的進步,因此成為一位航天員也絕對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根據2017年報道,NASA公布航天員選拔結果共18,300人報名,但僅7名男性與5名女性被錄取,創下0.066%最低錄取率的記錄。

全球人口超過70億,而航天員僅有約400人左右,那麼這種高風險錄取率又極低的工作薪資又會有多少呢?

成為一名宇航員需要什麼條件?宇航員的工資又是多少? - 天天要聞

根據俄羅斯傳媒報道,該國航天員的平均月薪約1500~3500美元,若航天員在太空執行任務則再多給2500美元。中國的航天員與俄羅斯的待遇相近。

根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報道,中國航天等級津貼設定為五級,標準四級每月1700美元,三級每月2300美元,二級每月3000美元,一級每月4100美元,特級每月5300美元。此外,航天訓練津貼也設定五級,航天員在訓練期間享有標準,四級每月900美元,三級每月1000美元,二級每月1400美元,一級每月1700美元,特級每月2000美元。

成為一名宇航員需要什麼條件?宇航員的工資又是多少? - 天天要聞

相比起俄羅斯和中國歐洲和美國的航天員薪資較高,根據歐洲太空總數報道及資料,歐洲航天員起薪點由月薪6200美元起跳,最高可升至每月8900美元,而美國航天員的薪資則為世界最高。根據美國NASA的資料,普通太航天員的年薪會根據美國聯邦政府總星級表編製,起薪點有每月5500美元起跳,最高可升到每個月12,000美元,如果航天員到外太空執行任務,月薪更會達到14,000美元。

成為一名宇航員需要什麼條件?宇航員的工資又是多少? - 天天要聞

在2020年2月,NASA就會展開重返月球的阿爾忒彌斯(Artemis)任務,宣布聘請新的航天員,並計劃在2024年將首位登陸月球的女性航天員,及一名男性航天員送到月球表面。目的是在月球上建立空間站。時隔4年NASA再次公開招募宇航員,在年薪方面拉薩表示宇航員薪資最低每年104,898美元,最高可達161,141美元。此外,NASA更規定申請人需擁有STEM相關領域的碩士博士學位或醫學博士學位等學歷.不但要有高學歷,申請人還需要兼備兩年以上的專業工作經驗。申請人提交線上申請後,還需要通過兩小時的線上評估才算順利完成第一關的報名。接下來申請人需要經歷漫長而複雜的面試及訓練過程。NASA會邀請約120位符合資格的人進行現場面試。然後再進一步做體能測試。官方表示最終可能要到2021年才會正式公布入選名單。

成為一名宇航員需要什麼條件?宇航員的工資又是多少? - 天天要聞

通過篩選錄取後,准航天員要進行為期兩年的訓練,曾有參與過訓練的學員在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課程內容就如2年內要讀畢4年大學課程的強度,非常吃力。除了理論部分學員還需要進行大量體能訓練。而這些訓練與一般的體能訓練運動不同,因為這些都是為了上太空而設定的。然而即使撐得過一系列的訓練,也不代表著你就準備就緒可以上太空了,因為航天員的工作還包括進行實驗研究及修理硬體,因此他們需依照接下來有機會參與執行的任務,而接受額外的訓練。這些訓練需要以年來計算,如果被指派到國際太空站上工作6個月,更必須先在地球上額外接受2~3年的訓練。經過訓練後,如果能通過考試就可以正式成為航天員。

成為一名宇航員需要什麼條件?宇航員的工資又是多少? - 天天要聞

那麼正式成為航天員後,他們的工作會是怎麼樣的?

航天員的工作可以分成兩方面,一方面在地面,另外一方面是在太空。在地面是航天員的主要工作是訓練,如航天員沒有明確飛行任務,他們會維持訓練,若航天員需參加飛行任務,他們要接受為期一年半左右的航天飛行任務訓練,和半年左右的強化訓練。當飛行任務完成後,航天員也要繼續做恢復訓練,艱辛的訓練是航天員的主要工作。當然航天員也會對太空船的設備和裝置的設計提出建議,參與社會活動等。在太空時,航天員的工作和地面上完全不同,飛行手冊是航天員的工作安排表,他詳細的規定每名航天員在不同時間需完成的工作,如科學研究等。

成為一名宇航員需要什麼條件?宇航員的工資又是多少? - 天天要聞

此外,航天員也分為指令長、駕駛員、飛行工程師等不同的類別。每類航天員的工作也不一樣,指令長是最高的指揮官,駕駛員主要負責操縱和控制載人太空船,飛行工程師負責載人太空船的設備管理與維修。

但是有一項內容每個人都要完成,那就是體育鍛煉。因為無重飛行會導致太空人的肌肉萎縮及骨質流失,必須通過體育鍛煉等方法維持太空人的健康。相比起一般的上班族,太空人值班的收入或還算不錯,但是如跟一些專業行業,如金融、醫療、法律等從業人員相比,航天員或許是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的工作。但其實他們從事這份工作的並不僅是為了金錢,只是單純的對宇宙的嚮往。因為人的一生中能找到比金錢更嚮往的東西,真的是不負此生!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科普與春趣共舞——曲靖市科技館科普大篷車進廣場活動 - 天天要聞

科普與春趣共舞——曲靖市科技館科普大篷車進廣場活動

為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全民科學素養,4月3日,曲靖市科技館在金陵灣愛情小鎮舉辦「科普大篷車進廣場」活動,市民們不僅近距離體驗了豐富的科普展品,還親手製作並放飛風箏,在趣味互動中學習科學知識,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活動伊始,科普大篷車便
「中國龍芯之母」黃令儀簡歷 - 天天要聞

「中國龍芯之母」黃令儀簡歷

在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的走廊盡頭,82歲的黃令儀依然保持著清晨六點打卡的習慣,當她布滿皺紋的手指在EDA軟體上繪製電路版圖時,監控屏幕的藍光映照著老人專註的面龐,彷彿在為這個時代篆刻一部特殊的史詩—那些跳躍在硅基世界裡的0與1,正在訴說一
AI也有人格面具,竟會討好人類?大模型的「小心思」正在影響人類判斷 - 天天要聞

AI也有人格面具,竟會討好人類?大模型的「小心思」正在影響人類判斷

新智元報道 編輯:英智【新智元導讀】最新研究發現,LLM在面對人格測試時,會像人一樣「塑造形象」,提升外向性和宜人性得分。AI的討好傾向,可能導致錯誤的回復,需要引起警惕。你是否想過,LLM也有著自己的小心思?最新研究揭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LLM在被研究人員測試時,會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行為。在面對那些旨在評估人...
「雙一流」高校迎來「百億」身價副校長 - 天天要聞

「雙一流」高校迎來「百億」身價副校長

范代娣在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頒獎現場海報新聞首席記者 陳嘉偉 陝西報道4月3日,陝西省政府官網最新一批人事任免通知顯示,從今年4月1日起,任命范代娣為西北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4月1日,緬甸全國鳴笛1分鐘,哀悼在3月28日強震中遇難的人們。這場地震是全球大陸近十年來震級最強的一次,震源深度30千米,破壞力巨大。震中距離緬甸人口密集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只有17千米,多座文化古....
98.7%人類消失!中國發現:祖先曾僅剩千餘人,熬過11萬年絕境 - 天天要聞

98.7%人類消失!中國發現:祖先曾僅剩千餘人,熬過11萬年絕境

在人類漫長而曲折的進化歷程中,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如今,中國科學家們的一項驚人發現,正在為我們揭開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人類祖先曾面臨滅絕的邊緣,而他們頑強地挺過了長達11萬年的絕境。這一發現不僅改寫了我們對人類演化的認知,更讓我們深刻
研究發現黑猩猩會根據靈活性來選擇工具的材料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黑猩猩會根據靈活性來選擇工具的材料

來自牛津大學人類學與博物館民族志學院、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坦尚尼亞珍·古道爾研究所、葡萄牙阿爾加維大學和波爾圖大學以及萊比錫大學的多學科研究團隊發現,坦尚尼亞貢貝河國家公園的黑猩猩在製作工具時使用了一種工程技術。
緬甸強震已致3455人死亡 - 天天要聞

緬甸強震已致3455人死亡

總台記者當地時間4月5日獲悉,緬甸強震目前已造成3455人死亡、4840人受傷,214人失蹤。(總台記者 林曦) 2025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