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天氣預報,是如何知曉天氣的呢?人們會通過觀察物候的變化,以及夜觀星宿,以及二十四節氣當天的天氣來做出判斷。甚至還會總結出各種俗語、諺語、農諺來印證這個觀點,而這一切,在以前還是比較準的,因為自然界的一個變化,它確實存在著某種規律,甚至這些諺語它是帶有一定科學性的。
小的時候,課本上就有「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有雨山帶帽,無雨山沒腰」等等,這些其實就是根據周邊的現象,從而來預兆有雨無雨。
冬至節,它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它的到來,意味著天氣的寒冷,而且降溫也會非常的明顯,而此時的天氣變化,對於後續整個的天氣走向也會有很大的一個影響。
今年的冬至是公曆的12月21日,這天農諺是怎麼預兆的呢?今冬是冷冬還是暖冬?要冷到什麼時候?春節冷不冷?農諺有答案了。
2024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
從科學的角度來講,氣候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氣象局給出的信息是,今年冬季(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但季內氣溫冷暖起伏顯著,發生過程性強降溫的可能性大。
冬季東北中北部、內蒙古大部、西北地區中東部、新疆北部等地可能出現階段性強降溫、強降雪過程。
簡單的來講,就是整體上偏高,但是容易出現極端的起伏天氣,也就是驟冷的一個情況,這種可能性還非常的大。
因此,從整體上來講,今年是一個暖冬,但是如果是按照農諺的說法,今年卻是一個寒冬。
筆者認為,這也充分的說明了一個點,那就是農諺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而這點和局部地區氣溫一個突變,倒是相當的吻合。
今年要冷到什麼時候,春節冷不冷?
根據農諺的說法「冬至在月頭,寒風吹亂頭,冬至在月中,三九穿單衣,冬至在月尾,凍死老鬼」。今年是典型的冬至在月尾,因為是在農曆的十一月廿一,這也就意味著今年冬天會比較的寒冷,尤其春節還有正月,會很冷。
在江西就有一句農諺,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冬至和過年它是相互對應的,如果冬至這天晴天,過年的時候雨雪就比較多,反之冬至這天雨雪,那麼過年的時候,就會比較的清爽,也就是干冬的情況會比較的多。
因此,如果今年冬至非常冷的話,甚至是出現了雨雪的情況,那麼今年過年的時候,也就是五九六九期間,就會開始升溫,不會冷的太久,反之,如果這天是晴天,那麼到了五九六九,還會冷,也就是說,容易出現倒春寒的一個情況。
當然這些只是古人對此的一個預兆,而且還帶有一定的地域性,最終天氣怎麼樣,就連天氣預報也不能百分之百起到預兆作用,因為環境氣候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著變化,因此,這些我們作為了解就可以了。