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高校迎來「百億」身價副校長

2025年04月06日08:12:05 科學 1161

「雙一流」高校迎來「百億」身價副校長 - 天天要聞

范代娣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頒獎現場

海報新聞首席記者 陳嘉偉 陝西報道

4月3日,陝西省政府官網最新一批人事任免通知顯示,從今年4月1日起,任命范代娣為西北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梳理范代娣過往,其求學生涯及工作經歷與西北大學頗為密切,本碩就讀於西北大學,並在西北大學從事多年科研教學工作,但范代娣的職業生涯遠不止此。

基於「類人膠原蛋白」科研發明,范代娣與同為西北大學校友的丈夫嚴建亞創立巨子生物,並在港股上市,截至4月3日收盤,巨子生物總市值為739.64億港元。

2024年胡潤百富榜中,嚴建亞、范代娣夫婦以245億元排在全國第196位,陝西地區富豪第三。

「雙一流」高校迎來「百億」身價副校長

據西北大學官網介紹,1984年,范代娣從家鄉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來到西北大學,自此開始了化工研究之路,也與西北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1994年,范代娣從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系畢業,成為我國生物化工專業第一位博士。當時恰逢市場經濟大潮風起雲湧,到東部地區工作或者留在沿海地區高校任教,是眾人趨之若鶩的選擇。面對留在上海任教與出國深造的機會,范代娣做出了人生中十分重要的決定——回到母校西北大學,在寧靜的西部繼續她的科研征途。

初回西大,范代娣只有3000元的安家費、5000元的科研啟動金,以及40平方米的小實驗室,而這已是當時學校能提供的最好條件了。環境艱苦,硬體簡陋,面對這樣的起步條件,范代娣沒有絲毫氣餒,她說:「西大是我的根,選擇回母校時我就做好了心理準備。」

在查閱最新資料時,范代娣發現國外學者嘗試用動物膠原蛋白製造「人工耳」「人工腎」,很受啟發,這可是人類生命健康領域急需的技術,於是她決定進行嘗試。

在攻克多項技術難關後,2000年,范代娣的實驗取得了重大進展,用基因工程技術高密度發酵生產的一種類人膠原蛋白宣告問世。2001年,范代娣申請了中國第一個重組膠原蛋白發明專利——「一種類人膠原蛋白及其生產方法」。

截至目前,范代娣的成果獲國家級獎項十餘項,包括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中國專利金獎,2024年更是斬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百億醫美帝國創始人

以類人膠原蛋白的科研成果為基礎,2001年,范代娣和同為西北大學校友的丈夫嚴建亞創立了巨子生物,逐步實現了產業化發展。

2009年,巨子生物創立了「可麗金」品牌,主要功效為抗衰、皮膚保養及修護;2011年推出了「可復美」品牌,成為國內首款獲批二類器械的重組膠原蛋白產品。

憑藉上述兩大產品線及重組膠原蛋白賽道的火熱,自2019年起,巨子生物成為中國最大的膠原蛋白專業皮膚護理產品公司,也是全球範圍內擁有最大重組膠原蛋白產能的企業之一。

2022年11月,巨子生物登陸港交所。范代娣以巨子生物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兼首席科學官的身份出現在招股書里,其丈夫嚴建亞擔任巨子生物法人、董事長及總經理;女兒嚴鈺博則擔任巨子生物的董秘一職。

有消息稱,巨子生物成立數年內,范代娣夫婦通過家族信託持股約60%。

最新年報顯示,2024年,巨子生物實現營收55.39億元,同比增長57.2%;實現歸屬凈利潤20.62億元,同比增長42.1%,公司毛利率達到82.09%。

分產品類別來看,2024年,巨子生物功效性護膚品總收入為43.02億元,醫用敷料業務收入為12.18億元。

截至4月3日收盤,巨子生物總市值為739.64億港元。上市不足三年,巨子生物超越毛戈平,成為港股市值最大的美妝護膚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范代娣的丈夫嚴建亞執掌著A股上市公司三角防務,目前,三角防務的市值也已突破百億元。

值得期待的「產學研融合」

相關人士指出,按1966年出生計,范代娣如今已59歲。對於高校副校長的職位而言,按慣例來看,應是破格提拔。其中是否有對其「產學研融合」成功經歷的考量,能否帶動更多校企合作是可以想像的。

陝西高教資源豐富,科技成果轉化需求旺盛,西北大學作為陝西省省屬高校,既有成功案例在先,所以想像空間頗大。

海報新聞記者注意到,陝西省近幾年也出台了多項措施,旨在破解科技成果轉化的難題。

2024年,陝西省出台《關於全面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的若干措施》,通過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職稱改革、橫向經費出資轉化三大核心機制,旨在破解「不敢轉」「不願轉」「缺錢轉」的難題。政策明確允許高校科研院所自主處置轉化形成的國有資產,取消保值增值考核,這一舉措猶如為科研人員卸下了沉重的思想包袱,讓他們能夠輕裝上陣,大膽地將科研成果推向市場。同時,將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的70%以上直接獎勵給科研團隊,真金白銀的激勵極大地激發了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科研成果轉化帶來的價值和回報。

建立「1+N」線上線下常態化路演機制,形成「每周發布+月度專場」模式,持續優化科技成果同產業轉化、金融投資高效對接的路徑通道,分類舉辦高校院所專場路演、重點產業鏈系列路演、成果路演地市行等活動637場,推介發布項目7530項,累計融資超62億元,通過「以演代評」方式對落地轉化的120個項目給予5533.8萬元後補助支持。

在2024年11月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陝西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冀峰表示,下一步,陝西省將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促進秦創原建設和「三項改革」協同增效,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讓科技創新「關鍵變數」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最大增量」,努力在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取得新突破,為陝西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石榴皮可用來製作可食用的草莓保鮮塗層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石榴皮可用來製作可食用的草莓保鮮塗層

如果你吃過石榴,一定會知道石榴的很大一部分是由厚厚的果皮組成的——這些果皮通常會被扔掉。然而,這些果皮就可以用作可食用的塗層,幫助防止草莓腐爛。將試驗草莓浸入石榴提取物塗層中雖然所有水果都容易變質,但草莓的保質期特別短。
《科學》警示:1歲前接觸抗生素,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 天天要聞

《科學》警示:1歲前接觸抗生素,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2025年3月7日,發表於知名期刊《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探討了生命早期微生物對胰島β細胞發育及糖尿病風險的影響。研究發現,在嬰兒期關鍵發育階段接觸抗生素(納入本項研究的小鼠相當於人類嬰兒 7 至 12 個月),會抑制胰島β細胞的生長,進而增
科普|結石「家族」大揭秘 - 天天要聞

科普|結石「家族」大揭秘

澎湃新聞記者 蔣立冬 AI創意在人體這個精密的生命系統中,某些器官正在悄悄上演著「水晶奇觀」。當尿液中的礦物質濃度超過臨界值,那些原本溶解的微小粒子就會像冬季窗欞上的冰花般結晶成形。這些形態各異的結石不僅是人體代謝失衡的警示燈,更是威脅健康的隱形殺手。讓我們走近這些特殊的「地質構造」,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
從太空上扔下一張紙,會完好無損地飄落到地面嗎? - 天天要聞

從太空上扔下一張紙,會完好無損地飄落到地面嗎?

假設我們從空間站(約 400 公里高度)釋放一張紙,它的初始運動狀態就與空間站同步。空間站以約 27600 公里 / 小時的速度繞地球飛行,這意味著紙張一開始也會具有這樣的高速。在這樣的速度下,紙張並不會立即朝著地球下落,而是會在軌道上運行
「人民科學家」趙忠賢 - 天天要聞

「人民科學家」趙忠賢

「人民科學家」趙忠賢圖為趙忠賢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演示磁懸浮現象(2017年1月8日攝)。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趙忠賢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主要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帶領團隊攻堅克難、潛心致研,為高溫超導研究在中國紮根並躋身國際前列作出突出貢獻,在國際超導界享有盛譽。 趙忠賢,男,漢族,中共黨員,1941年...
中國探月新突破!世界首台月壤打磚機問世,月球建房不是夢? - 天天要聞

中國探月新突破!世界首台月壤打磚機問世,月球建房不是夢?

厲害了我的國,簡直是太神奇了。我國已經研製世界第一台月球打磚機,它可以把太陽能聚集起來工作,產生一千四到一千五百攝氏度的高溫,把土壤融融,這樣就就地取材,通過3D列印技術將土壤列印成不同規格的土壤磚。這樣就不需要帶水泥去月球了,完全就是就地
我眼中的鄭強教授 - 天天要聞

我眼中的鄭強教授

鄭強教授是著名的網紅,有著十分廣泛的影響。我覺得他的一些立場和觀點,並無大的問題,多數我都非常贊同。但是,我對鄭強的行事風格,是不敢苟同的。他講的那些大道理,似乎並不是他的發明創造,而是一些大路邊上的極其簡單的道理。可以說每一個擔任領導的人
《簡牘探中華》獨家公開馬王堆漢墓最新研究成果 - 天天要聞

《簡牘探中華》獨家公開馬王堆漢墓最新研究成果

薄如蟬翼的素紗單衣、工藝繁複的精美漆器、內容豐富的簡帛文獻……20世紀70年代以來,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數以萬計的文物,全方位展示了西漢時期經濟、藝術、醫學等方面的輝煌成就,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它們的主人是誰?將為我們訴說怎樣的歷史故事?4月6日晚八點檔,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大型文化節目《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