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2025年04月06日07:40:13 科學 2273

4月1日,緬甸全國鳴笛1分鐘,哀悼在3月28日強震中遇難的人們。這場地震是全球大陸近十年來震級最強的一次,震源深度30千米,破壞力巨大。震中距離緬甸人口密集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只有17千米,多座文化古迹被損毀,建築呈粉碎式、下沉式坍塌。到了4月2日,地震第5天,人們已經很少再談論有人生還的可能。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在地震發生120小時後,由中國救援隊、中國國際救援隊、中國香港特區救援隊、深圳公益救援隊,四支隊伍組成的救援力量,來到這家名為金色鄉村的酒店開展排查。一開始,生命探測儀只發現非常微弱的生命信號,像是貓或者老鼠。出於對生命的嚴謹和尊重,隊員們從酒店的另一側再次探查。這一次他們確認這微弱的信號,來自一位堅持了120多個小時的倖存者。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國際救援隊搜救專家 張煜:我們還是比較激動,這個受困人員的生命力,包括他的求生欲非常頑強。我們也會受這種希望的感染,在那個時候我們心裡想的就是,我們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金色鄉村」酒店一共7層,地震發生後,一層二層已經完全塌陷,而要營救的被困者正位於2樓的207房間。如示意圖所示,救援人員要從三樓的窗戶進入,穿過走廊,到207上方的307.從地板開始破拆。當時,酒店已經傾斜,還時常發生餘震,為避免破拆打破大樓的受力結構,發生二次垮塌,結構專家要根據現場快速計算,制定營救方案。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國際救援隊搜救專家 張煜:我們的每一個操作都必須精準,像在給廢墟做手術一樣,每一次敲擊,我們都需要考慮下一步行動的銜接,比如開每一個洞口,都要考慮擔架最大的對角線長度是多少,能不能在這個空間裡面順暢通過。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方案確定後,救援人員開始迅速擴大開鑿範圍。

由於切割的鋼筋都比較鋒利,為避免被困者劃傷,救援人員將酒店窗帘拆下,塞進了洞里。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耗時一個半小時,樓板上終於打出一個約50厘米寬的生命通道,為讓受困者能順利地爬上擔架,一位救援人員冒著危險摘下防護帽,鑽進低矮的通道中。他請翻譯轉告被困者,一會兒就挪到他的位置,背對著救援人員。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國際救援隊搜救專家 張煜:這個時候要給他戴上眼罩,因為他長時間處於黑暗的環境,受到強光的直射,眼睛可能會沒辦法適應這種光線變化,容易遭受一定損害,金色毯子名字叫急救保溫毯,為了出去防止受到紫外線的直接照射,有體溫升高的情況,讓他身體狀況儘可能處於比較平穩的狀態,後續得到醫療支持的時候,存活概率會大大提高。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經隨隊醫生初步檢查,男子生命體征平穩。10位救援隊員將他送上救護車。此時,他被困已超過125個小時。據家人介紹,男子今年52歲,是一位司機,來這裡出差。地震發生後,酒店工作人員告訴他們「沒有生還者」。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獲救男子侄女:非常感謝中國的救援隊員,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來拯救他們的生命,非常感謝中國。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3月28日緬甸地震發生後,我國是第一個宣布緊急援助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派出救援隊的國家。有近30支中國救援隊,超過500名救援隊員在緬施救。截至本周三(4月2日),中國救援隊伍共救出倖存者9人。救援隊也受到了當地民眾的熱情支持,不少懂中文的華裔,充當翻譯志願者,與救援隊伍一起深入廢墟地帶。在這場天災面前,跨越國別和語言的合作,守護了生命的奇蹟。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國際救援隊搜救專家 張煜:我印象比較深的是連續作戰30多個小時,實在撐不住,我就在地上鋪了一些紙板,簡單睡了一會,但是我醒來的時候,我竟然發現我的旁邊當地人點了蚊香,還支了蚊帳,特別感動,也讓我們真的是充滿幹勁,去把這些生命儘可能搜救出來。

來源:央視新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著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 天天要聞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 文 時碩 圖如果你嚮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過在其他星球上跳躍?在本次國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動體驗機前,你每次的縱身一躍,都會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員服的小人,來到月球、金星、火星、火衛二、土衛一等星體上,屏幕的上方記錄著你的跳躍高度。在月球,你輕輕一躍就能達到3米高度,輕鬆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 天天要聞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是多重氣象條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氣象監測和專家分析,此次強風具有以下關鍵成因:一、極端天氣系統的疊加效應1.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進入倒計時。上周,神十九乘組穩步推進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開展站內環境監測、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維護。神十九乘組利用腦電設備開展了多項實驗的測試工作,地面科研人員將利用獲取的數據探究重力對視覺運動信息...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 天天要聞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模仿人類奔跑、跳躍、空翻,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察言觀色。這不是科幻電影對未來的虛構,而是2025中國機器人產業闊步向前的現實。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曾暢想過:家裡有一個機器人,能買菜、做飯、鋪床、掃地,幫你干農活,還可以照顧家裡老人……時至今日,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正在變成現實。「12點了,您該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