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臂船長抵達全球最孤獨地點尼莫點 離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隊

2025年01月16日18:20:36 科學 1761

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 譚羽清

「55節風,8米浪,人類根本無法在這樣的世界裡直立行走。」

這是地球上最孤獨的地方。

北京時間2025年1月9日,正在進行旺代環球賽的獨臂船長徐京坤經過了尼莫點,世界上距離陸地最遠的地方。

為什麼這裡這麼孤獨?為何這裡被稱為海洋荒漠?

獨臂船長抵達全球最孤獨地點尼莫點  離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隊 - 天天要聞

徐京坤抵達尼莫點(圖據受訪者)

獨臂船長抵達全球最孤獨地點尼莫點  離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隊 - 天天要聞

徐京坤抵達「全球最孤獨的地方」

「我在世界上最孤獨的南大洋nemo點,正在經歷一場風暴,風力達到了55節,從南極吹來的寒風刺骨,沒有特別緊急的事情,都不敢出船艙,還伴隨著6-8米的巨浪,風和海浪從側面不斷打擊我的船,我甚至都出現了輕微的暈船反應,這是在整個航程中首次。南大洋最後的瘋狂模式,直奔合恩角前的暴風實戰演習。」

正在進行旺代環球賽的獨臂船長徐京坤經過了尼莫點時,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獨臂船長抵達全球最孤獨地點尼莫點  離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隊 - 天天要聞

大海上高大數米的巨浪(圖據受訪者)

「今天經過了海洋難抵極尼莫點,又一個有意義的地理坐標收入囊中,此時我周圍1500多海里都沒有陸地,我正在世界上最孤獨最遠離人類的地方。不過,合恩角不遠了,家也不遠了。」

尼莫點是加拿大科學家赫爾沃耶·盧卡泰拉測量出來的。他在1992年的一次海洋測量工作中,首次在南太平洋發現這處海洋中最難抵達的海域,並以「尼莫」為其命名。這個地方距離陸地多達兩千公里,反倒是天上飛行到空間站,距離尼莫點最近的時候,只有四百多公里。

抵達尼莫點的時刻,徐京坤船長就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

獨臂船長抵達全球最孤獨地點尼莫點  離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隊 - 天天要聞

徐京坤抵達尼莫點(圖據受訪者)

獨臂船長抵達全球最孤獨地點尼莫點  離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隊 - 天天要聞

「尼莫點」有多孤獨?

獨臂船長抵達全球最孤獨地點尼莫點  離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隊 - 天天要聞


獨臂船長抵達全球最孤獨地點尼莫點  離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隊 - 天天要聞

尼莫點的英文為point nemo,在拉丁語中,「尼莫」(nemo)也意味著「沒有人」(no man) ,而尼莫點的正式名稱,海洋難抵極(oceanic pole of inaccessibility)則透露出它的人跡罕至的特點。

獨臂船長抵達全球最孤獨地點尼莫點  離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隊 - 天天要聞

尼莫點(圖據受訪者)

平均來看,尼莫點距離任何一片陸地都非常遠。如果在地圖上定位它的坐標「西經123度23.6分,南緯48度52.6分」,會發現離得最近的陸地「迪西島」,和它也足有2688公里的距離。並且那座珊瑚環礁島嶼上,也僅是偶爾有遊客到訪,並無常住人口。

在尼莫點,不光是沒有人類的蹤跡,就連海洋洋流、動物都會「避開」這裡。因為這裡剛好處於大陸板塊的斷層區域,所以地質活動相當頻繁。而且尼莫點處於東澳大利亞暖流、秘魯寒流環繞的中心點,這兩股洋流從南美洲到赤道,經過澳大利亞和南極洲,最後回到南美洲,會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旋轉洋流,令營養物質難以流入尼莫點及附近海域。

由於缺乏養料供給,尼莫點的常住「居民」非常少,其中的大型海洋動物就更是難得一見了。所以,也有人把尼莫點稱為「海洋荒漠」「海洋中生物活性最低的區域」。

有趣的是,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曾猜測尼莫點附近海域生活著一種體長超過50米的巨大海洋未知生物,因為他們在此以東的海域,監聽到一種超低頻、高振幅的雜訊。不過後來,來自尼莫點的「深海怪聲」被發現和南極洲冰層破裂發出的聲音十分相似。

獨臂船長抵達全球最孤獨地點尼莫點  離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隊 - 天天要聞

大海上高大數米的巨浪(圖據受訪者)

獨臂船長抵達全球最孤獨地點尼莫點  離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隊 - 天天要聞

他們是和這裡「聯繫最緊密」的人類

由於不在航線上,一般不會有運輸船隻經過尼莫點。但對於主張探險精神的環球帆船賽,則特意設計了一些經過尼莫點的線路。除了正在參與第十屆旺代環球帆船賽的選手們會經過這裡外,2014—2015年舉行的沃爾沃環球帆船賽中,曾有6支參賽隊伍先後到達了尼莫點附近。

「尼莫點」距離最近的陸地都有幾千公里,這樣看,距地球的表面約400公里的國際空間站似乎離它也不算遙遠。而且國際空間站每天會經過尼莫點16次,空間站的宇航員們每天有16次機會成為距離尼莫點最近的人。

獨臂船長抵達全球最孤獨地點尼莫點  離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隊 - 天天要聞

大海上高大數米的巨浪(圖據受訪者)

除了宇航員本身,他們執行任務乘坐的飛行器、在太空生活的居所空間站的最終歸宿則可能是尼莫點。對於大多數國家而言,火箭升空過程中被丟棄的部分以及低軌道衛星與航天器穿越大氣層的墜落點都會選擇在這裡。自蘇聯首次在「尼莫點」海域墜落航天器殘骸以來,這裡已經安息著超過200座航天器「遺體」,其中也包括中國的天宮一號天宮二號、天舟一號。

不過隨著尼莫點開始慢慢被更多人認識,它開始不再僅是帆船手、宇航員的「途經點」。2024年3月,62歲的英國探險家克里斯·布朗從智利的蒙特港出發,耗時約10天抵達了目的地尼莫點,並下海暢遊,成為世界首位在尼莫點游泳的人類。或許在未來,會有更多探險家將奔赴尼莫點,讓這片離陸地最遠的海域不再「孤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著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 天天要聞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 文 時碩 圖如果你嚮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過在其他星球上跳躍?在本次國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動體驗機前,你每次的縱身一躍,都會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員服的小人,來到月球、金星、火星、火衛二、土衛一等星體上,屏幕的上方記錄著你的跳躍高度。在月球,你輕輕一躍就能達到3米高度,輕鬆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 天天要聞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是多重氣象條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氣象監測和專家分析,此次強風具有以下關鍵成因:一、極端天氣系統的疊加效應1.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進入倒計時。上周,神十九乘組穩步推進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開展站內環境監測、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維護。神十九乘組利用腦電設備開展了多項實驗的測試工作,地面科研人員將利用獲取的數據探究重力對視覺運動信息...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 天天要聞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模仿人類奔跑、跳躍、空翻,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察言觀色。這不是科幻電影對未來的虛構,而是2025中國機器人產業闊步向前的現實。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曾暢想過:家裡有一個機器人,能買菜、做飯、鋪床、掃地,幫你干農活,還可以照顧家裡老人……時至今日,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正在變成現實。「12點了,您該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