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柳白】面對中國依國際慣例執行的關鍵礦物管制,一些美西方買家叫苦不迭,甚至動起歪腦筋。
路透社7月9日報道披露,為繞過中方管制,有美國買家通過第三國轉運拿到了礦物。比如根據海關和航運記錄,自中國去年禁止向美國出口銻以來,仍有大量銻從泰國和墨西哥湧入美國。
中國在銻、鎵和鍺等關鍵礦物的供應方面處於主導地位,這些礦物被廣泛用於電信、半導體和軍事技術。
在美國打壓中國晶元產業之後,中方去年12月發布了關於加強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管制的公告,原則上不予許可鎵、鍺、銻、超硬材料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
公告還強調,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組織和個人,違反上述規定,將原產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相關兩用物項轉移或提供給美國的組織和個人,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報道稱,中方管制措施引發貿易流向變化,加劇了各方對關鍵礦物的爭奪,也表明中方在執行管制方面遇到的挑戰。
雲南稀土礦 視覺中國
具體而言,貿易數據顯示,美國進口商通過第三國改道運輸。
三位行業專家證實了這一判斷,其中包括兩家美國公司的高管。他們告訴路透社,近幾個月來他們從中國獲得了受限制的礦產。
數據顯示,從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美國從泰國和墨西哥進口了3834噸銻氧化物。美國海關數據顯示,這一數量幾乎超過了此前三年總和。
與此同時,根據中國截至5月的海關數據,泰國和墨西哥今年躍升為中國銻的前三大出口市場,而在2023年這兩個國家甚至未能進入前十。
諮詢公司rfc ambrian表示,泰國和墨西哥各只有一家銻冶煉廠,且墨西哥的冶煉廠是在今年4月才重新開工。這兩個國家均沒有大量開採該金屬。
儘管價格上漲,美國今年對銻、鎵和鍺的進口有望達到甚至超過禁令前的水平。
路透社還提到,美國法律並不禁止美國買家採購中國產的銻、鎵或鍺。只要獲得出口許可,中國公司仍可將這些礦物出口至非美國國家。
總部位於美國的礦產企業gallant metals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利維·帕克(levi parker)稱,他每月從中國獲得大約200公斤鎵,但他未透露相關方身份。
他說,首先,採購代理從生產商處獲取材料。然後,一家貨運公司將這些包裹轉運,通過另一個亞洲國家,並重新貼標為鐵、鋅或藝術用品等。
帕克稱,這些變通方式既不完美,成本也不低。他表示自己希望定期進口500公斤,但大批量運輸容易引發審查,物流公司也因風險大而「非常謹慎」。
中方出口管制導致鎵(紫線)、鍺(紅線)、銻(藍線)價格上漲 路透社製圖
美國偉凱律師事務所(white & case)駐香港合伙人蕭明傑(james hsiao)告訴路透社,違法者可能面臨罰款與未來出口禁令,情節嚴重的案件也可能按走私罪處理,判處五年以上徒刑。
儘管存在風險,但由於海外市場供應緊張,鎵、鍺和銻的價格已創下歷史新高,這使得願意冒險的企業仍可獲取豐厚利潤。
數字貨運審查平台publican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拉姆·本·齊昂(ram ben tzion)表示,儘管有明顯的轉運證據,但貿易數據並不能識別出參與的公司。
他稱,中方現在面臨的挑戰在於,如何確保出口管制能夠真正發揮作用。
今年5月,中國國家出口管制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部署開展了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專項行動。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對此表示,加強戰略礦產資源出口管制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我們對部分戰略礦產實施出口管制以來,發現一些境外實體與境內不法人員相互勾結,企圖通過走私等方式規避出口管制措施。為遏制走私等勢頭,國家出口管制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5月9日聚焦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在廣東省深圳市召開現場會並作出專項部署,近期還將組織一系列行動。
發言人強調,各相關部門立即開展行動,針對近期在戰略礦產領域出現的偽報瞞報、夾藏走私、「第三國」轉口等企圖規避出口管制的違法違規行為,迅速開展跨部門調查和案情會商,加大口岸查驗和打擊查處力度,深挖幕後非法實體和走私網路,從嚴從快查辦違法案件,持續提升出口管制執法效力,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